原创 如果清初战斗力极强的八旗兵参战,鸦片战争会是什么结局?
迪丽瓦拉
2025-09-23 01:34:06
0

作者:燕赵节度使

在讨论鸦片战争中清军败北的原因时,很多观点被提出,比如“英军对清军的胜利是近代军队压倒古代军队”,“清军被英军的刺刀击败”等等。那么,这些说法究竟是否正确呢?

确实,英军被视为近代军队,清军则是古代军队(主要在训练和作战方式上)。这种对比虽然有道理,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英军在三次英阿战争中的惨败。当时,英军遭遇了阿富汗游击队的强烈抵抗,几乎全军覆没,撤退的英军人数少得可怜,怎么解释这种情况呢?

1842年,英军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撤退,途中遭遇阿富汗游击队的不断袭击,死伤惨重,英军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少数士兵勉强逃回印度。

在1880年的迈万德之战中,英军与阿富汗军队交战,2500名英军阵亡,其中1700人死于战斗,英军损失了大量的大炮、步枪和战马。而阿富汗军队则损失数千人。迈万德之战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军队的著名败仗之一。由此可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它们不仅能被击败,有时甚至会遭遇惨重失败。

因此,所谓“近代军队对古代军队的碾压”这一观点显然站不住脚。那么,为什么阿富汗军队能击败英军,而清军却做不到呢?

与清初的八旗兵相比,鸦片战争时期的八旗兵战斗力大幅下降,原因在于他们日常过着安逸的生活,依赖铁杆庄稼,享受着锦衣玉食。养成了“懒散”的习性,常常泡在休闲娱乐中,成了战场上不堪一击的存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历史记载,看看当时的八旗兵到底如何。

乾隆帝南巡时,嘉庆帝曾陪同他前往杭州检阅八旗兵的骑射,结果亲眼目睹了“箭虚发、驰马人跌倒”的尴尬场面。

1799年,白莲教大起义爆发,清廷派遣京营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进行镇压。然而,这些军队不仅军纪涣散,完全无法听从命令,根本没能有效作战,结果被迫撤回京城,未参与实质战斗。

1815年,嘉庆帝再次检阅北京八旗精锐部队的前锋营,200名士兵在射靶时,没有一人能成功五箭全中,嘉庆帝愤怒至极。

咸丰元年(1871年),曾国藩也曾提到,自嘉庆十七年以来,北京的八旗兵已经有四十多年未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八旗兵的作战能力早已丧失。

这些历史记载表明,鸦片战争时的清军已经失去了曾经强大的战斗力。这主要归咎于清军军纪的败坏和训练的缺失,而与所谓“近代军队”和“古代军队”的对比并没有必然关系。任何时代的军队都需要强调军纪,要求军队服从指挥并加强训练,清朝晚期的军队完全丧失了这些基本要素。

我们来看看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实际战例。

1840年7月6日,定海之战爆发,英军攻入定海后,守城的清军迅速崩溃,溃不成军。1841年5月22日,在广州之战中,英军仅以2400人的兵力就反攻成功,清军三路大军却毫无抵抗力地溃败。仅仅四天后,英军便成功占领广州,而清军的死亡人数仅为9人,伤者68人。

同年6月初,英军舰队抵达吴淞口,清军守卫的炮台不到一万名兵力,但在英军的炮火面前,清军迅速溃败,甚至连镇守两江总督牛鉴也选择逃走。6月19日,英军发起水陆进攻,上海守军也没有进行有效抵抗,纷纷弃城而逃,英军大肆掠夺后撤退。

这些战例显示,清军的溃败往往发生在战斗未打响之前,或者在战斗刚开始时便迅速溃散。这显然与军纪不严、士气低迷有直接关系,而不仅仅是战斗力不足。

在清初,八旗兵的战场纪律是相当严格的。军阵之中如果有人不遵号令、退却、私下交谈,甚至官兵冒功杀人,都会被处死。临阵脱逃、未战而逃更是重罪。在如此严苛的军纪下,八旗兵能够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而在鸦片战争中,我们看到的却是许多高级将领亲自带头逃跑,这使得他们所指挥的部队自然也无心再战。这种领导无能和军纪松散的局面,导致了清军的彻底溃败。

然而,八旗兵在清初可不是这么“懦弱”的。早期的八旗兵勇猛顽强,纪律严明,是清朝初期取得天下的关键。那些死于战场的英勇战士,正是八旗兵的标志。然而到了鸦片战争时,大部分清军并非战场上的勇士,而是战斗力全无的懦夫。

从乾隆后期开始,八旗的训练逐渐荒废,很多八旗子弟甚至雇佣他人代替自己参加军训。这样的军队一旦上战场,必然会遭遇毁灭性的失败。甚至在面对英军的白刃攻击时,很多清军士兵选择了逃跑。

据英国的记录,清军在战斗中只敢远距离用火绳枪与英军对射,而在英军冲向他们时,清军则纷纷转身逃跑,战斗迅速以溃败告终,士气低迷,毫无斗志。

然而,即使在鸦片战争中,也有少数训练有素、英勇顽强的清兵,他们在与英军的白刃战中展现了顽强的斗志,并且屡屡取得了胜利。例如在1839年的官涌之战中,清军就曾在白刃战中多次击败英军。

鸦片战争中,也有不少清兵将领英勇奋战,杀死了大量的侵略者。例如,1840年7月,英军步兵进攻厦门沿海炮台时,清军的护参将陈胜元在肉搏战中刺死一名英军士兵。

1840年12月,英军突袭大角、沙角炮台时,副将陈连升率领600名清兵与英军展开血战,最终在弹药用尽后,双方进入了白刃战。陈连升殉国,而他的儿子陈长鹏也在战斗中重伤,但依然不放弃与敌作战,最终壮烈牺牲。

此外,1841年,定海保卫战中,定海总兵葛云飞带领200名清兵突破英军阵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葛云飞在战斗中斩杀英军指挥官,劈死数名英兵,但由于敌众我寡,他最终英勇牺牲。

例如在1842年7月21日,英军进攻镇江时,守城的八旗兵在巷战和肉搏战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抗敌意志,最终全体阵亡,但也造成了英军160人伤亡,这是英军在鸦片战争中最为惨重的损失。

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清军如果敢于与英军进行近战,英军在白刃战中的胜算并不会太大。然而,大部分清军由于训练不足和士气低落,难以与敌军正面交锋。尽管少数英勇的清兵奋力抵抗,但无法改变战争的整体局势。

鸦片战争的失败,除了火器落后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军纪涣散,士气低迷。如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
响亮回答“长江意味着什么” 高蒙河 纪录片《因为长江》剧照。 资料图片 “原来长江到了宜宾才叫长江”“文字出现前,古人竟会在巨...
原创 比... 秦桧的一句“莫须有”,让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岳飞,变成了刀下的冤魂,同时也成就了岳飞流传千古的英名。...
原创 成... 成蟜很可能是外戚势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史记》记载,成蟜在进攻赵国时起义造反,战败后逃往赵国。那么在当...
原创 曹... 曹操一生有两件事令他深感遗憾,一个是错放了该杀的人,另一个是杀了本应放过的人。 在三国那个群雄逐鹿...
原创 霍... 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表面上汉武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便轻松地掩盖了这件事。但仔细...
原创 秦... 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任皇帝,他的父亲是秦朝的最后一任帝王。赵高在杀死秦二世胡亥后,原本有意自己称帝,...
原创 努...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死于乱军之中。时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
原创 秦...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大秦的基业,开启了他作为秦王的传奇。而在公元1661年,康熙皇...
“演讲”:拓宽李大钊思想研究的... 侯且岸 我在多年的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发现:“演讲”是展示李大钊思想和学识的一个重要的、不应忽视的环节。...
原创 蜀... “桃园三结义”在后人的眼中,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它突破了传统士族门阀的等级区分,开启了草根阶层...
原创 韦...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极为宠爱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纵容她们肆意妄为,甚至一度差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原创 李... 说到上官婉儿,很多人可能首先会联想到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的角色。上官婉儿在游戏中是一个法师刺客类型...
原创 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朝的统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而曹魏作...
原创 历... 看过《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的朋友,无不对李卫那近乎传奇的经历深感佩服。他的聪明、灵活和对雍正的忠...
河南这个县城,藏着什么密码?走... 文/林歌 河南封丘,放在全国来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即使放在河南,知道的人也不知道。 但就是这样...
故宫新展!关于一位相识两千多年... 泰国,一片古籍记载的“黄金之地”,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面貌与文化精神。 中泰地理相近,人文相通。早...
原创 泰... 一、苏提达原来有儿子 古之贤妃,以仪范显邦交之诚,以容止彰家国之仪。今泰后苏提达随夫访华五日,于寒风...
原创 为... 前言 顺治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福临。 从他的名字来看,皇太极显然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
原创 谁... 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始终担心手下的武将会效仿自己称帝,因此采取了两次“杯酒释兵权”的策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