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靠后,这其实非常不公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李世民在决定将功臣画像悬挂于凌烟阁时,秦琼已经去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下令,委托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但当时秦琼早在贞观十二年就因病去世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重点表彰了十位“功臣”,其中既没有秦琼,也没有程咬金的名字。假如当年秦琼和程咬金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几乎不会差点被李元吉用弓弦勒死,张公瑾也不必一人力守大门。
仔细查阅《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会发现,秦琼是一位勇猛的将领,程咬金则是凶悍的勇士。秦琼不仅仅是将才,更兼具统帅才能,如果当时他负责指挥李世民麾下的秦王府兵马,玄武门之变的混乱局面本可以避免。
秦琼未能进入“玄武门十功臣”名单也有其道理:当时程咬金已经被李渊封为宿国公(后来李世民改封为卢国公),秦琼则被封为上柱国、翼国公(后来改封为胡国公)。以他们当时的身份和地位,去参与这场纷争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显得尴尬,不便搅入这场复杂的宫廷权斗中。
玄武门大乱中秦王府的将领名单包括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等十人,其中绝大部分爵位较低,只有上党县公和全椒县子侯君集几人拥有爵位,但等级远不及国公。尉迟敬德甚至连男爵都未封。唐高祖李渊时期爵位分九等,从亲王、郡王、国公到县公、县子、县男,等级递减,食邑户数也相差悬殊。
秦琼在李渊为帝时已经达到武将的顶峰,身为异姓功臣,封为国公,授上柱国,是极高的荣誉。若想进一步晋升郡王,则需改姓,如徐世勣改姓李世勣、李勣,以便接受封爵;但秦琼没有叔伯兄弟,如果改姓,其家族香火便会断绝,这在当时是一件极其重大的家族责任。
若秦琼和程咬金真的参与玄武门之战,李世民必定会大书特书他们的功劳,也绝不会把秦琼列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事实上,隋末唐初秦琼的声望远远超过李勣、李靖和尉迟敬德:李勣打不过的对手,秦琼能打赢;尉迟敬德屡败名将,最终还被秦琼擒获(有墓志铭明确记载尉迟敬德是被秦琼俘虏的)。
秦琼在隋唐正史中的表现甚至比小说中“神拳太保秦二哥”的形象更为出色。不论是面对隋将来护儿、张须陀,还是反叛的李密、王世充,秦琼都获得了高度评价。唐高祖李渊赠送秦琼金酒瓶并写信表达谢意,信中还打趣说“若需,可割身肉下酒”,显示出对秦琼的敬重和亲密。
当时李渊也被秦琼的勇猛和忠诚深深打动,虽说他未必真的会用龙肉下酒,但给他驴肉火烧倒是合适多了。秦琼之所以名震一时,正是凭借他手中的忽雷驳和大铁枪:他的铁枪曾插地几十人拔不出,忽雷驳更是跳跃能力惊人,胜过昭陵六骏,均有史料为证。
秦琼从军后的首任长官隋朝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对他评价极高,称其“勇悍兼备文武,志节完整”。秦琼母亲去世时,单雄信和徐世勣都未去祭拜,反倒是来护儿送上了厚礼,足见其对秦琼的认可。
秦琼用自己卓越的战绩证明了来护儿的慧眼:他与罗士信共同带兵击溃卢明月十万大军,海寺大战后成功收拢残部,摆脱瓦岗军追击,后又在李密中箭昏迷时挺身救驾,投唐后又击败了被称为“唐军克星”的刘黑闼。
这四次关键战役中,秦琼总是挺身而出,展现了非凡勇气和武艺。早年在齐郡通守张须陀麾下,他与罗士信同仇敌忾,击溃敌军后令其溃散,体现了他轻功和战术的高超。
与三国时期张辽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同,秦琼和罗士信打的是彻底歼灭战,卢明月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仅剩数百骑兵逃脱,战斗十分干脆利落。
大海寺之战中,张须陀虽陷入包围牺牲,但在秦琼的带领下,齐郡官兵没有溃散,成功突围退至虎牢关,归于隋朝光禄大夫裴仁基麾下。秦琼的归属瓦岗军并非本意,但随着上官裴仁基投奔瓦岗军,他也不得不随行。
李密对秦琼的能力高度评价,称他为帐内骠骑,待遇极优。在黎阳童山大战中,李密受伤昏厥,秦琼单枪匹马护驾,稳住局势反击敌军,挽救了瓦岗军的危机。
无论加入哪支军队,秦琼都能成为定海神针。他生擒尉迟敬德的战功似乎被记在了李世民头上,武德五年列人之战中,秦琼出色的指挥和作战能力甚至让徐世勣汗颜。
刘黑闼曾为瓦岗军裨将,后投奔窦建德,在其失败被杀后成了唐军噩梦。刘黑闼带领几百人重整旗鼓,收复失地,多次打败唐军高级将领,甚至让徐世勣狼狈逃亡。
面对刘黑闼的威胁,李世民不得不派出秦琼迎战。秦琼专门对付不服者,既是出色的将领,也是杰出的统帅。但玄武门之变后,他便未再立下显赫战功,“病”了整整十二年,这段时间颇为耐人寻味。
以他丰富的家财,聘请名医治疗不是难事,且他仍健在并育有三个儿子。秦怀道是武德八年出生,说明玄武门之变前秦琼尚在活跃,两个弟弟应为事后所出,其中一人还娶了尉迟敬德的孙女,这不难推算其年龄。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结语说得恰到好处:“太宗经纶,实赖虎臣。胡、鄂诸将,奋不顾身。图形凌烟,配食严禋。光诸简册,为报君亲。”胡国公秦琼排在鄂国公尉迟敬德之前,但在凌烟阁中,秦琼却只能望尉迟敬德项背。您觉得,以将帅才能和功绩为准,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应排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