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随着对廖耀湘兵团的围歼任务圆满完成,第二纵队接到了命令,立刻投入沈阳的战斗。尽管部队在战斗中经历了锦州的激烈攻坚和辽西的惨烈会战,导致体力消耗严重,但为了不让敌人逃脱,部队毫不犹豫、坚定地执行命令。在短暂休息了几个小时后,他们便向沈阳的外围快速挺进。
当第二纵队的第四师抵达铁西区时,得到情报称敌军在该地区有一个整旅驻防。经过激烈交战,敌军最终被消灭。实际上,从辽西会战开始,部队就以惊人的速度猛攻,纵队与师、师与团之间的指挥联系几乎被打乱。攻打沈阳的情况也是如此,由于与敌人抢时间,战斗突如其来,让敌人的士气受到重创,显得十分慌乱。
四师的师长胡继成带领第24团进行作战,却遭遇了一个敌军装甲营。从武器装备的对比来看,敌装甲营显然要更为强大,但胡继成果断命令部队使用爆破筒进行袭击。炮火一响,敌军顿时慌乱,纷纷举手投降。这一切表明敌军士气低落,尤其是在锦州失守、辽西奋战中廖耀湘兵团被全歼后,敌军的精锐部队已然覆灭,城中守军显然无力抵挡,当火炮轰鸣之际,投降便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在俘获了这个敌装甲营后,胡继成与通讯员失去了与部队的联系,不知道他们去往何处。被俘的装甲营营长表示可以带他过去,没想到车却驶入了敌方师部。在敌师部周围驻扎着大量士兵,而他和通讯员仅有两人,面对数百敌军,他们孤立无援,因此风险极大。然而,胡继成此刻别无选择,退路已无,不如进门与敌军接触一番。进入后,有人问他是什么来意,胡继成便声称自己是总部派来的谈判代表,要求见敌军的长官。于是,他见到了这个敌师长。
这位敌师长同样紧张不安,对接下来的行动感到迷茫,打还是投降,还是选择叛变?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倾向于选择投降。然而,胡继成却认为,部队已经深度进攻,这样的举动不能算作叛变,而应该被视为投降。敌师长与他谈判,希望能够有所保障。他心知“起义”和“投降”绝非同一回事,选择叛变或能保住自己的职务,然而投降的结果却难以预知。
经过两到三个小时的拉锯战般的交涉,敌军师长仍然难以做决定。胡继成趁机劝说他:“你们都是家有妻儿的,想打没准其他人并不愿意。”敌军的团长和营长们也纷纷向师长表明了不愿参战的态度。投降与被俘之间存在着显著区别,士兵们认为该迅速决策,拖延只是徒劳。最终,这个敌军师选择了投降。胡继成立即派车去寻找自己的部队,并指派一个营来接收投降的敌军师。
在夺取沈阳的战斗中,第四师的战绩可圈可点。然而,在战斗结束后,纵队的政委却对第四师提出了批评,并决定将其团长和政委撤职调离。那么,事情是怎么回事呢?在攻打锦州的战役中,第四师一个团与第七纵队协同作战,攻向锦州老城。敌军设置的障碍有效延缓了攻城的步伐,此时第四师的一个团听从于第七纵队的指挥,而副师长并未按时到达战斗岗位,结果在冲锋时遭遇了满是泥浆的壕沟,造成了显著的伤亡。
因此,战斗结束后,纵队政委决定撤除这个团的团长。胡继成对此感到不满,他认为,部队由第七纵队指挥,而指挥官没有到达指定位置,若出问题就都由团长负责,这显然不公平。尽管他力争辩解,也未能改变结果。愤怒之下,他选择离开第二纵队,被调任为第五纵队的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