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项羽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战术,派遣英布和蒲将军前往秦军的甬道进行骚扰。他们的作战方式主要以游击战为主,每次迅速打击一个地方后,马上转移至其他位置继续破坏,打得秦军猝不及防。英布和蒲将军通过频繁扰乱和袭击,迫使秦军陷入了无法防守的困境,尤其是在物资补给上出现了严重问题。章邯意识到自己无法追击敌人,且甬道的防守空虚,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保护重要的甬道上。结果,章邯与王离之间的联系出现了破绽,项羽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带领军队横渡漳水,采取破釜沉舟的策略,一举突入秦军的防线,对其发起猛烈进攻。章邯虽然意识到敌人的诡计,但为时已晚,仓促调集的兵力未能抵挡住项羽的猛攻。
面对失败,章邯决定暂时示弱,以此掩护自己的兵力集结,准备寻求反击的时机。他深知,曾经的项梁就是被章邯打败的,而项羽面对王离的军队,短时间内无法立刻决出胜负。若章邯能够重新集结好力量,实施反攻,项羽的战局可能会急转直下。然而,王离未能承受住项羽的强攻,诸侯联军一看胜利在望,纷纷投入战斗,结果王离军几乎全军覆没。
章邯在巨鹿之战中的损失相对较小。这也可以推测,章邯并没有将20多万大军都集中在巨鹿南面,而是将部分兵力分散驻扎在南面及棘原等要地。巨鹿南面的防线应该有8到10万人驻守,负责保护甬道和随时支援王离军。棘原作为秦军的重要后方基地,自然得到了重兵把守。而且,章邯军并未遭受重创,直至投降时,仍有20万兵力。很显然,章邯计划在项羽攻击王离时,趁机突袭,歼灭楚军,或者与王离联合夹击楚军。
项羽能够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他精准的战机把控和速度优势。他通过派遣英布和蒲将军不断袭扰秦军的甬道,成功切断了章邯的后勤补给,令秦军疲于应对。这迫使章邯将更多兵力投入防守,最终在双方阵线之间留下了一个缺口。项羽果断决策,破釜沉舟,带领军队横渡漳水,迅速插入敌后,对章邯发起猛烈攻势。章邯未能及时反应,最终败下阵来。
项羽突破了章邯的防线,但章邯并未放任项羽随意行进,双方注定要有一场恶战。从章邯的视角来看,项羽此时兵力稀少,且刚经历过一场激战,根本不具备主动进攻王离的条件。就算进攻,王离拥有地形和兵力优势,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被击溃。若章邯和王离能联手夹击,项羽的局面将会非常危险。然而,项羽依然果断地发动进攻,甚至在不合常理的情况下,选择直扑王离军。正如史书《项羽本纪》所记载,项羽的勇猛不仅震慑了诸侯联军,也让他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诸侯联军纷纷加入了战斗,而王离军在项羽的猛烈攻击下失去了阵形,最终崩溃。
与其说章邯犯了轻敌之错,不如说项羽的战术异常高明。打败章邯的20万兵力,本就不是一件易事,而攻破王离的20万大军更是需要出奇制胜的胆量和时机的精准把控。项羽凭借破釜沉舟的决断,精准抓住了战机,勇往直前,打破了敌军的联防。如果项羽在击败章邯之后没有立即向王离进攻,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甚至会导致项羽的失败。因此,项羽对于机会的敏锐嗅觉和精准把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