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沓50-60年代老照片:藏着新中国 “攒家底” 的日子
迪丽瓦拉
2025-09-25 07:06:01
0

瞧这一组新中国50 - 60年代的老照片,跟打开时光匣子似的!那会儿刚建国没多少年,全国都憋着劲搞建设、过日子,照片里的人啊、事儿啊,全是最真实的烟火气,啥公社劳动、街头热闹,瞅一眼就能摸到那个年代的温度!

这张1956年,上海河南南路、金陵东路口的“公私合营瑞丰南货店”,直接把咱拽回新中国初期的上海弄堂生活!

1950年代,国家搞社会主义改造,把私人开的商店、工厂,改成国家和私人一起经营(后来慢慢变成全民所有 )。瑞丰南货店就是这么来的——以前是私人老板的铺子,1956年响应政策,成了“公私合营”的店!

“南货店”卖的是南北干货、零食杂货,啥瓜子、红枣、糕点、腌腊制品,老上海过日子离不了! 你看照片里,街坊们凑在店门口,买东西、唠家常,这就是弄堂里的“社交中心,再看这骑楼、石柱、灰砖墙,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商铺风格。

这是1965年上海中百一店地室商场的老照片,一排排蝴蝶牌缝纫机,“中百一店”可是上海**“国营百货天花板”!中百一店(第一百货商店 )是全国人民来上海必逛的地儿,啥稀罕货都能在这儿找着。地室商场(地下室 )专门卖缝纫机、自行车这些“大件”,当年想结婚,得先在这儿“抢”到票、买到货。

60年代结婚,没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对象都不好找。蝴蝶牌质量好,上海产的“国货之光”,但想买得攒工业券+排队!工业券得靠单位发、亲戚凑,攒够了还得半夜去中百一店排队,跟现在抢演唱会门票一样卷。

照片里售货员穿白衬衫,顾客得趴着看机器、这东西不愁卖,你得求着售货员开票,还得看脸色(毕竟人家掌握货源 )。买台缝纫机,得像完成“成人礼”—— 开票、交钱、凭票提货,一套流程走下来,比现在买豪车还有仪式感。

这1963年的老照片,展示了上海八仙桥那儿的“女青年会淮海饭店”,这可是清末民初就有的西洋公益组织!基督教女青年会传入上海后,在八仙桥搞活动,关注女性教育、就业、公益,算是“洋气的妇女组织”。到1963年,虽然时代变了,这建筑还留着“女青年会”的牌子,成了历史印记,就像上海把“西洋老传统”收进自己口袋,接着用。

旁边的“淮海饭店”,卖的都是本帮菜、小吃,给附近居民、路人解决吃饭问题。你想啊,西洋女青年会的老建筑,开着中式饭店,这混搭感,就像上海人说“咖啡就油条”,甭管多洋气的壳子,都能填上最烟火的馅儿。

照片是1961年,上海汽车装配厂鼓捣出的“凤凰牌”轿车,刚出厂还热乎着呢,就被拉到郊野土埂路试车。

这车可是上海“造车梦”的宝贝!50年代中国没正经轿车工业,上海就靠“攒车”——用苏联嘎斯的底盘、发动机,自己设计车身,好不容易攒出“凤凰牌”,浑身零件新得能反光。当时私家车想都别想,这些车是给公务、接待用的,能造出这玩意儿,全厂都当宝贝供着!

为啥跑土埂路?因为没!试!车!场!上海汽车装配厂就一“草台班子”,想测新车性能,只能往郊外野地钻。土埂路坑坑洼洼,正好检验底盘牢不牢、减震给不给力,司机开着车“哐当哐当”颠,像在玩“汽车版越野”,就为了找出毛病,好改进(毕竟造辆车太不容易 )。

这是1961年益丰搪瓷厂盆盆罐罐生产车间的老照片,益丰搪瓷厂是啥来头?它可是上海响当当的老厂,在民国时期就挺有名气了。到了1961年,正值新中国努力发展轻工业,满足老百姓生活需求的时候 。搪瓷制品,像脸盆、痰盂、杯子这些,都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的日常用品,益丰搪瓷厂那就是生产这些必需品的主力军。

照片里能看到工人师傅忙忙碌碌的身影。生产搪瓷制品可不简单,先得把金属坯子准备好,然后上瓷釉 。就像照片里,工人用喷枪给物件喷釉,这能让搪瓷表面更光滑、耐用,还能防止生锈。喷釉之后,还得进窑炉高温烧制,让瓷釉牢牢附着在金属上。

还有一张照片里,工人在给搪瓷制品手绘图案,像花朵、文字啥的,这让普普通通的盆盆罐罐变得好看又有特色。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印刷技术,基本靠工人师傅们一笔一划画出来,特别考验手艺。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60年代,益丰搪瓷厂生产的这些盆盆罐罐,那可都是紧俏货。每家每户都指着这些搪瓷制品过日子呢,洗脸用脸盆,喝水用搪瓷杯 。而且,这些搪瓷制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会出口到国外,为国家赚取外汇,在当时可是给国家经济建设出了不少力。

1961年的老照片,上无二厂(上海无线电二厂)的车间里,一排排“飞乐”牌落地收音、电唱两用机,当年可是“弹眼落睛”的家电顶流!

这在60年代,绝对是高端家电天花板”!那会儿普通家庭连收音机都稀罕,上无二厂居然搞出“收音+电唱”两用机,还做成“捷克式落地”(仿捷克设计的实木外壳,特洋气 )。能放唱片听样板戏、革命歌曲,能收音听广播,谁家要是摆一台,整个弄堂都得羡慕哭,不亚于现在家里摆台顶级音响!

60年代中国工业刚起步,造这机器可难了!“飞乐”是自主研发+仿制捷克技术:实木外壳得手工打磨、上漆,电路板得工人一点点焊接,喇叭得调试音质(那会儿没自动生产线 )。上

这机器一投放市场,直接“抢疯了”!但别想随便买 —— 得凭“工业券”+钱,普通人攒一年工业券都不一定抢得到。买到的家庭,得像供宝贝一样供着,听唱片前先擦干净机器,邻居来听还得排号,妥妥的“社交硬通货”,比现在买豪车发朋友圈还显摆!

照片中是1959年提篮桥监狱,这地方以前是帝国主义修的 “外国牢监” ,英、美、日那会儿拿它关咱中国人,老狠了!新中国接手后,1959年搞第一次特赦,放的是改造好的战犯、反革命和小刑事犯。

你瞅照片里这些人,抱着铺盖卷,脸上那复杂劲儿,既有重获自由的激动,也有对过去犯事儿的懊悔。特赦了就和这些彻底拜拜,重新回社会闯闯!新中国这特赦,可不是瞎放!是 “改造人心” 的大聪明招儿。对那些战犯、反革命,不搞一杀了之,而是关起来教育、劳动,让他们认清新旧社会差别,真心悔过。

照片是1958年东海大楼的友谊商店,当年这地儿可牛了,“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普通老百姓想进去逛逛?门儿都没有!它是专门给外宾、华侨开的 “特权商店” ,手里没外汇券(那会儿专门给外国人、华侨用的特殊钱,和人民币不通用),你连门槛都摸不着。

店里卖的全是稀罕货,啥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刺绣,还有进口的糖果烟酒,这些在普通商店想都别想。普通市民只能在马路边瞅着排队的人,脑补里头啥样,这 “内外有别” 的购物事儿,现在听着像老古董故事,当年可是真真儿的时代特色,藏着物资匮乏时 “涉外优先” 的门道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理论宣讲丨范县开展“文明探源我... 7月22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在范县拉开帷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马俊才带来《河南在中国新石...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以其草根出身和在政治上的冷酷手腕,成就了非凡的历史地位。自幼贫困,他的家...
走进山西博物院“山河永固”展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在...
原创 郭... 1949年,蒋中正兵败下野,开始了他与台湾的长期征途。而在中国大陆,郭汝瑰这个名字开始进入了历史的风...
原创 满... 在几百年前的某一天,黄昏的天色显得异常昏暗,寒风凛冽。那时,来自北方草原的满族和蒙古族悄然崛起。他们...
成语之都邯郸:公交是成语展馆 ... 河北省邯郸市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毛遂自荐、胡服骑射等1584条成语典故与邯郸有...
原创 左... 1865年,阿古柏进入新疆开展事业,而仅仅几年后,沙俄在1871年侵占了伊犁。这两件事一经发生,立即...
原创 明...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被命运无情捉弄的女子,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曾被誉为“明朝第一美女”的她,...
原创 看... 在历史的长河中,吴敬中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名字,并且确实曾担任过保密局天津站的少将站长。许多人知道这段历...
原创 秦...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世界。华人社会拥有至少五千个姓氏,每个姓氏背...
原创 少... 按照财新的报道,释永信自年初回国之后,就已经被采取了管控措施,并被多次叫去问话。 而这次正式被查,也...
原创 宋... 1959年12月4日,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的中将主任宋希濂,成为了首批获得特赦的战犯之一。当时,他与杜...
原创 别... 家人们,咱今儿个聊聊历史上超有名的牧野之战。这场仗可太关键了,直接把商朝给 “送走”,迎来了西周。以...
【日本文史漫笔417】在乱世浮...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日本文豪井上靖的《战国城砦群》以本能寺之变为历史坐标,将武田家灭亡至山...
原创 隋... 在隋末那个风云激荡、群雄并起的时代,天下大乱,各方豪杰纷纷揭竿而起,都想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
原创 “... “转经筒转动,岁月的车轮一代代更迭。”在西藏这片神秘而悠久的土地上,藏传佛教宛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悄然...
原创 诸... 诸葛亮,三国历史中的智慧化身,是以深谋远虑、巧妙作战而著称的军事家。他的战略和战术,如赤壁之战、空城...
原创 光... 提到光绪皇帝的外貌,很多生活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小伙伴可能会迅速想起那张曾被教科书引用的经典大头贴...
飞虎队员派克斯登,你还好吗 一个孝感农家的两代牵挂: 飞虎队员派克斯登,你还好吗 7月27日,曾经救助过飞虎队成员的村民后代...
原创 太... 古代帝王在位时,通常都会提前选定合适的继承人,称为立太子。根据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皇帝会通过一定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