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人的智慧:左宗棠去银行借钱打仗,专门找利息高的借
迪丽瓦拉
2025-09-26 06:33:39
0

清朝同治年间,西北边疆烽火四起,新疆的局势岌岌可危。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将军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誓言要收复失地,拯救新疆。然而,面对朝廷的空虚、财政的匮乏,这位将军却策马前行,采取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办法。他并不回避高利贷,反而主动向外国银行寻求贷款。这个将军是谁?他为何会采取这种看似冒险的行动?他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思熟虑?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古人的胆略与智慧。 同治十年(1871年),新疆的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阿古柏在俄国的支持下,建立了阿图什汗国,割据了新疆。与此同时,俄国对于中亚的觊觎变得愈加明显,准备随时吞并新疆。清朝朝廷虽然忧心忡忡,但由于内外多重压力,始终未能做出决策。正当朝廷进退维谷之际,左宗棠,这位久经沙场的名将,挺身而出,主张迅速收复新疆。 左宗棠在奏折中指出:“新疆是我国西北的屏障,一旦失守,西北门户便会洞开,威胁到甘肃、陕西等地的安全。”他还特别强调:“俄国觊觎中亚已久,若我们不抓紧收复新疆,将永远失去这片战略要地。”然而,左宗棠的提议却遭遇了激烈的反对。李鸿章等海防派大臣认为,当前首要任务应当是加强东南沿海防务,而新疆位处偏远,即便暂时失守也不会立即危及朝廷的统治。他们认为应该将资源集中于海防建设,而不是投入巨资去收复新疆。

在朝堂上,李鸿章公开反对左宗棠的提议,他指出:“国库空虚,军费紧张,贸然西征只会削弱东南防务。”他更建议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购买先进武器、增强海防力量中,认为新疆问题可以暂时搁置。面对内部激烈的争论,慈禧太后始终没有做出明确决策。然而,左宗棠并未因此放弃,反而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方案——他愿意自筹军费,组建新的军队,亲自领兵西征。 这一提议让朝廷看到了希望。经过再三斟酌,慈禧太后最终批准了左宗棠的西征计划,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然而,由于财政困境,朝廷仅能拨付微薄的军费,几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这场浩大的远征。左宗棠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如此严峻的财力短缺,他开始了四处奔走,筹措资金。 首先,他联系了昔日的老朋友——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虽然财力雄厚,但仍远不足以支持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正在此时,左宗棠心生一计——他决定向外国银行借款,尽管这一举动在当时极为冒险,甚至会加重清朝政府的财政负担。

彼时的清朝财政情况异常糟糕,年收入与支出差距巨大,导致每年都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在这种财政窘迫的局面下,朝廷能够给左宗棠拨付的军费仅仅是杯水车薪,远远无法支撑他的大规模征战。虽然得到了名义上的支持,实际的资金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左宗棠没有气馁,他开始寻求向外国银行借款的可能性。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他私下联系了在华的外资银行,探讨借款的途径。通过多次接触,他发现那些提供高利贷的银行,比起低利率银行,更容易达成贷款协议。这一发现促使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那些利率最高的外国银行借款。

这种做法在当时令许多人不解,但左宗棠深知,选择高利贷银行的背后,实际上有着精妙的战略考虑。首先,这些银行更愿意承担高风险,也更容易批准贷款;其次,借取高利款项能更有效地迫使地方官员尽快归还拖欠的赋税,以免面临更高的利息压力。

左宗棠经过一番巧妙谈判,最终与英国某银行达成了协议,借款200万英镑,年利率高达18%。这一决定引发了朝廷内部的巨大争议,许多人认为这会进一步损害清朝的独立性。然而,左宗棠坚决解释,自己借款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大计,并不是为了个人私利。他认为,高利贷虽然苛刻,但能迫使地方官员尽快交纳税款,从而缓解财政压力。

最终,慈禧太后决定支持左宗棠的借款计划,尽管她对高利贷有所顾虑,但更为关注的是新疆的危机。左宗棠的这一决定,虽然充满风险,却也为他提供了完成西征所需的资金保障。然而,借款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障碍,尤其是银行要求提供抵押的条件。为了平衡双方利益,左宗棠巧妙地将甘肃和新疆的矿产资源作为抵押,既满足了银行的要求,又不至于影响清朝的主权。 左宗棠的决策不仅为西征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清朝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然而,这笔贷款不仅是一次冒险的赌注,也反映了他超凡的战略眼光。在之后的西征过程中,左宗棠面临了巨大的军事与后勤挑战。从兵员的招募到补给的保障,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坚定的决心,左宗棠终于成功收复了新疆,为清朝赢得了这片重要的土地。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继续推行改革,实施一系列经济与文化政策,推动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最终为这片大地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左宗棠的治疆之举,不仅恢复了新疆的安宁,也为后世治理边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史... 根据《左传》的记载,夏朝的第一位君主夏启,在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太康。然而,太康沉溺于荒淫的生活,导致...
原创 刘... 谈到刘禅,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他那句乐不思蜀。这句话常常让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缺乏气节的帝王。然...
原创 地... 自古以来,人们就流传着许多关于巨人的故事。有些人相信巨人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不过是...
原创 孙... 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开国皇帝,生于182年,去世于252年,享年70岁。19岁时,他继承了父亲和兄长的事...
原创 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王爷的故事令人记忆深刻,这些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背后往往充斥着权力斗争与背叛...
曾国藩如果造反能成功吗? 文章来源为文史宴,作者为周禄丰 很多朋友对历史的看法还是受到“唯力是视”、“成王败寇”等庸俗劣质思维...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林冲为...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好坏可以见仁见智给出不同评价,但武功高低,打一场就知道了,所以江湖中才有了...
原创 诸...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是蜀汉的支柱人物!如果没有他,蜀汉可能早已被敌国吞并。作为一位文臣,他不仅要出谋划...
原创 两...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历史上一直非常紧密。从民族背景上来说,两国都属于东斯拉夫人支系,语...
高句丽,威震东北八百年,熬死两... 高句丽这个名字,在东北亚历史上留下的印记深远,它起源于公元前37年左右,那时候一个叫朱蒙的首领率领貉...
原创 朝... 自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国与朝鲜的关系日益密切,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逐渐加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
原创 宋... 宋朝的官制可以说非常复杂,可能是历代王朝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许多官职都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使得它不仅繁...
原创 大... 科举制度始于公元605年,取代了此前的九品中正制,成为封建社会中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体系。它打破了世袭...
原创 孔...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著名人物,才华横溢,擅长诗文,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家族背景深厚,属于孔子的二十世孙,...
原创 李... 李广被誉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常败将军,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一次显著的胜利,然而,正是因为他与历史学家司马迁之...
原创 关... 公元201年,刘备从北方南下,投靠了荆州的刘表,并被安排驻守新野。到208年,曹操发动进攻南下攻打荆...
原创 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为何会失败?从战争的角度来看,有人总结认为,德国在战术上可能取得了某些胜利,但...
同样是篡位,为什么很少批判赵匡... 只要你功劳足够大,自然会有大儒替你辩经。 赵匡胤虽然是欺负孤儿寡母上的位,但他即位后,结束了五代十国...
原创 匈...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匈奴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定义,这种模糊的描述容易引起误解。首先,匈奴并不是指某一个单一...
原创 中... 1524年,明朝嘉靖三年,数学家王文素在其著作《算学宝鉴》中提出了导数这一概念,表明中国古代数学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