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也为之后的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提供了关键的支持力量。然而,在这所备受瞩目的军校中,却有一位学员因与蒋介石的关系发生激烈冲突,最终被开除,而这个人不仅是黄埔一期的学生,甚至被开除后还成为了蒋介石的最大心腹敌人。那么,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谈到黄埔军校的历史,就无法不提蒋介石。作为校长,蒋介石不仅在学校中尽职尽责,还特别注重黄埔一期学员的培养,他希望将这些年轻学员打造成为未来的军事骨干。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宣侠父通过层层选拔,成功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的学员。年少的宣侠父怀揣着报效国家的理想,满腔热血地进入了黄埔军校。他不仅成绩优异,在为人处世上也十分讨喜,凭借幽默的个性和真诚的态度,迅速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甚至在选举学生代表时,他的名字屡次出现在票单上,由此可见他在学员中的人气。 然而,蒋介石在认识到宣侠父的才华和潜力时,特别注意到这位来自自己家乡的学员,似乎想要把他招募进自己的阵营。蒋介石的目标明确,就是通过黄埔军校掌握更多的军事权力,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提供保障。但是,宣侠父在留学日本期间,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根本不可能接受蒋介石的招揽,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政治立场和理想。 那么,为什么蒋介石会把这个自己一直想要的人才开除呢?这件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黄埔军校成立后的一段历史。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孙中山根据苏联顾问的建议,决定在军校内建立一个国民党党支部。这个党支部的设立,意在掌控学校的事务,并为未来的政治局势打下基础。而蒋介石成为了这个党支部的一员,但问题在于,除了蒋介石,其他四名成员都与共产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蒋介石深知这一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学校不被其他势力左右,蒋介石决定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他通过自己的权力,以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直接任命了学生队长,并规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必须每周向自己汇报情况。此举虽然是为了集中权力,但却引起了广泛的不满。许多学员对这种不经过民主选举就直接任命的做法感到不满,但碍于蒋介石的权威,没有人敢公开反对。然而,宣侠父作为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显然无法接受这种不公正的行为,他写了一份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蒋介石的做法违背了黄埔军校的核心精神,要求撤回命令。 这封报告无疑引爆了蒋介石的怒火,作为校长,蒋介石不容任何人挑战自己的权威。他将宣侠父召入办公室,提出如果他收回报告,自己将不追究此事。然而,宣侠父毫不退缩,回应道:“校长,我对自己的任命没有意见,但我认为这是独裁的做法。我有权提出异议,您可以不接受,但我也有发声的权利!”这番话让蒋介石无法容忍,最终决定将宣侠父关进禁闭室三天。三天后,蒋介石再次试图让宣侠父认错,但得到的依旧是拒绝。愤怒至极的蒋介石最终做出了开除宣侠父的决定,而他成为了黄埔军校历史上第一个被开除的学员。 被开除后,宣侠父并没有气馁,相反,他接受了党组织的安排,和李大钊同志一同前往张家口的冯玉祥部队,积极从事宣传和政治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宣侠父凭借着自己充沛的热情,成功感染了军队中的许多人,开始推广马克思主义思想,也逐步赢得了冯玉祥和其他上层领导的信任与支持。 同年8月,宣侠父跟随冯玉祥的第二师师长刘郁芬一同前往甘肃,并成功成立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不久后,他又担任了国民军第三路军政治处处长,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辗转于西安、潼关等地,始终致力于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宣侠父始终不忘自己的革命信仰,直到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宣侠父被列为通缉目标,但他仍未停止自己的斗争。在1932年,他积极联络各方抗日力量,为党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并以确凿的证据揭露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虚伪国策,彻底戳穿了国民党的政治骗局。这一切使得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 1935年,宣侠父被任命为第十八集团的高级参议,成为党内重要的抗日力量。蒋介石为了除掉这个心头大患,命令国民党特务暗中监视,并准备暗杀他。最终,宣侠父在一次外出办事后失踪,再也没有消息传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的副处长佟荣功才承认,是他们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秘密暗杀了宣侠父。宣侠父年仅39岁,英年早逝,革命事业也因此失去了一位宝贵的战士。 这一切的背后,蒋介石的愤怒和权力斗争再次展示了历史的残酷。宣侠父,作为一个坚定理想的革命者,他的牺牲提醒我们,伟大的理想和信念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我们这一代人也应当学习他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断奋斗。 参考资料: 兰州党史网:人物传记——宣侠父 宣侠父在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