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唐朝李氏家族手足之间相互残杀,为了那至高的皇位不惜血染王室。
关于李世民为何不是李渊的首选太子,又是如何通过血腥的玄武门之变登上权力巅峰,这背后的故事何其复杂?让我们一起来聊聊。
众所皆知,李渊立的太子是长子李建成,而非更有智谋的秦王李世民。但李建成眼看着弟弟战功赫赫,于心不甘,对他心存芥蒂,奈何宫廷权谋高手诸多,暗中施计欲置李世民于死地。
若非李世民聪慧机敏,再加上朋友相助,可能早已命丧黄泉。这个时候,李世民为了自保,与其等待被害,选择了先发制人。
原本李渊曾答应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承诺如浮云,立李建成为储君的一刻起,兄弟情彻底破裂。于是,历史震撼一笔的“玄武门之变”就此发生。
李世民终将李建成铲除,得偿所望坐稳储君之席。随之而来的,是李渊轻触而退,卸下皇位重担,将唐朝大权交给刚毅果断的李世民。
退休后的李渊生活倒显悠闲,甚至不忘继续扩展“家族”,生出近三十位子嗣,在六旬之年仍然有小孩诞生。
这对李世民而言,可谓难题,一面是需要嘱托兄弟姐妹们适当职务安置,一面又得考虑家族繁杂事务,让他头痛不已。
但李渊有自己的打算,他清楚李世民不会赶尽杀绝;事实证明,李世民给予这些弟弟妹妹体面工作,却也无暇顾及。
然而,管教松散的家族下一代却没能秉持祖父之风,其中滕王李元婴每日醉心美酒美女,政务之事抛之脑后,更是修筑奢华滕王阁,压得百姓怨声沸腾。
李世民只能勉为其难地为弟遮羞,忙于处理善后事务。在这繁忙的政治舞台上,还有贪婪的李元祥,向来沉迷搜刮名贵物件,苛捐杂税使民众苦不堪言,他的名声与李元婴相比,几无差别。
而朝中官员见之避之,唯恐惹祸上身。
到了李治掌权之时,几乎成了接连不断的奏折“收件人”,但碍于李元祥的叔辈身份,处置之事难以下手,只好奋力劝导,然而收效甚微,徒劳无功。
李治能力不敌前者,不得已与武则天共掌国政,减轻不少压力。这位女中豪杰显露出无人能敌的手腕,当李治殁去后,扫除障碍只在瞬间。
孤傲的武则天通过干净利落的手段巩固自己的权力,那就是直接将他们处死,其中也有人试图反抗,主要以琅琊王为首,但都被武则天打得无力还手。
武则天不仅是历史上的女皇帝,亦是严厉母亲,她的孩子命途多舛,其中两子李弘和李贤死因扑朔迷离,而有一女被武则天亲手所杀,史书皆有记载。
公元690年,武则天的铁血统治加剧,唐朝一度易名为周,洛阳改为都城,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独立执政的女皇,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上一篇:《四库全书》“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