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有家而不能回的民族,卡尔梅克人为什么从俄罗斯逃回中国
在欧洲人的心中,俄罗斯一直不能算“西方国家”。
俄罗斯人
原因有三,其一是因为俄罗斯庞大的国土中,有大约75%都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地区;其二是因为俄罗斯在历史上曾经被蒙古、鞑靼等东亚、北亚游牧民族统治了长达240年;其三是因为俄罗斯的地缘位置相对于欧洲核心地区西欧、中欧,无疑是很东边了。
俄罗斯行政区划
俄罗斯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面积高达17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46亿,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占77%,此外还有多达193个少数民族。俄罗斯的民族的差异很大,既有和俄罗斯族同源同种的乌克兰族,也有连人种都不同的鞑靼族,也正是在俄罗斯,出现了一个十分罕见,但却有历史合理性的现象,那是全员白种人的欧洲也存在一个纯亚洲黄种人血统的民族。
卡尔梅克人,是蒙古人的后代,现为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主体民族,是欧洲唯一的黄种人民族
他们就是卡尔梅克人,或者亦称为“卡尔梅克蒙古人”。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是指欧亚大陆乌拉尔山脉以西和大高加索山脉以北地区,在俄罗斯北高加索联邦管区,就有着一个90%人口都是黄种人的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这些“俄罗斯人”既不信奉东正教,也不吃黄油面包,更是长着一张亚洲人的脸庞。
欧洲有一句民谚,叫做“每一个俄罗斯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蒙古人”,俄罗斯在历史上曾经在1240年到1480年之间一直被蒙古、突厥和鞑靼人统治,几乎所有欧洲民族都深深畏惧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而长期被东方民族统治的俄罗斯人也自然而然被认为是“白色蒙古人”,认为俄罗斯人骨子里带有野蛮的基因以及对领土的极端渴望。
俄蒙混血模特
历史给俄罗斯人留下了巨大的国土,也留下了形形色色的民族。卡尔梅克人正是13世纪蒙古人入侵俄罗斯留下的民族,如果说“卡尔梅克人”这个名字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印象,那么“土尔扈特人”你一定不陌生,事实上,卡尔梅克人正是没有来得及回归中国的土尔扈特人。
土尔扈特东归
1771年,土尔扈特人经过重重险阻,从沙俄的围追堵截之下突围,在损失了接近8万人,跋涉超过5000公里,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自此定居于新疆天山一带。当时的中国正值乾隆年间,乾隆帝为此题下“万民东归”,史称“土尔扈特东归”。2006年,央视还以此历史背景拍摄了一部《东归英雄传》,主题曲《鸿雁》更是成为一代经典。
2006年中国电视剧《东归英雄传》,讲述了18世纪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故事,由马景涛、宁静、斯琴高娃等人主演
卡尔梅克共和国的首府埃利斯塔,尽管位于欧洲,随处可见的不是教堂,而是佛寺和浮屠,更是被称为“欧洲拉萨”,因为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城市,是的,直到今天,卡尔梅克人依旧没有被俄罗斯人同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信仰和文化,当佛塔出现在欧洲,的确奇幻。
埃利斯塔
可是土尔扈特人并不是所有部落都成功逃脱沙俄围捕,留在俄罗斯的那几支便是今天的卡尔梅克人,事实上,“土尔扈特”和“卡尔梅克”本身就是蒙古语和俄语的不同读法而已,他们是一个民族。400多年过去了,卡尔梅克人依旧是一副黑头发、黄脸孔的模样,拥有纯正的蒙古血统,信仰藏传佛教,和一般金发碧眼、肤白高挑的俄罗斯人相去甚远。
俄军卡尔梅克籍士兵
卡尔梅克人的祖先是卫拉特部蒙古人,与草原蒙古人相对,是所谓林地蒙古人。13世纪,蒙古高原上的孛儿只斤部落逐渐强大,他们在成吉思汗的领导,挣脱了金国女真人的控制,南征北战,率先统一了整个蒙古,于是被称为“黄金家族”。他们在1206年到1368年,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巨大帝国,史称“蒙古帝国”,总面积约为2400万平方公里,接近欧亚大陆的一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
蒙古帝国
卫拉特蒙古人也跟着成吉思汗东征西战,1242年蒙古铁骑攻陷基辅罗斯,建立起金帐汗国,而随之征战的卫拉特蒙古人也就此驻扎在俄罗斯,但很快就撤回蒙古高原。
蒙古骑射
蒙古人的文明程度不高,除了入主中原的元朝,其他汗国基本上没有建立什么像样的行政制度。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的统治相当粗放,因此只能通过册封其他属国来进行管理,1283年他们册封了一个名为莫斯科公国的属国,而这个莫斯科公国也就是日后俄罗斯帝国的前身。
当时的俄罗斯人确实很蒙古化,一点都不像欧洲人
莫斯科公国卧薪尝胆,不断积蓄力量,一边应承金帐汗国的大汗,一边联系拜占庭帝国,终于在1502年灭亡了金帐汗国,而随着蒙古政权的崩溃,大量蒙古人开始东逃。其中,早在15世纪便回到蒙古的卫拉特蒙古人在元朝灭亡后,也自立为王,成为漠西蒙古,与东蒙古各盟、明朝分庭抗礼,被汉人称为“瓦剌”,就是“卫拉特”的拟音,而“卡尔梅克”也是。
卡尔梅克人
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10万明军阵亡,瓦剌一度打到北京城下,差点使得明朝灭亡。此后卫拉特不断壮大,发展出杜尔伯特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四大部落,其中准噶尔部的野心最大。
1628年,准噶尔部吞并整个天山地区,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向来没有什么安土重迁的思想,他们逐水草而居,当地的20万土尔扈特人感受到准噶尔部的野心之后,害怕被屠杀,于是逃离天山,开启了漫长的西迁。是的,其实土尔扈特东归前是有一次西迁的。
土尔扈特人西迁、东归路线图
土尔扈特人在经历了8多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躲开了准噶尔部的追杀,终于定居在乌拉尔山以西、高加索山脉以北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那里有一片广袤的草原。彼时的俄罗斯人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深入高加索地区,于是这些土尔扈特人便占领了这一片无主之地,驱赶了来自中亚的竞争对手诺盖人,建立起土尔扈特汗国。
卡尔梅克
可是游牧民族的文明程度实在是落后于时代,当时的俄罗斯正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建立起庞大的帝国,17世纪末,俄罗斯迅速扩张,向西吞并波罗的海地区,向东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向南则盯住了高加索地区,而土尔扈特汗国首当其冲,它的命运可想而知。
1721年,彼得一世自封沙皇,俄罗斯帝国正式成立。风水轮流转了,过去的俄罗斯人在蒙古人的铁骑下战战兢兢,而如今工业化的俄罗斯再也不用畏惧大刀长矛的游牧民族,在沙俄的支持下,来自东欧大草原的哥萨克人和伏尔加地区的德意志人首先充当先头部队,开始侵占土尔扈特汗国,面对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的处境,土尔扈特人开始感受到危机。
哥萨克人不是民族,是因不堪地主压迫而逃亡东欧草原的俄罗斯农奴,后成为武装集团,是沙俄最重要的骑兵部队
面对沙俄的强大威逼,土尔扈特汗国终于臣服,成为沙皇俄国的属国,俄罗斯人在那里推行俄罗斯化,禁止他们使用蒙语,改信东正教,并且强制他们放弃游牧,成为农奴,土尔扈特各部酋长的儿子都被送到圣彼得堡,如同俄罗斯人一样长大。最狠的是,当时俄土战争激战正酣,许多土尔扈特人也被强征入伍,阵亡率高达80%,如此下去,必然会亡族。
1761年,19岁的渥巴锡汗继位,他年纪轻轻,没有经验,沙俄就想趁此机会,直接吞并整个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无计可施,土尔扈特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击败沙俄军队,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和他祖先140多年前一样的想法,那就是举族逃亡,而目的地正是他们的祖乡中国。
渥巴锡回到中国后,被清政府加封为大清蒙古土尔扈特汗
经过10年的筹备,渥巴锡一边向沙俄称臣纳贡,一边积极联系各部酋长,在1771年正式开始了东归之路。可是问题也很严峻,那就是土尔扈特人分散在伏尔加河的两岸,东岸的土尔扈特部落约有18万人,而西岸约有22万人,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渡河是一个大工程,10年的筹备也没能真正打破两岸土尔扈特人的心灵防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渥巴锡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既然如此,为了不让沙俄发现,他们只能放弃西岸,率先带领东岸的土尔扈特人逃亡,于是乎,一条伏尔加河分开了一个民族的两种命运。
卡尔梅克人和俄罗斯人的混血
土尔扈特人开始逃亡,但是路上的恶劣自然环境和野兽侵袭,导致大量人口和牲畜死亡,同时他们也不间断遭遇沙俄军队、哥萨克骑兵、哈萨克土匪的袭击,可谓是九死一生,连渥巴锡都差点命丧途中。1772年,在历经了整整一年的跋涉后,18万土尔扈特人只剩下7万人,还不到出发时的一半。然而,他们再次回到了阔别了140余年的故乡新疆伊犁。
收藏于故宫博物馆的渥巴锡佩刀
此时,百年前的大敌准噶尔人已经被清王朝降伏,土尔扈特人只得归顺清王朝,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当即写下“万民东归”的碑文,颁布《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从陕甘两省调拨400多万两白银和大量物资帮助土尔扈特人扎根故土,自此,土尔扈特人再次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蒙古土尔扈特部
如《鸿雁》所唱:“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可是话分两头,留在俄罗斯的土尔扈特人可没那么好运了。当时的沙俄正处于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下,东土尔扈特人的叛逃让她勃然大怒,加之由于18万人逃离,导致留在俄罗斯的土尔扈特人势力大减,于是沙俄直接撤销了土尔扈特汗国,将其改名为“卡尔梅克”。并入俄罗斯阿斯特拉罕省,自此,土尔扈特汗国彻底消失。
他们成了卡尔梅克人,而叶卡捷琳娜为了报复土尔扈特人的叛逃,立下规定,卡尔梅克人世世代代都要为俄军服役,直到最后一个人,同时,也有一部分卡尔梅克人被流放到了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以示惩罚。
俄军中的卡尔梅克人在做佛家礼拜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为了争取俄罗斯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支持,列宁颁布了民族自决的法案,允许少数民族自治。更有意思的是,其实苏俄革命导师列宁,他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乌里扬诺夫斯克,他的外祖母正是一个卡尔梅克人,所以列宁本身也有1/4的卡尔梅克血统。
列宁,十月革命的领导者,苏俄的建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
在列宁的政策下,卡尔梅克人建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可惜列宁死后,1922年,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尽管斯大林是一个格鲁吉亚人,但他骨子里却是个“大俄罗斯主义者”,他立刻继续推行俄罗斯化政策,废除少数民族语言,推行俄语教育。
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
卡尔梅克人的骁勇善战,斯大林是看在眼里的,他恢复了沙俄时期的政策,让卡尔梅克人继续在苏军服役。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大量卡尔梅克人入伍,大约有5万人,这几乎是所有20岁到50岁的卡尔梅克男性数量,并且还出现了第一位蒙古血统的苏联元帅戈罗多维科夫,但是让斯大林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有1万多卡尔梅克人叛变,加入德军。
戈罗
多维科夫(中间者),蒙古裔,二战时期苏军的骑兵元帅,率军从黑海打到柏林,战功赫赫
另外,因为苏军对女性也开放职位,许多卡尔梅克姑娘也加入了苏军。他们被称为“黄色哥萨克”,为了让他们可以安心作战,俄军甚至给他们安排了随军的喇嘛,方便他们念经。
一个曾经的女卡尔梅克苏军老兵拿出自己年轻时的照片
于是,和惩罚车臣人一样,斯大林在1943年宣布取消卡尔梅克苏维埃共和国建制,将所有卡尔梅克人流放到中亚,长途跋涉之下,恶劣的生存条件导致卡尔梅克人人口锐减25%,被混入中亚之后,他们更是完全被俄罗斯化,除了宗教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保持民族身份。
卡尔梅克人在中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卡尔梅克人也没有被原谅,他们依旧在中亚。1957年,赫鲁晓夫上台,他旗帜鲜明地推翻了许多斯大林时期的政策,允许此前被流放的各个民族回到故土,而卡尔梅克人也得益于此,他们回到了故土。1989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致使苏联中央权威进一步下降,卡尔梅克人重新拥有了自己的自治共和国。
俄罗斯三个蒙古裔自治共和国
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人口只有32万,其中卡尔梅克人其实只占55%,剩余主要是俄罗斯人和高加索各民族,他们不仅在整个欧洲是绝对的边缘少数民族,在俄罗斯也是,新世纪以来,卡尔梅克人大力恢复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是基于不想被同化的想法。
卡尔梅克人
然而,越是如此,他们就越是边缘。欧洲唯一的黄种人民族,几乎等同于透明。他们为了确认自己是蒙古人,会定期举行那达慕大会、住蒙古包、祭拜长生天、信奉藏传佛教,但这也让他们成为了俄罗斯人的猎奇对象。
由于工业化程度低,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除了极少数城市,基本上还是一片草原,没有铁路,没有机场,虽然身处欧洲,经济水平常年在俄罗斯排倒数,甚至不如许多西伯利亚自治共和国,年轻人没有出路,只能去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打工,或者去当喇嘛,或者直接按照“老传统”去当兵。这背后,是一个边缘民族的历史性无奈。
俄罗斯人和卡尔梅克人一起庆祝蒙古节日
有意思的是,尽管和中国已经分隔400多年,可是这些卡尔梅克人依旧和中国境内的土尔扈特部保持着血肉联系,仍然尊奉渥巴锡汗的后人为自己的“大汗”,1997年还邀请了渥巴锡第十二代后人,土尔扈特最后一位公主满琳访问埃利斯塔,有接近10万人出席大会。
满琳是渥巴锡汗的后人,1938年生,现为空军上校及大学教授,她是最后一个土尔扈特公主
这支所谓“欧洲唯一黄种人民族”当然是历史留下的一个印记,卡尔梅克人虽然在俄罗斯待了400年,可是他们依旧深深害怕融入俄罗斯社会,可是在那里保持着“不伦不类”的卡尔梅克文化,也显得怪异无比,于是他们只能成为边缘民族,成为欧洲人猎奇的对象。
普京在埃利斯塔
至于未来会如何,那就是卡尔梅克人自己的历史使命了。 #夏季图文激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