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清时期开始,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逐渐繁荣发展,许多经典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民间传颂百年。除了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还有一些小说作品也深受喜爱,其中有三本尤为突出,它们被称为“三大家将小说”——《呼家将》、《杨家将》和《薛家将》。这些小说不止以书籍的形式流传,还被改编成说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尽管这些作品十分流行,但它们毕竟是小说,而非史书。小说的创作往往充满了艺术加工,许多历史人物在其中被虚构或美化,某些历史事件也会出现偏差或颠倒黑白。小说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可能会被作者刻意渲染成正义的化身,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反之,一些历史上的罪人却被塑造成了无所不能的英雄。比如,《呼家将》中的呼延庆,原本是一位民族罪人,但在小说中却被描写成了英雄人物。
对于《呼家将》这一部小说,很多人会好奇,既然小说讲的是“呼家将”,那主人公是不是叫“呼”字辈呢?按理来说,《杨家将》和《薛家将》分别对应的是杨姓和薛姓,那么《呼家将》难道姓“呼”吗?事实并非如此,《呼家将》并不姓“呼”,其原名应当是《呼延家将》。只是“呼延家将”这个名字听起来比较拗口,不太适合传颂,小说作者为了让名字更具传播性,就将其简化为“呼家将”,从而广为流传。
小说中的主角,呼延庆,原本是北宋初年名将呼延赞的后代。呼延庆从小便表现出卓越的武艺和非凡的勇气,他不仅拥有英俊的外貌,而且武艺超群,最终他为祖先报仇,并且获得了宋朝皇帝的封侯之位,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正面人物。呼延赞的故事也值得一提。作为北宋开国功臣,呼延赞一生跟随赵匡胤征战沙场,他的英勇和忠诚得到了当时朝廷的认可。可是,尽管他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家庭却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幸福。
呼延赞的两个儿子,在保护一名妇女免受奸臣之子侵犯时与庞吉发生冲突,最后两人都在回家的途中死去。庞吉为了报复,陷害了呼延家的全部成员,导致呼延家三百余口家族成员惨遭屠戮。只有呼延赞的两个孙子侥幸逃过一劫,这两个兄弟在家族覆灭后,决心为父报仇,他们历尽艰辛,最终揭露了庞吉的阴谋,并成功将其杀掉。最后,他们被封为侯,过上了富贵荣华的生活。
在《呼家将》中,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充满了戏剧性。比如呼延守勇,在家族被抄家时,通过秘密通道逃脱,并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人们,帮助他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每当他到一个地方,总是会与当地的女性结婚,每个妻子都为他生下了儿子,而这些儿子也都继承了父亲的勇气与智慧,成为了传奇人物。呼延庆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然而,尽管《呼家将》的故事内容繁杂多变,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的主角,依然是呼延庆。民间的百姓对呼延庆的英雄事迹津津乐道,认为他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英雄。然而,历史中的呼延庆和小说中的呼延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物。当我们翻阅史书时,会发现历史上的呼延庆其实并非北宋初年的民族英雄,而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大臣,且与北宋的灭亡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被后人称为“民族罪人”。
北宋的灭亡,主要是因为金国的崛起,而金国的崛起与北宋的外交失误密切相关。北宋与金国在幽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上产生了矛盾,最终通过呼延庆等人的努力,签订了《海上之盟》。呼延庆本是北宋水军的指挥官,他在外交上有着出色的才能,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甚至在第一次觐见宋徽宗时,就因其出色的口才赢得了皇帝的青睐。然而,这场外交努力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反而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种子。
《海上之盟》是北宋与金国之间的一项协议,旨在共同对抗辽国,但签署后不久,金国的背叛行为揭开了北宋灭亡的序幕。金军不仅没有遵守协议,反而加剧了与北宋的冲突。最终,金军发动了对北宋的全面进攻,北宋也因此走向了灭亡。宋徽宗的软弱和无能,加剧了国家的动荡,最终导致了大宋的覆灭。
历史上的呼延庆,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么英勇,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过错。作为一位大臣,他确实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策,导致了国家的灾难。然而,他也没有恶意,只是历史的潮流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他签订的《海上之盟》是否真的让北宋走向了灭亡,仍然是后人争论的话题。而无论如何,历史中的呼延庆与小说中的呼延庆之间,终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后人也只能通过历史的视角,来评判他的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