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海在复兴博物馆为孩子们进行讲解。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王绿扬
“这辆马车是抗战时期毛主席转战陕北时乘坐过的。当年,张思德带着同班战友郭光金驾着马车护送毛主席,多年后,郭光金将马车寻回,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8月13日上午,天津游客杨先生一家人专程来到西平县复兴博物馆参观。在一辆木质马车前,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为他们讲起这件“宝贝”的来历。
老人名叫李东海,今年75岁,是复兴博物馆的馆长,也是北京卫戍区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名老战士。“我们家四代从军,我的祖父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我父亲曾带领民兵支援淮海战役。”李东海说,自己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1968年参军入伍,从军15载;耳濡目染中,他的儿子也成了一名武警战士。
“在部队时,我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警卫。受郭老的影响,我对红色收藏特别感兴趣。转业的时候,我托运回家的书籍、报纸、杂志就有两吨重。”李东海说。
2009年,李东海拿出全部积蓄,和战友共同建起复兴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馆内的6万多件藏品中,有不少是抗战时期的珍贵史料,其中包括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军军刀、日本地图等。李东海说,这些藏品每一件都在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在馆内展出的一个相框内,珍藏着一张1939年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留下的“伍圆券”,游客参观时总是在此驻足。那年,刘少奇化名胡服,从确山县竹沟镇前往延安,途经西平县时,由中共西平县委委员、酒店区委书记刘宗宇等人负责护卫。当晚,刘少奇在刘宗宇家中居住,临走时他执意留下了5元钱作为生活费。
李东海告诉记者,这张“伍圆券”刘家人一直没有舍得花,后来刘宗宇的儿子将其捐赠给博物馆时说,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它背后的故事,铭记那段历史,将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
复兴博物馆建成后,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观众超过20万人次。今年5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西平县抗战史实展在复兴博物馆开展,短短3个月参观人数就超过了3万人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李东海说,他会继续当好义务讲解员,在传史育人这条路上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