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年间,清朝面临着内外的双重压力。国内爆发了严重的太平天国运动,外部则有列强的侵扰,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中,咸丰皇帝驾崩,权力转移到了两宫太后——慈安与慈禧的手中。我们今天的故事聚焦于慈安太后,她是咸丰皇帝最信任的女人。若她活得更久,或许历史的轨迹会有很大的不同。
慈安太后,姓钮祜禄,属于满洲镶黄旗,出生在广西右道台穆扬阿的家族。她的家族历代为官,因此从小便接受了优良的教育。慈安性格温和,端庄贤淑,气质高雅,深得人们的喜爱。
1852年,16岁的慈安应召进入京城参加选秀。她因才貌出众,迅速脱颖而出。仅在四月,慈安就被封为“贞嫔”,五月升为“贞贵妃”,到六月时,咸丰便已决定她将成为皇后。不到半年,慈安便从一名普通宫女晋升为清朝的新一任皇后,这种升迁速度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显示了咸丰对她的宠爱与信任。
慈安担任皇后后,管理后宫井然有序。面对咸丰的暴躁脾气和随时可能爆发的情绪,慈安显得格外冷静。咸丰时常因国事烦忧而大发雷霆,对宫人和嫔妃们言辞严厉,甚至动辄打骂。其他人都不敢反驳,但慈安作为皇后,总能以温和的言辞劝解他,缓解宫中的紧张气氛。她也时常安慰被责骂的宫人和嫔妃,用宽容的心态弥合矛盾。
咸丰的多疑和心机让宫廷内外的权臣都感到困惑,而唯一能赢得他极高信任的,就是慈安太后。咸丰与她有着深厚的信任关系,许多心事都愿意告诉她。与此相对,慈禧太后虽然尚未完全掌握权力,但她的野心早已显露。咸丰一度甚至有过“去母留子”的念头,想要除掉慈禧。幸运的是,慈安为此极力劝阻,最终使咸丰放弃了这个想法。然而,这一劝阻却为慈安埋下了后来的祸根。
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临终时做出了三个重要决定。首先,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唯一儿子载淳;其次,指派了八大朝臣辅佐新皇帝;最后,他赠给慈安一枚“御赏”印,规定今后所有政令若没有这枚印章,便无法生效。除此之外,咸丰还留下了密旨,授权慈安若发现慈禧“恃子为帝,骄横不法”,即可依祖宗家法处理。这份密旨,给了慈安一定的权力,但也让她成为了慈禧的威胁。
咸丰去世后,慈安太后实际成为了掌控宫廷的大权人物。许多史书和影视作品将她描绘成一个懦弱的女性,然而实际情况是,若没有慈安的支持,“辛酉之变”便不会发生,“同治中兴”也不可能出现,清朝的历史轨迹也会完全不同。
但慈安的失败,也正因她过于善良。她面对慈禧时,缺乏足够的政治手段。两人的冲突,最终爆发在同治皇帝选后的问题上。慈安希望选举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为后,而慈禧则倾向于高贵的富察氏。最终,阿鲁特氏当上了皇后,但这让慈禧心生不满,认为只要慈安在,她便无法完全掌握权力。更糟糕的是,慈安手中还握有咸丰的密旨,这让慈禧感到威胁。
为了消除隐患,慈禧采取了手段,她暗中毁掉了咸丰所留的密旨。有一次,慈安因病卧床,慈禧亲自送来药汤,关心她的病情。过后,慈禧向慈安汇报自己为何在手臂上包扎伤口,竟称是为了治疗自己身边的姐姐病痛,竟割肉制药。慈安听后深感感动,泪水盈眶,并称赞慈禧是一个“好人”,并问为什么先帝会怀疑她。随即,慈安便取出咸丰的密旨,当面烧掉了。这一举动,彻底消除了慈禧的顾虑。
不久之后,慈安太后突然去世,年仅四十五岁。关于她的死因,一直没有确凿的记载。宫中众人震惊不已,因为当日她还在召见大臣,怎么晚上便离世了?许多人怀疑这是一场阴谋,但由于慈禧已牢牢掌控了权力,没有人敢多言。慈安就这样在历史的迷雾中消失了,清朝进入了慈禧掌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