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这才是曾国藩的真实面貌!1870年的真实照片,吊三角眼,络腮胡
迪丽瓦拉
2025-10-26 22:31:49
0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人物曾国藩,拍摄于1870年,由他的儿子曾纪泽使用相机所拍摄。照片中的曾国藩眼神严峻,脸上蓄有络腮胡,给人一种严肃甚至有些令人畏惧的感觉,面容上并不显得温和。

曾国藩生于1811年,来自湖南湘乡的荷叶塘。家境虽不显赫,但家庭注重教育。他五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六岁进入家中的私塾“利见斋”。他的父亲曾麟书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每天都督促曾国藩读书。尽管曾国藩并非天生聪慧,但他凭借勤奋和刻苦努力,常常读书至深夜,这为他日后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从十四岁开始,他参加了七次童子试,直到二十三岁才考中秀才。即便如此,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努力,准备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1833年,他首次参加湖南乡试,排名第36,取得了举人资格。第二年,他前往北京参加会试,但未能成功。

尽管遭遇挫折,曾国藩并未气馁,而是选择留在北京,继续深造并结交学者名士。1838年,他再度参加会试,终于成功中进士,并在殿试中名列三甲,赐予同进士出身。随后,他成为了翰林院庶吉士,正式踏上了仕途之路。

曾国藩在翰林院的三年工作和学习期间,学识得到提升,并且结识了一批有志之士,这些人后来在他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41年,他通过散馆考试,排名第二十名,获得了翰林院检讨职务,从此正式进入官场。

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曾国藩凭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逐渐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尽管官职繁忙,他仍不放弃学习,并且开始关注国家的政治形势,尤其是清朝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1843年,曾国藩升任翰林院侍讲,翌年又升为文渊阁校理。尽管仕途顺利,他依然不满足于现状,深知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必须走出翰林院,接受外部的挑战和历练。

1847年,曾国藩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逐渐成为朝廷的重要人物。然而,他仍然感到自己的力量有限,无法单独改变国家的命运。正当此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朝朝廷调派八旗和绿营军队进行镇压,但这些军队的战力已大不如前,根本无法抵挡太平军的攻势。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清廷采取了非常手段,鼓励地方自组民兵,以协助镇压起义。曾国藩抓住了这一机遇,1852年他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孝,便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军队。

在家乡湖南,曾国藩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声望和地位,迅速吸引了一批有志之士加入他的队伍。这些人中,有的出于对曾国藩的敬仰,有的为了寻求庇护,也有的是看到了太平天国起义带来的机会。曾国藩对所有人一视同仁,逐步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团体,这不仅为他提供了人才支持,也为他日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

1853年,曾国藩正式成立湘军,并亲自挑选士兵、聘请军事教官、参与军队的训练和管理。在武器装备方面,曾国藩也没有放松,他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火炮与火器,还鼓励工匠们自行创新,制造适合湘军的武器。然而,组建一支军队并非易事,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由于湘军是地方自发组成的,朝廷并不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所有费用都需要曾国藩自己筹措。他采取了多种方法,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1854年,曾国藩亲自率军出征,他撰写了《讨粤匪檄》,号召民众一起抵抗太平天国。在檄文中,曾国藩强烈批判了太平天国的破坏,呼吁全体人民加入镇压起义的行列。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超曾国藩的预料。湘军初出茅庐,缺乏实战经验,在与太平军的交战中屡战屡败。曾国藩也一度陷入绝境,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但被部下及时救回。很快,曾国藩调整了战略,湘军在他精心设计的战术下逐步扭转战局。

经过几年的艰苦作战,湘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858年,湘军攻占九江,打通了长江中游的通道。此役不仅大大提升了湘军的士气,也巩固了曾国藩在朝廷中的地位。

1860年,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负责江南地区的军务,这一任命标志着清廷对他的极大信任。在两江总督的任期内,曾国藩不仅关注战事,还积极推动地方的经济恢复与文化发展。1864年,湘军在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指挥下攻下南京,彻底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标志着曾国藩的军事生涯达到了巅峰。

然而,曾国藩并未因此而自满,他意识到国家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他开始着手思考如何巩固胜利成果,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增强中国的实力。1861年,他在安庆创办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最早的洋务派兵工厂。他还积极推动其他洋务事业,支持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提倡商人办企业,并推动留学生出国深造,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曾国藩的洋务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来自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保守派认为西方技术的引进会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但曾国藩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推动改革。

1870年,曾国藩应清朝政府派遣,前往天津处理中法外交事件——天津教案。在天津,他深入调查案件,与法国代表进行谈判,最终达成协议,缓解了中法之间的矛盾。然而,这次谈判也受到了不少批评,部分人认为他在谈判中过于妥协,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面对这些指责,曾国藩选择了默默承受。

晚年的曾国藩身体虚弱,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但他依旧坚持处理国家事务,并继续撰写家书。1872年,61岁的曾国藩在病痛中去世,结束了他充满波澜壮阔的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公元1626年,女真族的第二美女阿巴亥自杀身亡。当时她尚未到达40岁,而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说阿巴亥因为...
原创 从... 有人开玩笑说,美国好像有两个“加州”,一个是真正的加利福尼亚州,另一个就是加拿大。尽管加拿大在名义上...
原创 汉...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特色。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在这些人口中,...
原创 杨... 杨靖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日英雄,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遗憾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他在1...
原创 司... 好的,我将按你的要求,把文章改写为更易读、增加细节、保持原意且消重后的版本: --- 曹魏嘉平三年...
原创 明... 在古代皇室,子嗣问题至关重要。以明朝为例,皇帝多子不仅确保皇位顺利传承,还能将其他儿子分封到各地镇守...
原创 孙...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建筑工程之一。它于192...
把帝王陵寝制度往前推了数千年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在第三届“良渚论坛”上,考古团队公布了最新发现:在反山王...
原创 郭...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出生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之一。他出...
原创 1...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周恩来担任新中国的总理。为什么...
原创 刘... 在明朝刚刚建立时,朱元璋非常重视国家的外交事务。他曾派遣使者前往日本,希望与日本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决捍卫台湾光... 2025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以法律形式、以国家名义将10月2...
原创 隆... 在1709年,康熙帝恢复了太子胤礽的封号,同时晋升了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为亲王,其他如十四子胤褆等...
原创 行... 1898年,戊戌变法的风波震撼了整个社会。短短103天的改革尝试,虽然带着“变法图强”的宏伟理想,却...
原创 蒋... 1971年11月,高雄清湖别墅的午后阳光穿过树影,照进屋内,84岁的蒋介石正因便秘痛苦难忍。他叫来了...
原创 汉... 汉文帝刘恒的统治并不容易,他登基时并不被朝中大臣看好,但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果断行动,最终稳固了自...
原创 说... 婚姻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务。虽然各个朝代的风俗、制度和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
原创 自... 武汉为何未能成为古代的都城 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城市曾被选为王朝的都城,如北京、南京等。但武汉却从未...
原创 辛...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清廷大受刺激,决定由袁世凯负责,编练一支“新建陆军”。但1900年八国联...
深圳中学龙华学校这堂课,为“爱... 南都讯 记者 任朝州 通讯员 郑嘉祥近日,深圳中学龙华学校开展主题为“山河已无恙 吾辈当自强”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