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同样是御制菜,为什么日本萨莉亚就不被骂
迪丽瓦拉
2025-10-28 18:04:59
0

在东京、上海或广州的商圈地下室,人们总能看到那块醒目的绿色招牌——萨莉亚Saizeriya。十二元的披萨、十四元的意面、四十多元的牛排套餐,这家被称为“西餐界的沙县”的餐厅,以极低的价格和稳定的口味吸引了无数年轻顾客。

奇怪的是,在“预制菜”成为众矢之的的今天,它却几乎没有被骂。要理解这种反差,必须回到它诞生的那一年:1967年,正垣泰彦在千叶县市川市的菜市场二楼租下一间狭小的铺面,开了家小西餐厅。

那时的日本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人们对“洋食”充满向往,可那家店的楼梯狭窄又陡,要穿过卖菜的摊位才能上去。晚上,客人大多是夜间行业或黑社会的人。一次深夜争吵中,有人将店里的煤油炉扔向对方,暖炉砸到窗帘,引发大火,整家店被烧成废墟。

正垣让员工先逃,自己从后门脱身,看着被烧焦的木梁和餐厅,他以为这一切都结束了。警方调查结束后,他连车钱都没剩,只能步行回到东京的家。

母亲并没有安慰他,而是平静地说:“火都烧光了,不是更好吗?从头来过吧。”那句话像一根骨头,撑住了他。第二天,他去找房东,本以为会被拒绝,却听到一句:“再试一次吧。”房东让他以同样的租金重新租下重建的二楼。多年后萨莉亚上市,正垣特地送去股票和手表表达谢意——那是他始终铭记的恩情。

在重新开业后,他开始思考:怎样的餐厅才能活下去?中华料理、和食、法餐都有竞争者,唯独意大利菜几乎没人做。虽然他没吃过正宗意餐,但直觉告诉他这条路值得试。为了弄清本味,他跟随一位导游朋友赴欧洲考察,最后一站是罗马的“Ristorante Mariano”。

在那家餐厅,他也第一次吃到完整的意式套餐:从开胃酒到甜点,每一道菜都轻盈而有层次,蔬菜与橄榄油的组合让人觉得可以天天吃。他想:“这就是日本所缺的西餐。”回国后,他以“意大利家庭料理”为方向重新出发。

1972年,萨莉亚的第一家意式餐厅正式开业。最初生意依旧平平,直到他决定试着打折。七折无人问津,五折也没起色,最后干脆三折到底。那天晚上,餐厅第一次坐满了人。正垣意识到顾客在乎的不是氛围和礼仪,而是物有所值,于是他彻底转向平价路线,靠性价比打开了局面。

八十年代,日本外食文化迅速兴起。萨莉亚开始连锁化,却很快遇到厨房效率和成本失控的问题。正垣决定用工程学思维重新组织一切。1987年,公司成立了“工学部”,专门研究动线、出餐顺序和时间管理;拖地有固定轨迹,餐具尺寸统一,披萨厚度误差被控制在0.3毫米以内;同年,他又建成中央厨房,让食材半成品化,通过冷链配送到全国门店。这一系统化结构在当时的日本几乎无人能及,也为后来“预制菜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大量高端餐厅倒闭,萨莉亚却逆势扩张。人们收入缩水,但仍希望吃得体面,萨莉亚恰好提供了那个区间:不奢侈、不潦草。有人打趣说:“月底只剩两千日元?那就去萨莉亚。”这种“穷得优雅”的消费情绪,使它从一间小店变成全国连锁。

2003年,它进入中国,首店落地上海。那时的城市白领追求西餐的仪式感,中国人也不习惯在地下商场吃几十块的意面,萨莉亚一度显得格格不入。可当消费理性成为社会趋势,人们重新计算花钱的意义,萨莉亚的逻辑又一次被时代需要。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或深圳,它的门店几乎家家排队。

在中国,它仍坚持那套“冷静的体系”:一线城市、一流商圈、最便宜角落——租金只占营业额的13%;九成菜品由中央厨房统一供应,七个区域冷链中心全程控温,十五道菜能在九分钟内上齐。厨房几乎看不到刀具,但效率精确如钟表。而它从不避讳“预制菜”三个字,甚至出书讲述如何让预制菜变得可靠、可控、可复制。

正因为这种透明,它被称为“预制菜的鼻祖”。不过严格说,它并非发明者——工业化餐饮的雏形来自二十世纪中期的美国快餐业麦当劳、肯德基。但萨莉亚是亚洲第一个将这套体系本土化并赢得社会信任的品牌。正垣泰彦提出“工学经营”的理念:让烹饪成为科学,让便宜也能被信任。这种态度让“预制菜”在日本脱去廉价的标签,变成一种被尊重的效率美学。

截至2024年,萨莉亚在中国的营收达到二十五亿元,利润四亿元,全国门店超过五百家。它用冷静的工程逻辑在情绪化的行业里保持增长。与之对照的是,如今的中国餐饮业常因“预制菜”引发争议,某品牌的危机正源于高价与工业化之间的反差,而萨莉亚从未假装手作。两种姿态的差别,自然决定了公众情绪的走向。

餐饮的核心从来不是形式,而是信任。工业化不等于冷漠,标准化也并非欺骗。只有顾客清楚自己吃的是什么,才不会觉得智商被侮辱。日本有句老话:“物の値は、知恵の値。”——商品的价格,是智慧的价格。萨莉亚的低价,不是投机的巧思,而是一种计算出来的理性与诚实。它用公开的方式告诉顾客,自己在做什么、能做到哪一步、为什么能便宜。这种诚实,才是它最稳固的竞争力。

在中国餐饮业也正经历类似的信任重建。最近“鸡排哥”火出圈,就是另一种说明——当一个人坦白地告诉顾客鸡排是冷冻的、油锅是旧的、调料是批发的,却依然干净、实在、明码标价,人们反而愿意为他的真诚买单。

商业的底线,从来不在营销手法的高低,而在能否坦率地面对自己的做法。萨莉亚和“鸡排哥”,一个代表工业化餐饮的极致样本,一个体现街头小店的生存智慧。它们出身不同,规模悬殊,却都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了同一件事——在一个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挑剔的消费社会里,诚实,才是最持久的竞争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霍... 公元前118年,漠北之战刚刚结束,霍去病和李敢因战功显赫,跟随汉武帝一同前往甘泉宫狩猎。 然而,在狩...
原创 历... 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白莲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组织。从宋朝到清朝的这一千多年里,白莲教始终保持着较为频...
原创 桃...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同甘共苦的故事。常常有...
原创 瓦... 618年,李密在兵败邙山后逃往关中地区。作为隋末最强的义军,瓦岗军此时已经逐渐走向分崩离析。瓦岗军的...
原创 满... 八旗是努尔哈赤所创立的一种“军政合一”的制度,这种制度既是一个政治组织,也是一种军事编制。正是因为有...
原创 诸... 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他说过“非遇明主不投”,意思是只有遇到明智的领导者,他才会出仕。在遇到刘备之前,刘...
原创 普... 2000年代初,普里戈任开始帮俄罗斯国防部采购船只,顺带沾了军火的边。2014年乌克兰顿巴斯冲突一打...
原创 为... 在中国历史上,父子关系破裂的故事层出不穷,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要数李渊和李世民。这对曾经关系和睦的父子,...
原创 宅... “宅兹中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最早记载中国的青铜器曾被误卖到废品站。刘先银在《文字起源》一书中提到,...
原创 安... 前言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一直有一件心事:前朝遗留下来的势力和起义组织不...
原创 功... 1956年初夏,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内,细雨绵绵,杨伯涛满脸怒气地从寝室走了出来。他愤怒地朝王耀武的房间...
原创 王... 说起我国的科举制度,它对历史的影响深远,甚至一度传到了国外。然而在宋朝时期,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
原创 匈... 如果要提到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政权中最为著名的,很多人都会想到匈奴。匈奴这个庞大的游牧帝国起源于秦朝时期...
原创 历... 自古以来,很多历史人物都备受争议。许多人在后代的记载中,不是被美化就是被丑化,导致他们原本的形象发生...
原创 董... 董卓是个聪明的角色,他长期处于高位,深谙权谋,为何他还是如此青睐某些人? 首先,董卓并不如大家所...
原创 他... 光武帝刘秀在重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对那些有功之臣们进行了封赏,赐予他们列侯的爵位。在这些有功之臣中,...
原创 刘... 标题:刘邦为何放弃撤换太子?商山四皓的出现,真表明刘盈根基强大了吗 第一章:隐士现世 在汉朝初...
原创 傅... 标题:傅怀玉的历史人物竟是康熙的嫡亲表妹,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 六月的阳光透过紫禁城的琉璃瓦,反射...
历史考证丨北宋“铁面御史”赵抃... 在传统戏曲中甚至历史上,“包青天”是清官之代称,是人们对官员的寄望,但是“包青天”并非就是包拯。其形...
原创 他... 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朝都城长安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廷的大事:上大将军、延州刺史独孤陀被捕入狱,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