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嘉靖为何始终未杀海瑞?
迪丽瓦拉
2025-10-30 10:31:45
0

嘉靖(即明世宗)一目十行地快速读完海瑞的《治安疏》(又叫《直言天下第一疏》),他一下子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气得大发雷霆,把奏疏扔到地上,命令左右:“立刻抓住海瑞,别让他逃了!”

宦官黄锦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为海瑞开脱:“陛下,海瑞就是个‘有点傻气’的直性子,您千万别和他计较!听说他上疏之前,他自己都知道会被惩罚,已经买好了棺材,和妻儿告别,还把家里的仆人都遣散了,显然他没打算逃跑!”

嘉靖一直到去世前,才下令逮捕海瑞。等到明穆宗继位后,海瑞才重新恢复自由。

从海瑞上《治安疏》到嘉靖驾崩,整整过去了十个月。这期间,嘉靖随便挑出《治安疏》里的任何一句,都足以让海瑞丢掉性命。可是,为什么嘉靖一直没有对海瑞下手呢?

(一)世宗好道

年仅14岁的嘉靖即位后,充满了理想和抱负。他决定要解决土地兼并、军备衰退、政治腐败等问题,立下“要清除一切腐败现象”的决心,并提出要“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的改革方向,力图改革旧政。于是,他和一些贤臣一起缔造了“嘉靖中兴”的局面,被认为是年少有为的君主。

然而,朱家历代皇族短命的历史,总让嘉靖心里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他有八个儿子,最后只剩下三子裕王朱载坖(即后来的明穆宗)和四子景王朱载圳,其余都夭折了。为了延年益寿,他开始极度崇拜道教,学习所谓的长生不老术。方士和道士们顺势投其所好,教他各种荒诞无稽的修炼方法。

有些大臣如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等忧国忧民,直言上疏,却因此得罪了皇帝。

嘉靖偏听偏信方士们的言论,听说“皇帝深居无外人接触,那么黄金可以变成,不死药也可以得”,于是他决定让太子监国,自己隐居宫中一两年再重新回到政务中来。与此同时,他将敢于直言的太仆卿杨最逮捕,并将他打入监狱,结果杨最没能活下来。之后,几个监察御史也因直言进谏遭遇杀身之祸。

从那时起,朝臣都不敢直言上疏,大臣们也开始争相讨好嘉靖,他更是沉迷于道教的修行,天天祈求长生。

嘉靖听信方士的言论,一心想要长生不老,却导致他忽视了政务,不亲自处理朝政,整整二十多年不回朝讲事。期间,他因为偏执而开始对身边的大臣怀疑和迫害,甚至发生了宫女发动“壬寅宫变”企图刺杀嘉靖的事件。最终,所有参与的宫女都被残忍处死,连她们的家人也被连累。

而嘉靖从这次差点被弑的事件中逃生后,将自己的安全归功于神灵庇佑。从此,他更加沉迷于道术,连朝廷事务都几乎不再关心,长年不出宫,甚至连与家人见面的机会都减少。

其间,虽然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的权力逐渐上升,但他们的腐败和权谋逐渐加剧了大明的衰败。大臣邹应龙几次上疏弹劾严氏父子,但始终未能撼动嘉靖的决心。嘉靖终究下令罢免了严嵩,并对严世蕃执行了极刑。

然而,即使严氏集团土崩瓦解后,嘉靖依然固守着道教修炼,几乎不再关注国家事务。这时,海瑞,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出于对国家的忧虑,毅然写下了《治安疏》,直言批评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皇帝的过错。

海瑞的这封奏疏直指当时政府的种种问题,内容犀利,直言不讳,令嘉靖震怒。全朝上下也都为海瑞的生命担忧,但也不禁为海瑞的忠诚精神而敬佩。

(二)切中肯綮

有趣的是,尽管嘉靖发怒,但他似乎也听懂了黄锦巧妙的劝解。嘉靖在震怒之后“默然”了好一会儿,仿佛心底的某根弦被触动了。他开始反思,并决定重新审视海瑞的奏疏。几个月后,他反复阅读这封奏疏,甚至感慨海瑞的忠诚堪比古代的比干,并称自己绝不愿意成为商纣王那样的暴君。

显然,嘉靖并非单纯因为海瑞的忠诚,而是因为海瑞的奏疏触及了他内心的痛点。海瑞直言不讳地列出了嘉靖治国的失误,其中包括:

“侈兴土木”:嘉靖耗费大量民力民财修建宫殿,且大力征税,百姓困苦。

纪纲废弛:嘉靖长时间不处理朝政,导致朝政腐败。

三薄:不重视亲情,疏远了子女,不与臣子接触,百姓视他为“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

民生疾苦:水旱灾难不断,民众疾苦,但政府腐败,盗贼横行。

海瑞的奏疏无疑刺痛了嘉靖,尤其是其中提到的“侈兴土木”,让嘉靖不得不自省。他甚至曾感叹:“海瑞说的都对!可惜我病体欠佳,力不从心。”

(三)深谋远虑

尽管嘉靖内心矛盾重重,最终还是决定采取一种看似非同寻常的做法:“逮海瑞下诏狱!”这时,海瑞已经上疏八个月,罪名耐人寻味——并非海瑞有罪,而是他上疏的背后有“幕后黑手”。也就是说,嘉靖虽然逮捕了海瑞,但事实上他没有真正想要杀掉海瑞,而是为海瑞开脱罪名,认为海瑞只是忠诚的替罪羊。

嘉靖知道大明朝已经是积重难返,国家急需振兴。而这份责任,只有皇太子和忠诚如海瑞的大臣可以承担。为了给未来的国家领袖留下空间,嘉靖心甘情愿做最后一次“恶人”,把机会留给皇太子,自己默默退位。

最后,皇太子朱载坖继位后,立即释放了海瑞和何以尚。

嘉靖的深谋远虑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心,正是他始终没有下令处死海瑞的根本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打... 三国时期的名将吕蒙,年轻时依靠姐夫邓当,跟随孙策做将领,以勇气和胆略闻名。孙权掌权后,吕蒙逐渐得到了...
原创 七... 知县为何要忌惮举人呢?因为谁也无法预见,这个举人会不会最终考中进士,甚至有可能成为状元、探花或榜眼。...
原创 五... 金灭北宋之后,金先后在中原扶持成立了伪楚和伪齐两个傀儡朝廷。于是很多人好奇:当年契丹也曾灭亡石氏晋朝...
原创 朱... 从古至今,总有一些人不顾朝廷律法,或者在江湖上为非作歹,或者占据山头为王称霸。这些人往往被称作“绿林...
原创 北... 高澄是东魏时期的权臣,也是北齐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神武帝高欢的嫡长子,母亲是武明皇后娄昭君。高澄在...
原创 张... 不仅仅是那些顶尖人物都已经去世了。在《三国演义》中,张郃被誉为名将,而第一个称他为名将的人是郭淮。黄...
原创 韩... 说到韩国,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整容行业和人工美人,但其实,韩国在地理上是我们中国的邻国,位于...
原创 武... 盛唐时期出现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这位女皇帝并未得到大多数大臣的认可,甚至可以说,反对她的...
原创 斯... 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但他接受的思想却是布尔什维克思想。作为列宁的坚定追随者,斯大林始终认为苏联至...
原创 卢... 崇祯十一年(1638年),对于大明来说,局势极其动荡不安。国内,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
原创 萧... 韩信的一生中,萧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常有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正是讲述了萧何在韩信一...
原创 他...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李商隐·《隋宫》 如果要选出中...
唐朝“最猛军队”:几千人死扛吐... 公元794年,西域龟兹城外,吐蕃大军正用攻城槌凶猛地砸着城墙。城头上,一位白发老兵哆哆嗦嗦举起那把已...
原创 三... 公元220年,魏国的旗帜在洛阳城头飘扬,标志着曹魏政权的建立;第二年,蜀汉的旗帜在成都的武担山上升起...
原创 历... 伊默尔王朝的兴起 伊默尔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世纪初的德国。当时,该家族住在今天德国的赫塞尔省...
原创 近... 袁世凯和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两位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常被称为“奸雄”,因为他们都非常擅长使用权谋手段...
赵宋宗室档案:赵仲洽 赵仲洽,北宋宗室,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赵炅玄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之曾孙,平阳郡懿恭王赵允升之孙,汉东郡...
原创 龙... 北京煤山那棵老槐树上飘荡的帝王魂魄尚未散去,紫禁城外已排起了降臣的长队。 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大...
原创 秦...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帝,还通过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原创 同... 说到隋朝以后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最著名的就是隋炀帝开创的科举制。这个制度为后来的王朝选拔人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