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乾隆真实相貌什么样?这位外国画师足以证明,和电视上看的不一样
迪丽瓦拉
2025-07-05 08:32:19
0

银川博物馆有一镇馆之宝,名为《乾隆半身冬装像》,此画被誉为最贴近乾隆皇帝真实相貌的画作,对于历史研究有着很高的价值。这封画作一改之前为皇帝作画只求神韵不求真实的画风,将一个生动形象的乾隆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这一切则要归功于一名意大利画家,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幅画作,我们也不会如此直白地看到乾隆的真容。

凭借精湛画技崭露头角远赴中国传教

18世纪的中国,还没有晚清的腐败与闭关锁国,正处于整个清朝最生机最活力的康乾盛世,受到万国朝拜,在西方国家眼里,遥远的东方更是由珠宝金银堆积成的国家,神秘又迷人。

此时的西方国家正在争夺海上霸权,新航路的开辟让他们认识到了世界的广袤,经济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各种宗教文化也空前兴盛。

为了争夺其他国家的支持,垄断海上贸易权,西方国家选择通过文化传播来拉近与他国的距离,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宗教文化输出。如此不仅有利于贸易的开展往来,还能对其他国家进行慢性同化,让更多人信奉宗教,潜移默化中使更多人对本国产生归属感。

郎世宁便是西方派出的传教士之一。郎世宁出生于米兰,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米兰充满着浪漫与浓厚的人文气息,人们对于艺术有着狂热追求。

郎世宁自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对艺术也十分痴迷,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同时受到父母的影响,郎世宁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1707年加入了天主耶稣会,由于在艺术与宗教上都有杰出成就,被指派前往中国传教。

郎世宁对于这个神秘又遥远的国家充满好奇,在漂洋过海的日子里一直在期待中国到底是何等繁华与富强,经过14个月的跋涉,他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中国。

这个国家与他的家乡有着巨大的差别,百姓是黄皮肤,街市铺的是青石板路,每逢集市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小商贩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好不热闹。

达官贵人则是把山水搬进家里,小小的庭院容下的是中国的山水意境,是不显山不漏水的富贵。

郎世宁感到十分新奇,提笔将这些别致的景象画在画布上。待他画完,一旁接待他的官员却忍不住皱眉,郎世宁所画的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大相径庭,我们更注重的是写意,更多的是把景色画作平面,着重追求神态的逼真。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立体,志于让整个画作跃然纸上,因此增加了很多阴影,看起来十分奇怪。

作为外国使者,官员不敢轻易干涉,郎世宁便也无从知晓他引以为傲的作品在中国人看来竟比不上三岁小儿的画作。他急匆匆地赶往皇宫,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紫禁城的真容,面见国家的统治者。

郎世宁被侍卫带进了皇宫,直到走的腿脚发麻才来到了康熙帝面前。紫禁城的规模大小深深震撼到了这个异国使臣,他更加敬畏这个国家,敬畏这个素未谋面的皇帝。因此在拜见康熙帝后,听闻康熙帝想要他为自己画像,更是诚惶诚恐地答应,使出浑身解数画出了他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交给了康熙帝。

却没想到,康熙帝看着画作皱起了眉头。为了突出明暗写实,郎世宁在康熙帝的面部增加了许多阴影,颜料更散发着一股难言的刺鼻味,画上的人面部坑坑洼洼,完全不似中国绘画那般平整。

郎世宁看着康熙帝那副神色暗道不好,心中一片怅惘。他引以为傲的画技在中国并没有得到认可,那他如何完成教会的任务,又如何在中国立足?郎世宁决心改变自己。而他所下的这一决心,终于在十几年后派上了大用场。

重振旗鼓改变画风

郎世宁另辟蹊径,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画风。在他的画作被康熙帝嫌弃后,郎世宁就下定决心要再次获得帝王的青睐。他仔细钻研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画风与重点,发现中国画更加讲究意境,神似而非形似,这与西方的重点完全不同。

郎世宁决定改掉自己绘画的固有思维,从头学起中式绘画,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是成果是值得的。郎世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疯狂临摹中国山水,学习如何使用毛笔,如何控笔,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终于习得了中国画的一点风骨。

接下来的郎世宁将临摹转为实操,每日都在御花园画像,有时看到宫女、太监们在其中穿行,还会将其融入自己的画作,一点点地规整自己的作画风格,最后的成品让郎世宁十分满意,他成功地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中西方优点兼并的绘画风格,既满足中国人的审美,又别具一格。

郎世宁小试牛刀,创作《百骏图》献给下一任皇帝雍正帝,此画不仅将百匹骏马逼真的复现在画纸上,还画出了马儿生动的神态,骏马神态各异,皆器宇轩昂,有坐有卧,还有的在河边嬉戏打闹,既形象立体,又颇有神韵。

雍正帝龙颜大悦,赏赐其金银珠宝以示鼓励。甚至还会亲自莅临指导郎世宁作画,自此郎世宁名声大噪,甚至还有公主嫔妃前来求学,在雍正帝的指导下,郎世宁的技术实现飞跃,在他笔下的一花一草都结合了东方的写意与西方的写实,让人爱不释手,获得众多好评。

获得机会为乾隆画像

当时的封建王朝,画师们大多不被允许直面皇帝作画,而是短时间内记住皇帝的面容,在私下进行创作,因此更多抓的是皇帝的神韵,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而帝王最主要的就是那股身为天下之主的霸气。

因此如果把历朝历代的皇帝画像摆在一起,除了身形,我们很难一眼区分出每个皇帝的样貌特征。

而乾隆皇帝却留下两幅肖像画作,画中乾隆皇帝的形象跃然纸上,虽是传统的中式风格,却又透露着些许不一,变得更加立体与精致。这两幅画作都是郎世宁所画就,也是这两幅画作奠定了郎世宁的地位,保了他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郎世宁一生经历了三位皇帝的执政,最受最后这位乾隆帝的欣赏与重视。郎世宁与乾隆的相逢还要从梅花说起。

冽冽寒冬,御花园的梅花傲雪绽放,郎世宁来到御花园绘画,在他笔下的梅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忽然听见后面一阵喧闹,原来是乾隆帝今日来御花园赏梅花,正巧撞见了郎世宁。

郎世宁跪下参拜新帝,这是他第一次与新帝在朝堂之下见面,乾隆帝望着郎世宁所画的梅花颇感兴趣,直接让郎世宁在此为他画像。

这可是无上的荣誉,郎世宁时隔多年再次为帝王作像,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闪失。就这样,一幅《乾隆半身冬装像》诞生了。

这幅画作细腻真实,力求自然写实的基础上又精准拿捏了乾隆的个人气质。纵观画像,我们不难发现郎世宁此次十分大胆,画作透露着一种油画的质地,脸上光影刻画的十分真实,皮肤纹理细腻。

画纸上的乾隆身着黑色冬装,头戴冬帽,眼神注视前方,好似透过画纸注视着你。鹰钩鼻加上八字眉精准描绘出了乾隆的个人特色,让其与历代帝王的形象区分开,十分打眼。

收到画作的乾隆十分满意,对郎世宁更是加以重用。此后更是让郎世宁常常陪伴左右,为乾隆作画。另一幅画作《乾隆大阅图》更是另一杰作。描绘了乾隆去南苑检阅八旗官兵时的英姿。

画中的乾隆英姿飒爽,穿着一身铠甲骑在骏马上,背着弓箭威风凛凛,以西方的绘画方法运用光线让人物格外立体,又运用中式写真的技艺将人物描绘地清晰真实,成为了乾隆最满意的画作。

郎世宁凭借这两幅画作奠定了地位,此后更是被奉为座上宾,无数人追捧希望其能为自己作画,后半生过得顺遂无虞。最终在京城过世,享年78岁。郎世宁作为外国人,凭借自己的技艺站稳脚跟,将中西方美学融合,呈现在世界面前,为艺术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葡...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2年的某天,毛主席手中拿着香烟,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从朝鲜送来的战报...
辽博精选75件馆藏文物 以图片... 中新网沈阳7月18日电 (记者 韩宏)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文物图片展...
原创 林... 上将萧克在回忆首长林彪时,经常说:“林总是个沉默寡言的,很少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在同事和手下眼里,林...
原创 “... 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人认为《水浒传》中打打杀杀...
原创 邱... 提起蒋介石的国军上将,邱清泉这个名字一定是榜上有名。 作为黄埔二期的门生,邱清泉对蒋介石的忠诚是无与...
原创 6... 前言: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曾希圣,大家都是红军的战友,为什么不为他安排工作,这简直是恩将仇报,都别忘...
原创 庞... 前言: 庞统,这个被誉为"凤雏"的奇才,为何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那句令人费解的遗言?他的才华究竟有...
原创 我...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上个世纪面临一个艰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尽管国土辽阔,但并...
原创 志... 今天说一个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真实故事:1951年2月末,为了解决前线困境,彭德怀紧急回京,后直闯毛主...
原创 毛... 1949年12月6日,北京天安门正飘着鹅毛大雪,室外的寒气刺骨逼人。应苏联的邀请,毛主席身披厚皮绒,...
原创 李... 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了,如果非要说有,那就只能是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的存在,可...
原创 贝... 贝利亚是斯大林时期的特务机关首脑,因为深受斯大林信任,所以跻身权力中枢。甚至被授予了苏联元帅军衔,纵...
原创 李... 李渊晚年生活的经历可以说是辛酸而凄凉的。在玄武门之变后,被逼迫退位的李渊虽然成为了太上皇,但却身处一...
原创 俄... 前言 转眼间,俄乌战争已过一周年的节点,在当初人们的设想中,俄罗斯理应秋风扫落叶般结束战斗,解决两国...
原创 为... 上一期我们说了三国志关于关张马黄赵传中张飞和马超官职的问题,说后投降的马超官职比早就跟随刘备的张飞的...
原创 休... 众所周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过老话说:“一个巴掌怕不...
原创 藏...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宋... 若让中国古代的文人自由选择生活的朝代,大多数人定会首选宋朝,尤其是北宋。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北宋的...
原创 日... 一提到日本京都,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景象一定是古色古香的东方盛唐风格的建筑群,大街上穿着民族服饰...
原创 陈...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高光时刻。该故事取材于“孙权智斗曹操”一事。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