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个个声名显赫,活跃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个人与曾国藩齐名,他又是左宗棠的伯乐,这个人就是胡林翼。
胡林翼是一位才干十分突出的人物,其战略思想和治国方略丝毫不逊于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位,他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后官拜湖北巡抚,谥号“文忠”。
胡林翼于1812年出生在湖南一个官宦之家,其父胡达源中了进士后,任职翰林院编修。后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为四品京堂。
胡林翼从小受重视,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六岁时,他爷爷教他认字,读《论语》。八岁时,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他跟随身边。刚好将赴四川做官的陶澍顺路回老家益阳探亲,初次见到胡林翼,就非常喜欢,说:“我已得一快婿”,于是跟胡家订下娃娃亲,将自己年仅才五岁的女儿许配给他。
然而官二代的胡林翼,在少年时就有着一股天生的叛逆,他放荡不羁,不注重个人行为修养,经常流连青楼,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19岁那年成亲后,他也是经常彻夜不归,宿在青楼。岳母知道后,埋怨陶澍,说他把女儿许配给一个浪荡公子,这样会误了女儿的一生!然而陶澍不为所动,他依旧非常看好胡林翼,并认为年轻时好色点也没什么事。
二十一岁时,胡林翼偕夫人送岳母贺夫人去南京陶澍两江总督任所。当时陶澍已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是促成嘉道年间经世之学重新活跃的代表人物,为人办事干练,政声极佳。留居一年,胡林翼亲见岳丈陶澍兴利除弊措施,深受熏染,启发很大。从此,他更加刻苦钻研经世之学,争取也像岳丈一样,当一名有所作为的大官。
道光十六年,24岁的胡林翼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这里不得不佩服陶澍的慧眼识人,作为一名政声极佳的封疆大吏,他看好胡林翼和左宗棠,而这两人后来都成为了晚清中兴名臣。1840年胡林翼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1846年以知府身份到贵州赴任。
其实他当贵州地方官是通过捐纳而来的。原来胡林翼丁忧后复出,在京城等待朝廷安排,感觉上升的空间不大,如果做地方官可能会有所建树,所以就凑钱给买了个知府做。根据当时规定,捐纳为官可以自主择地,其实胡林翼本来可以选择一个发达的地方当官,捞点油水。但他是正途出身,认为捐纳为官已让他蒙羞,所以宁愿到贵州这个穷边远地方任职。
在贵州任上,他非常注重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胡林翼文武双全,且能诗能文,主张“用兵不如用民”,认为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而用民才是治本,才能长治久安。在贵州安顺知府任上,胡林翼立志安定一方。他经常穿着便装,深入百姓,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还编成了《胡氏兵法》。在贵州任职的八年历练,使得他沉稳厚重,才干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854年,胡林翼奉诏离开贵州,到湖南、湖北抗击太平军;7月,升四川按察使,仍驻防岳州;9月调湖北按察使,赴援九江。1855年3月,升湖北布政使,率大军回援武昌;4月,武昌失守,奉诏署湖北巡抚,负责南岸军事,与曾国藩策划围攻武汉。次年12月,破武昌城,实授湖北巡抚。此后,援赣、谋皖、图江南,全力支持曾国藩。1857年派兵援庐州。1858年攻陷九江。次年谋划攻取安庆。1860年移营莫山。次年进驻太湖,调兵遣将,出谋划策,并大力筹饷,以厘金、盐课为主,兼行各种捐输。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调节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有功,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被史学家并称为“中兴四名臣”(另一说法是曾左李张)。
1861年8月湘军攻克安庆,曾国藩推胡林翼为首功,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职。30日,胡林翼咯血病死,年仅四十九岁。清廷谥其号为文忠,追加太子少保,兵部侍郎。
如果说少年的胡林翼放浪形骸、骄奢淫逸,那么中年的他则是洗心革面,浪子回头,最终成为湘军的领军人物。
胡林翼在作战期间,除调兵遣将外,大部注意力集中在筹饷上。创厘金、通盐去,改漕章,兼行各种捐输,增多收入。治军讲求严明,曾手订营制,裁汰绿营兵。因系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主谋人物之一,与曾国藩并称“曾胡”。
后人蒋介石特别崇拜胡林翼的军事才能,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兵法》,作为黄埔军校学生的必读教材,并签名题词赠给学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阅读了《胡文忠公全集》,也十分钦佩胡林翼的文韬武略和做人为官之道,把他当成学习的楷模,将自己的字也改为“润之”。
然而,这样一位重情义、高情商,治军能力极强的湘军名将,却因英年早逝等诸多原因,在历史长河里,名气和声誉远不如曾左李张四人,不禁令人感到非常可惜!要知道,没有他的的多次举荐左宗棠,后面可能就没有左宗棠收复新疆那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