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院”被韩国申遗成功!
迪丽瓦拉
2025-08-27 14:35:49
0

最近,韩国人再一次将古中国文化项目申遗成功。

据韩联社首尔电,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韩国以“新儒学书院”之名,将9所保存了朝鲜王朝时代儒学私塾原貌的书院,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这9所儒学书院分别是:荣州绍修书院;安东陶山书院;庆州玉山书院;安东屏山书院;达成道东书院;咸阳蓝溪书院;井邑武城书院;长城笔岩书院;论山遁岩书院。

来自邻国的这一“喜讯”并没有在中国引发多大反响,否则中国书院文化不至于落后如此地步。但是,这件“隔壁家的喜事儿”对于中国教育界,尤其是一直致力研究儒学或书院文化的人来说,实在令人沮丧、心疼,甚至愤怒。

要知道,书院制度与书院文化,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原产,在千余年时间里,深深根扎于民间社会,散布于城乡村落,最多达到7000余所。而韩国的书院,不仅出现比中国晚,数量比中国少,发展亦不如中国,且本身就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

韩国申遗成功之荣州绍修书院

韩国申遗成功之安东陶山书院

提到书院与儒家文化,想必中国人最熟悉不过了,因为他发源于中国,她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之精华。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教学组织,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至于儒家更不必多说,几乎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儒家士大夫以创建书院培养人才、创新学问,创造了具有人文教育特色的书院文化,书院可谓是传统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1901年,书院改制,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成为中华文化的标本、儒家文化的符号,以及收费旅游景点。

中国岳麓书院

在中国古代,书院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历史上的中国,有四大著名书院,分别是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

其中,尤以岳麓书院最为有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杨昌济、程潜等都曾在此学习。有人曾这样评价:一座岳麓书院,不意间竟成就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中国应天书院

中国现代依旧有大量文化学者在研究书院,对于申遗的工作,与韩国如同赛跑一样在努力。

韩国自2015年就开始书院申遗之路,这事立即引发中国学者和部分网友的焦虑,呼吁有关方面重视中国书院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宣传,主张中国传统书院应该积极作为,联动韩国、日本等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相关书院共同申遗。

可惜,这些声音对于高层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听到韩国的这一喜讯,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接受凤凰网记者访问时,直言不讳:“自愧。祝贺。”并说道:“一介书生,尽力了,但又无能为力。韩国的朋友终于成功了,6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向他们表示祝贺!中国书院承载无数读书人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梦想,是东亚文明的共同财富,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只可惜韩国朋友做了排他性的处理。”

凤凰网国学:韩国的书院制度是从中国学习过去的,为什么在申遗上他们抢先了一步,而且成功了?

邓洪波:努力!不懈努力!这正是儒家书院的精神所在。

中国岳麓书院内景

申遗成功的韩国陶山书院内景

韩国书院如何而来?以最典型的陶山书院为例,她起源于中国唐朝,16世纪初传到朝鲜半岛,17世纪中叶又由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列岛,19世纪末20世纪初或撤废,或改为学校,至今有1200余年历史。

从此之后,书院在朝鲜半岛兴盛一时,影响至今。

韩国人之所以能申遗成功,他们所作的努力确实令中国人惭愧。他们的背后,是整个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护。新版一千元面额的韩币,正面是韩国第一儒学家李滉,背面图案则是其弟子为纪念他的学识和品德而修建的陶山书院。

再看中国,和韩国陶山书院建立时期相近的是应天书院,建立于五代后晋时期。宋仁宗在1043年将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著名文学家晏殊,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中国应天书院

直到清代改制后,应天书院被改建、拆毁。从2004年开始,应天书院开始新的一轮修复,一期工崇圣殿主体目前堪堪完成。

中国应天书院

慕名而去的旅人是这样评价这座1100多年的古老书院:完全是现代人仿古建造的,大门前有一座拱桥,站在拱桥上可以俯瞰院内,但除了大门什么也看不到。进入大门之后,这个院子空空如也,只有一座大殿,大殿是重檐歇山建筑,殿内也无非就是一些仿古摆设和书院介绍,出了大殿就是一个空院子了。实在不值20元的门票。

真是连大门上“应天书院”那几个大字,都透露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寥落和心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吕... 说到吕布,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人人都知道。他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以勇猛无敌的形象深入人心,常常被...
再现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坚守: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撕裂了沈阳的夜空。此后,东北大学被迫流离,转徙北平、西安,成为...
原创 他... 谢富治,这位曾经的开国上将,在生前是荣誉满身、光辉灿烂,但死后却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的生前和死...
原创 温... 温铁军教授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叫“被扒了两层皮”。这听着像是在诉苦,但其实远不止于此。 上世纪90年...
原创 萧... 1973年,在一次整风大会上,萧克将军作了深刻的检讨,他坦言自己一生中有三次站错队。 那么,这三...
原创 1... 1895年,李鸿章捧着刚签署的《马关条约》,眼中满是泪水,站在慈禧面前。他为国家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尊严...
原创 诸...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之后他的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有了诸...
校史上的第一次|第一位来“央音... 1949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是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原创 盘... 众所周知,学历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但在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创下新低的背景下,学历的作用显得有些无力。...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昭这个字通常出现在那些短命的皇帝的谥号中,尤其是在一些朝代末期的君主身上。例如,汉昭帝...
原创 周...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周公瑾——一位风度翩翩、胸怀...
原创 台... 一场在特殊地点的演讲,引发岛内各方关注。郑丽文选在马场町这一见证过往黑暗历史、承载特殊意义之地发声,...
原创 清...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赵...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常胜将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战绩和声誉几乎无人能及。虽然“常山赵子龙”排...
原创 八... 在东汉末年的三大势力中,曹操麾下的武将力量最为强大。这些武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张辽、张郃、徐晃、...
原创 建... 1950年8月10日,毛主席亲自签署了一份委任状,内容写道: 中央人民政府委任令,委任载涛担任中国人...
原创 陶... 提到陶渊明,估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典故传了一千多年,把他塑成了不恋官场的清高圣...
原创 临... 在民国历史上,小凤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侠妓,她的生命充满了许多传奇色彩。如果要选出最具传奇性的事件,那...
原创 为...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自带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等国的军队,以及周军,发起了对郑国的讨伐,这场战...
原创 刘... 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汉朝,而吕雉则成为了汉朝的皇后。更重要的是,刘邦去世后,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