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瞻基是怎样用3千铁骑亲征蒙古5万大军的
迪丽瓦拉
2025-08-27 19:04:04
0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宣宗,年号宣德。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诚孝昭皇后张氏的长子,年号宣德,自号长春真人。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

朱瞻基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重孙,明成祖朱棣的孙子,由于与革命年代相去不远,朱瞻基的身体中还流淌着先辈英勇的血液,没有像后来的皇帝那样堕落,懦弱。朱瞻基在明朝历史上算是比较能干的皇帝,和他爹朱高炽在位的时候算是明朝少有的盛世局面,合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只是还行,但说朱瞻基是个明君,似乎也欠了火候,只能说是矬子里面选将军挑来挑去没啥好的,只能勉强用他了。朱瞻基的业余爱好是斗蛐蛐,他可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喜欢养蛐蛐,斗蛐蛐,还积极致力于优秀蛐蛐的培养和研究事业,算是中国明朝一位非常成功的蛐蛐养殖专家,人送外号蛐蛐皇帝。这事儿虽然是一个小事儿,但也能看出他也挺不务正业的。为此明朝那群认真的好像有点儿精神方面疾病的大臣们纷纷批判他,让他改掉这个恶习。

看完对朱瞻基的总体印象,我们再来看他的军事方面的举措。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而朱棣在没有靖难之前,职务是燕王,负责与蒙古作战,保卫北方。朱棣自己就是当时最好的骑兵统帅,手下有非常精锐的几万骑兵,朱棣是在浴血奋战中一步一步地得到锻炼,并且在当皇帝之后还不忘积极打击蒙古,持之以恒地对蒙古出征用兵,最终把蒙古打服了。

朱棣在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的前提下,还不忘培养接班人,经常把他的孙子朱瞻基带到战场上,有一次朱瞻基还差点儿丢了命。但是经历就是收获,朱瞻基在一次一次的从军经历中,不但在实战中锻炼了武艺,而且积累了统帅的经验,这位以后他以少胜多埋下了积极的因素。

在家庭气氛的影响下,朱瞻基还是非常注重军事方面的建设的,毕竟谁拳头硬谁是老大哥。如果打不过蒙古,他肯定是不会听你的。所以朱瞻基有事儿没事儿就整顿一下军纪,查一查有没有军官贪污受贿,并且积极给士兵发放基本物资,以保证他们的战斗力。放眼整个明朝朱瞻基时期的军队,战斗力虽然比不过开国初,朱元璋朱棣时军队战斗力强,但是对比后来的被蒙古军队蹂躏的明朝中期部队还是绰绰有余的。当然,如果对比当时的蒙古军队,水平应该差不多,不然蒙古不会经常来骚扰,朱瞻基也不会亲自巡边去打击蒙古了。

说完了朱瞻基我们再来看看蒙古。蒙古在明初的时候分裂为三个部分,别是鞑靼,瓦剌和兀良哈。这三个部分中兀良哈的实力最弱,就是一看大哥脸色行事的小弟,但是在大哥不给小弟好脸色的时候,小弟也有可能寻找新的大哥。

比如说兀良哈就参与了朱棣的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出力,朱棣非常高兴,还少给他们一块地用于安置。谁知兀良哈是个有奶便是娘的家伙,他翻脸比翻书还快,很快就又不和明朝玩了,转而与其他蒙古两部相好,经过明朝当时皇帝仁宗朱高炽的一番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之后,兀良哈终于又跟明朝恢复有关系。但是很快又背叛了。所以明朝和蒙古的关系就这样时好时坏,而朱瞻基在宣德三年北击蒙古的这次就是双方关系交恶时。

这次战役叫做宽河战役。因为这场仗是选择三年在宽河打的。本来当时朱瞻基并没有做作战的准备,他只是寻边视察各地的防务情况。宣德三年的九月,朱瞻基视察到了右门驿。9月正好是秋天,秋高马肥,蒙古正好用兵,所以兀良哈部就气势汹汹来攻打明朝了,他们这次选择的地点是会州。

会州离朱瞻基所驻扎的地方不远,朱瞻基一听传回来的消息,怒气直往心头上涌,这难道是看不起我朱某人吗?明知道我明朝军队总司令亲自过来视察你就过来挑衅,是我不打你一顿你就不知道我姓朱的不是吃素的。朱瞻基觉得自己的军队非常精锐,兵在精而不在多,也不用带太多人去打,就是一个速战速决,于是就挑了三千精锐,带上了几天的粮食,在总司令朱瞻基同志的带领下出了喜峰口口,积极的寻找兀良哈部,准备决一死战。

一边是气势汹汹的抢劫部队,一边是气势汹汹的防护部队,两只气势汹汹的队伍很快就撞在一起,他们在宽河发生了彼此的踪迹。更搞笑的是兀良哈部眼神儿不太好,就跟李云龙当年像伏击,鬼子的运输部队却等来了关东军一样,他们把皇帝的手下精锐的正牌部队当成了明朝杂牌边军,二话没说就是打呗。结果很快他们就发现事情好像不太对。

对面有一个射箭很准的家伙,一箭就撂倒了三个先锋。啊,错了,肯定是射了好几箭才撂倒了三个,他不可能掌握糖葫芦射箭技术。等等,凭借着对明朝皇帝的残存印象,这个人怎么穿得这么像明朝皇帝呀?这咋还有一个皇帝专用的黄龙旗啊?难道这是明朝皇帝的精锐部队,那可就打不过了。一想到这兀良哈部的自信心就迅速消解,很快就没有战斗力了。

但还没等兀良哈部主动投降,朱瞻基就在完成精彩个人表演之后,迅速投入了团队指挥作战,他命令,中路军压住阵脚,两侧军队迅速出击,朝敌人射箭进行火力覆盖,这个战术很快奏效,两翼的军队冲垮了兀良哈军队的布置,当时乱作一团,此时朱瞻基又命令,痛打落水狗,拿出新式武器火枪对敌人就是一通乱突突。

《明史》记载:帝亲射其前锋,殪三人,两翼军并发,大破之。寇望见黄龙旂,下马罗拜请降,皆生缚之,斩渠酋。甲子,班师。

在朱瞻基的武力威慑以及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兀良哈部就支撑不住了,他们赶快表达了投降的意见,朱瞻基把他们都捆成了粽子,还杀了几个头领来警示其余的人,让他们不要胡作非为。就这样朱瞻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宽河战役的胜利,并为后人津津乐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狄... 狄仁杰被人们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就是因为他断案如神,任何细小的证据都是他破案的关键,和西方的福尔...
原创 电...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努... 清太祖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这些儿子中有褚英、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多尔衮、多铎这些能征善战的人物...
原创 房... “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模型强!”如果笔者要说这句话出自中国地震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义之口,大家相...
原创 农...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诸葛亮制造生产的木牛流马,不但在第四次出祁山中赢得了北伐战役的关键胜利,而且成为后...
原创 清... 这是一组清末时期的山东各地的老照片,这组老照片因为是后期上色,所以真实地还原了100多年前的山东人的...
原创 承... 在山西省太原市,闫先生珍藏着一枚承载着深厚家族情感的传家宝——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这枚双旗币...
原创 明... 明朝第一忠臣于谦被冤杀,负责抄家的锦衣卫落泪,刽子手自杀陪死 于谦这个人是明朝的一个对国家有很大功劳...
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 香山公园举... 本报讯(记者 代丽丽)昨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纪念日,香山公园在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前举行拜谒活...
为何对岸军史学者也认可淮海战役... 位于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碑 粟裕在战场 面对眼前这一条宽阔的大河,从坦克中跳出来的国军12兵团副司令胡...
原创 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清... 曾国藩称帝,率湘军北伐,估计坚持不了两年,就会以惨败收场。两方面分析。 其一、清朝气数未尽,乾坤尚...
原创 汉... 汉光武帝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打垮了王莽的主力,立了大功,不过还没来得及庆功,就接到了兄长刘縯被...
原创 同... 在品读历史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皇帝们的各种庙号,譬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原创 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排斥和批判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诞生在春秋末期,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是孔子在...
宋代家训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家长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孙抱着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对其言行规范一般要提出种种劝谕或惩...
原创 李... 唐朝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自古就有强汉盛唐之说。这就足以看出唐朝的厉害。在唐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存在感...
原创 戒... 熟知二战德国历史的朋友,一定听过"狼穴"这个名字。这个位于波兰境内的神秘要塞,曾是当年纳粹德国对苏联...
原创 1... 建国后,由于县级政府手握生杀大权,留在大陆的国军将领,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在“镇反”运动中被处决,比如今...
原创 【... "老张,这趟车票比春运还难抢!"在北京站售票窗口前,我第3次听到这样的抱怨。下午四点的阳光斜斜地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