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何为万人敌?努尔哈赤因它而死,袁崇焕发明此招反败为胜
迪丽瓦拉
2025-09-12 10:33:11
0

上次“爱说历史的娘娘”提到了孙承宗建立了一条防线,坚不可摧。虽说防线如铁,但人心难坚,孙承宗最终辞职回家。原因也很简单,东林党败北,阉党上台。阉党安排了20多名言官,每天向朝廷弹劾孙承宗,尽管有皇帝支持,孙承宗依然撑不住。于是,阉党的高第接替了他的位置。高第一上任,就决定撤退,不仅是他自己撤,还命令所有士兵和百姓撤回关内。结果,孙承宗辛辛苦苦用巨额资金修建的坚固堡垒,最终成了后金的囊中之物。不过,有一个人没有选择撤退,他的坚持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关于高第,历史上有不同的评价。有说法认为他与孙承宗的战略有明显分歧,孙承宗坚持固守,而高第则主张收缩防线,撤退。两者策略有利有弊。孙承宗的战略虽好,但有个巨大缺点——费钱。他建造的堡垒和调集的士兵,耗费了庞大的财政资金。根据相关资料,孙承宗一年花的钱就超过了明朝的财政收入。而明朝的灭亡与财政崩溃息息相关,因此有论者认为孙承宗是明朝衰败的罪魁祸首,而高第则被认为是个更为明智的决策者。

对于孙承宗的争议,娘娘并不想过多评论,因为这种功过是非,连历史学者都难以统一看法。娘娘我倒是更想谈谈高第。高第,这位进士出身的官员,虽无大过错,也没有显著经济问题,正常情况下十年左右应该就能晋升到四品官。但他与常人不同,他在朝廷中足足混了33年,才勉强当上了兵部侍郎。然而,他仅做了一年就因年纪大了而选择了退休。

高第虽然年老,却在阉党内有一定资历,因此被推举去担任这个职位。但他并不情愿,于是在魏忠贤面前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去。魏忠贤则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去。最终,高第不得不答应了。后来,他在辽东的表现堪称灾难。在后金军队未到之前,他便带着家人逃离。想象一下,连高官都开始逃亡,百姓和士兵岂能安然无事?于是,城内很快陷入了混乱。最终,城池沦陷,朝廷追究责任,发现是高第亲自带头撤退,因此将他逮捕。相比之下,孙承宗所守的城池虽然最终被后金攻破,但他坚守到最后,带着家人和全城百姓抵抗,最终被俘,选择了自杀,而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和八个侄孙都死于战斗。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高第要带领百姓撤退时,袁崇焕却决然表示自己宁愿死守宁远,不会撤退。袁崇焕誓死守城,哪怕最后只有他一个人,他也会迎战敌人。这一决心不久后便得到了验证。两个月后,努尔哈赤率领全军前来进攻。尽管他宣称有20万兵力,但其中包括了老人、妇女和孩子,真正的战斗兵力大约只有6万人左右。尽管人数较少,但这支军队战斗力惊人。

有专家认为,后金的部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兵力。娘娘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正常人都不愿参与战争,因为战场残酷,能避战则避。而后金的士兵,却视战斗为乐。他们不仅自己喜欢上战场,就连家人也支持他们参战,因为战场意味着掠夺、财富和生活。这种以战斗为生、为乐的士兵,才是最可怕的。此时,袁崇焕面对的,正是这群强悍的敌人,他们手持武器,直奔宁远而来。

67岁的努尔哈赤志得意满,认为这次进攻一定能轻松获胜,像以前几次一样。尽管过程曲折,他坚信最终必然会获得胜利。他甚至不知道袁崇焕的姓名,却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我带着20万大军来攻城,你们的城池注定会被攻破,如果现在投降,我将给你们官职。然而,袁崇焕回信道:你说你有20万兵马,我知道那是假的,实际不过13万人而已。不过,我觉得还可以,人数虽少,我不嫌弃。

虽然袁崇焕兵力较少,且孤立无援,但他也有一定的依仗——红衣大炮。这个大炮并非由明朝制造,而是来自外国,虽然具体来源无从考证,但它的威力却异常强大,所到之处,城墙轰塌。而且宁远的地形有利于大炮的使用,形成山字形布局,炮火四射,后金的士兵在攻城时发现无论从哪一方攻城,都无法接近。甚至,炮火中的石块和炮弹不断从四面八方飞来,攻城兵力遭受重创。

后金士兵攻城数日,终于改换策略,决定从地下钻洞。这个策略相当有效,他们挖了几个二丈深的大洞。虽然洞口足够大,理论上城墙应该会倒塌,但由于寒冷的冬季,宁远的城墙竟顽强地坚持了下来。然而,如果后金继续挖掘,宁远城终将不保。于是,防守者想到了一个办法,利用火药、棉花和稻草的混合物点燃,抛向敌人。这一“临时发明”的武器被后人称作“万人敌”。由于当年冬天异常寒冷,后金士兵衣衫单薄,那些燃烧的棉花和稻草一旦接触到他们,就会引发大火,烧伤敌人。

努尔哈赤愤怒至极,命令士兵不惜一切代价进攻,但即便如此,后金士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越来越多的士兵死亡,他们的尸体堆积成山,后续士兵甚至踩着尸体攀爬前进。然而,敌人也感受到了恐惧,再也不敢继续进攻。努尔哈赤异常愤怒,他无法接受失败,一再命令进攻。但某一天,士兵们却突然全线撤退,七个月后,努尔哈赤因病去世。

明朝认为努尔哈赤的死亡与这场战斗有关,而清朝则完全不提此事。许多人猜测,努尔哈赤确实因战斗过度劳累而死,而清朝不提此事,可能是因为此战失败带来的羞耻。您怎么看呢?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您的看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英... 引言: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成千上万的英勇人物挺身而出,他们以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抗击外侵的坚...
原创 成... 成吉思汗,一生在战场上驰骋,凭借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无与伦比的领导力,成功扩展了中国的领土,将它推向前所...
原创 开... 王潮,字信臣,“沉勇有智略”;弟王审邽,字次都,“喜儒术,善吏治”;再有王审知,字信通,号详卿,身形...
原创 刘... “这次报告你先讲吧。”刘伯承对陈毅说道。陈毅却笑着推脱道:“谁才是最高司令?”两位将军在准备为部队做...
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论... 攻占巴士底狱,1789 年 7 月 14 日,作者:Jean-Pierre Houël / Bibl...
原创 清... 清王朝历经十二代,封爵了百余位亲王,其中有些王位拥有极大的权力。最为显赫的亲王群体里,包括了铁帽子亲...
原创 霍... 文|雨别 编辑|雨别 ——·前言·—— 霍去病,这位被誉为“战神”的年轻将领,年仅24岁便...
原创 韩... 你没有看错,李在明所说的这句话并非开玩笑,而是他在2024年公开场合上的正式言论。他自信地宣称,韩国...
原创 老... 1981年,从苏联首都莫斯科红场上开过的大巴车,见证了一段历史。 1981年的莫斯科红场,是苏联历...
宁波教育博物馆迎来“老友”回归 甬江女中重建合影,第一排左边第一位女士就是李秀云。通讯员供图 6月17日,来自上海的袁立东专程来到宁...
新三国志曹操传与老曹操传武将性... 在战棋游戏领域,《三国志曹操传》系列作品曾凭借其颇具深度的策略性与丰富多元的武将系统,成为了玩家们所...
原创 历... 一国之君固然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人物,但一个国家的运转并非仅靠君主一人勤勉就能实现。作为国家的第二把手,...
《玉石梵像——故宫藏曲阳出土北... 玉石梵像 故宫藏曲阳出土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展13 深圳博物馆特展系列 悦目赏心分享 壹肆年底故宫博物院...
原创 襄... 1948年七月初,随着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连续重击,敌方兵力逐渐减少。在湖北襄阳、樊城一带驻守的...
原创 当...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 --- 1934年...
原创 夜... 前夜的准备:宋庄的守护者 1942年6月9日清晨,河北省深泽县的宋庄村弥漫着一种紧迫的氛围。天空仍...
原创 慈... 回顾中国传统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宋朝的影响尤为深远,许多学者认为,宋朝开启了“世俗性慈善”的新局...
原创 叶... 了解新四军历史的人都知道,虽然叶挺名义上是新四军的一军军长,但实际上真正掌握大权的是副军长项英。因为...
原创 当...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奋斗一生,带来幸福与希望,他是人民的伟大救星……”这首朗...
原创 1... 1842年,清朝大臣王鼎为了忠诚地劝谏道光帝,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用自己的尸体传达心愿,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