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能从香港拿走上千亿元
迪丽瓦拉
2025-09-14 12:31:55
0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香港,我们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

这句话出自撒切尔夫人,在香港回归谈判中的辩解。显然,这是一种掩饰事实的说辞,英国占据香港的历史,根本不是单纯的为了什么“关心香港人民”,而是出于自身的利益驱动。

外交部前副部长周南曾提到,“香港回归之前,英国每年能从香港赚取上千亿元人民币。”那么,撒切尔夫人为什么会说谎?英国是如何从香港带走如此丰厚的财富的呢?香港回归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复杂的利益纠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背后,最直接的动机便是经济利益,特别是想要通过继续倾销鸦片来扭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简而言之,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钱”。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英国人很快发现清政府的腐弱和不堪一击,于是,他们不仅满足于单纯的贸易交换,更希望能通过战争扩大自己的领土,香港岛和九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英国强行夺走的。

随着时间推移,原本英国强行租赁的香港,也应该是时候归还给中国了。

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多轮谈判,中国与英国就香港的回归展开了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撒切尔夫人一直不愿意将香港归还中国,她多次采取极端手段,以达成自己的目的。首先,她试图通过军事力量威胁中国。刚刚结束了马岛战争的英国,虽然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却依然怀抱着旧帝国的梦想,试图通过军事威胁来迫使中国做出让步。但邓小平坚持原则,毫不动摇,撒切尔夫人的威胁最终落空。

接着,撒切尔夫人又试图运用“舆论”和“经济”作为筹码,想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制造压力。然而,她完全低估了香港民众的情感。绝大多数香港人都期待回归,认为这是香港发展的未来,而中国政府则坚定无畏,丝毫没有受到舆论压力的影响。撒切尔夫人曾声称,“如果香港离开英国,经济将会崩溃”,这种说法无疑是毫无根据的。当时,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早已对大陆经济的承受能力进行过详细分析,他们认为香港的经济在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其基本面将不会动摇。撒切尔夫人的言辞不过是虚张声势。

面对局势的僵持,撒切尔夫人开始转变策略,尝试用“感情牌”来赢得谈判。她表示,“我们在香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香港人民,我们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然而,邓小平依旧毫不妥协,坚定地捍卫香港的主权。最终,谈判达成协议,香港将在1997年回归,并实施“一国两制”的政策。

然而,谈判结束后的讨论并未因此平息,尤其是撒切尔夫人所谓的“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更是引发了广泛争议。

英国在香港的确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以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英国首相曾公开表示,“当年在香港,我们的直接投资达到了900到1000亿英镑。”然而,如果认为这些投入完全是出于为香港人民谋福利,那就完全是错误的理解。事实上,英国在香港的投资背后有着深远的经济利益,正如外交部前副部长周南所言:“在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从香港赚走的财富远远超过上千亿元。”

那么,英国是如何从香港中获取这些巨额利益的呢?

答案在于转口贸易、金融市场和房地产。

抗战胜利前,英国在香港最主要的经营方向是转口贸易。虽然香港并非一开始便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优势使得其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节点。特别是在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之后,香港逐渐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大陆的资本。随着大量劳动力的涌入,香港经济逐步崛起。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的重点开始转向香港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英国的引导下,香港的股市陷入了非理性的繁荣,而英国则借机从中获益。然而,香港的经济支柱能否支撑如此增长却并非英国关心的事。最终,香港股市经历了多次股灾,而房地产市场也在英国资本的推动下迅速膨胀,带来了极高的土地收入。

这背后,英国的资本财团通过坐地起价的方式,攫取了巨额财富。据估算,英国每年从香港的盈利可达上千亿元人民币,这只是一个较为保守的估计。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简直是对事实的曲解。

除了财富的积累,英国在香港的历史关系也非常复杂。最初,英国并没有直接锁定香港作为目标。实际上,英国最初的目标是舟山群岛或台湾,但由于清政府的反抗和当地民众的抵制,他们最终选择了香港。虽然香港当时并不具备其他地区那样的经济潜力,但它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港口让英国看到了战略价值。随着战争的爆发,大量内地资本涌入,香港开始逐步发展成国际大都市,成为英国获利的金矿。

尽管英国在香港的建设中投入了一定资金,但香港的真正崛起,始终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努力。英国的确在香港建设中有所参与,但这并非意味着它单纯是为了香港人民的福祉。事实上,英国一直将香港视为“过客”,从未打算长期留驻。相反,他们的政策一直是尽可能榨取香港的资源,带走最大量的财富。

英国对于香港的态度始终是以“捞一笔就走”为目标。与其他欧洲殖民者不同,英国并没有采用高压暴力的殖民手段,而是通过经济手段和文化渗透,维持对香港的控制。这种方式看似温和,但其结果却极为残酷,因为其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掠夺香港的资源,尤其是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的资源。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对于香港的统治并非为了香港人民的福祉,而是为了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撒切尔夫人看来,香港只是一个“工具”,她的言辞更多的是为英国的利益辩护。

那么,为什么在最终的谈判中,英国选择放弃了香港呢?

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主权问题、政策考量和时局压力。首先,香港的主权始终属于中国,尽管英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香港,但从未获得香港的永久主权。其次,中国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使得英国看到,这不仅能保证香港的稳定,也为英国企业提供了继续获利的机会。而最关键的是,香港经济的疲软使得英国的盈利模式走向了瓶颈,再不退出,他们或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通过这场历史性的谈判,香港最终回归中国,成为今天全球最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之一。撒切尔夫人当年所言的“香港没有英国不行”如今已经成为笑谈。

中国人民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香港的辉煌,而不仅仅是依靠其他国家的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败走麦城,关羽连续犯下三大错误... 关羽跑到麦城时,最后不幸被抓住了,真是让人惋惜!其实啊,在那场战斗中,关羽本来是有机会逃跑的,可惜他...
原创 唐... 唐将常何:为何在玄武门之变时为李世民打开城门?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原创 梁... 梁山的十大英雄人物,包括卢俊义、关胜、林冲、呼延灼、鲁智深、秦明、杨志、花荣、董平和武松,每位都英勇...
原创 副... 1972年,时任副总长的李达有幸前往四川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安顿好一切后,他迫不及待地前去探望自己曾经...
原创 明... 历史开讲 在大明王朝的276年历史中,共有16位皇帝,而其中被称为明君的有五位:朱元璋、朱棣、朱高...
原创 史... 在我国古代婚姻文化中,择偶标准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基础,尤其注重“门当户对”的原则。门第显赫...
原创 同... 清代的知府、知州、知县等地方官职的等级区分,通常是根据“冲、繁、疲、难”四个字来界定的。这四个字实际...
原创 如...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衰落的根本原因,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是由于其“闭关锁国”的政策。这...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又+1 今日,国家文物局公布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根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文物...
原创 司... 巴蜀传奇 “巴蜀”这个地理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提起,人们对它的印象自然联想到李白的名句“蜀道难,难...
窦漪房:从农家女孩到皇后的传奇... “命运如同一场游戏,胜负只在一念之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女性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
原创 日...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中国东北留下一大批日本侨民,其中有大约12万名女性。她们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呢?...
原创 刘...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的顶梁柱之一,他几乎集中了所有武将的优点。他不仅英姿飒爽、勇猛无比,还极富智...
原创 曹... 作者:林淼 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动荡的时期。然而,正如古语所说:“乱世出英雄”,...
原创 6... 1433年6月29日,62岁的郑和因病在印度古里去世。得知这一消息后,明朝皇帝朱瞻基悲痛欲绝,亲自指...
原创 咸... 咸丰年间,清政府如何认识和处理东北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当咸丰帝登基时,距鸦片...
原创 南... 南宋与金国的仇恨深深植根于历史的痛苦之中,特别是在靖康之耻之后,南宋的复仇手段可谓是极为残酷。为了彻...
原创 当... 文章改写: 声明:本文结合权威资料与个人见解撰写,所有参考文献及截图已标注于文末,请知悉。 华佗是...
原创 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历时近三百年,历经十二位帝王。清朝的创立始于努尔哈赤的后金建国...
从工艺象征到等级式微,再探唐代... 唐代冠饰,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文化志。在那个国力强盛、文化交融的时代,冠饰承载的意义远超装饰本身。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