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帝国袁世凯飞龙币:特殊时代的铸币印记
在民国货币收藏领域,中华帝国袁世凯飞龙币(以下简称“飞龙币” )因独特历史背景、精美设计与稀缺存世量,成为极具价值的珍品,承载着民国初年复杂政治风云与币制文化的记忆。
## 一、历史背景:复辟帝制的产物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年号“洪宪元年”,企图复辟帝制 。为彰显“新朝气象”,他命天津造币厂铸造纪念币,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 - 乔治(L.GIORGI)负责设计,打造出这枚融合东西方风格的飞龙币,本欲作为登基纪念流通,却因护国运动兴起,袁世凯仅做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飞龙币铸造戛然而止,存世量稀少,成为特殊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
## 二、设计与工艺:中西合璧的艺术呈现
### (一)正面设计
币面中央是袁世凯身着戎装的半身像,头戴高缨帽,肩扛帅星,绶带披垂,胸佩勋章,雕刻细腻入微,人物神态威严,试图展现“帝王”权威 。肖像采用高浮雕工艺与钢模初打技术,面容、服饰纹路清晰,将袁世凯的形象立体呈现,体现当时铸币雕刻的高超技艺,也折射出复辟帝制的政治意图。
### (二)背面设计
背面主图为一条威风凛凛的飞龙,龙身周围云雾缭绕,右爪紧握指北针,左爪抓着箭镞,双翅展开似振翅高飞,上下分别刻有“中华帝国”“洪宪纪元”字样,极具皇家威严 。飞龙设计融合西方写实风格与中国传统龙文化:西方龙的翅膀元素,契合袁世凯“中西合璧”的统治理念宣传;传统龙的形态与象征意义,又呼应中国民众对“皇权”符号的认知。指北针与箭镞,还被附会为“天子当阳”“五族一统(汉、满、蒙、回、藏)”之意,试图为复辟披上“顺应民意”外衣,却也成为历史争议与趣味的来源。
### (三)铸造工艺
飞龙币由天津造币厂铸造,采用先进铸币技术,银币质地均匀,图案立体感强,文字镌刻劲道流畅,边缘齿纹规整 。历经岁月,银币表面形成自然包浆,呈现古朴色泽,既为鉴定提供依据,也增添历史厚重感,尽显民国初年铸币工艺的精湛水准,是近代机制币工艺的典型代表。
## 三、收藏价值:稀缺与历史的双重赋能
### (一)存世稀缺,市场珍稀
因袁世凯称帝时间极短且帝制遭强烈反对,飞龙币铸造量本就有限,帝制取消后,大量已铸币被销毁,存世量稀少 。目前,在收藏市场与拍卖会上,其身影罕见,“物以稀为贵”使其成为收藏界竞相追逐的对象,拍卖价格屡创新高,是实力藏家彰显收藏品味与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 (二)历史文化价值深厚
它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一特殊历史事件的直接见证,承载着民国初年政治风云变幻的记忆,为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货币史提供鲜活实物资料 。币面设计的政治符号、文化元素,反映当时社会对“帝制”与“共和”的博弈,以及东西方文化在币制艺术中的碰撞融合,收藏飞龙币,如同收藏一段浓缩的历史,能直观感受那个时代的矛盾与变革,具有极高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三)艺术鉴赏价值独特
从钱币艺术角度,飞龙币雕刻精细、构图巧妙,人物肖像生动传神,飞龙图案威严灵动,将西方写实与东方传统美学融合,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其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彰显铸币师的技艺与创意,为钱币收藏增添艺术审美维度,让藏家在品鉴历史的同时,领略近代铸币艺术的精湛与创新。
## 四、文化反思:历史教训的载体
飞龙币不仅是收藏珍品,更是历史教训的生动载体。它见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警示后人“逆历史潮流者亡”,共和理念已深入人心,任何妄图复辟封建帝制的行为都将被历史唾弃 。在文化传承中,它提醒人们铭记近代中国追求民主共和的艰辛历程,珍惜当下社会制度,同时也为研究民国时期文化心理、社会思潮提供独特视角,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警示与传承的文化符号。
中华帝国袁世凯飞龙币,以独特历史地位、精湛设计工艺与稀缺收藏价值,成为民国货币乃至中国近代历史文化领域的特殊存在。它是复辟帝制的铸币印记,也是历史教训与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岁月流转中,持续散发独特魅力,等待更多人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近代中国的风云变迁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