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发现原版吴三桂反叛檄文,揭开降清原因:难怪清廷要抹黑他
迪丽瓦拉
2025-09-14 13:32:33
0

如果当年吴三桂没有将清军引入中原,清朝是否能顺利入主大明的心脏地带,依旧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题。毕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虽然力量强大,但如果能够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合力攻势,那么历史的进程可能会迎来不一样的变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吴三桂在向满清投降后被封为“平西王”,但他并没有因此安于现状。相反,他心生反叛之意,欲起兵谋反。尽管最终被清军镇压,但吴三桂的结局无疑是可悲的——他既得不到满清的信任,也失去了大明的支持,最终留下了令人唾弃的名声。而令世人震惊的是,吴三桂的反叛檄文竟然在日本的某本书中出现,这篇檄文的内容揭示了当时满清为什么如此拼命地抹黑吴三桂。

那么,究竟这篇檄文里面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17世纪中期,大明的国运风雨飘摇。李自成的农民军如潮水般席卷而来,几乎要一举拿下北京。而与此同时,关外的清军在萨尔浒一战后大获全胜,迅速夺取了东北并征服了朝鲜,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对于崇祯帝而言,眼看国家四面楚歌,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大明精锐的部队在萨尔浒战败,死伤惨重,剩下的关宁铁骑成了唯一的依靠,成为了他最后的一张底牌。

但此时,崇祯帝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究竟是将这些部队投入南方抵抗李自成,还是将它们派往北方死守山海关,以抵挡清军的进攻?这两难的选择,让崇祯几乎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与无眠的夜晚。每天,他都在朱元璋的画像前默默祈祷,回想起当年朱元璋借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成功让蒙古人退回草原,重新建立了汉人的大明。而如今,大明王朝却有可能在自己手中陨落,崇祯的内心无比痛苦。

最终,崇祯做出了决定:让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死守山海关,务必阻止清军踏入中原。这时,清军已经分别招降了许多明朝将领,如洪承畴和祖大寿等,导致大明辛苦经营多年的宁锦防线迅速崩溃。吴三桂成了大明在关外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皇太极也三度派人劝降吴三桂,并用祖大寿的投降作为例证,告知吴三桂如果归顺大清,不仅能保全自己一家人的性命,还能享尽荣华富贵。

然而,吴三桂始终坚持“宁死不降”的态度。为什么他会如此坚定?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清军是满洲人,传统的华夷观念深深植根于吴三桂心中。而北宋的“靖康之难”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其次,尽管明朝面临内忧外患,吴三桂仍认为只要能够抵挡住农民军的进攻,就有可能保持一定的军事优势。所以他拒绝了清朝的三次招降,依旧不动摇。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充满变数。1644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尽,明朝皇室流亡南方,整个北方几乎完全被农民军占据。此时,吴三桂成了明朝仅存的一支军队,但他却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困境。一方面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另一方面是逐渐逼近的清军。吴三桂开始动摇,在矛盾和痛苦中挣扎。

李自成的使者多次来访,开出的条件丰厚,几乎比清军更具诱惑力。然而,就在吴三桂犹豫不决时,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态度——他的爱妻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掳走。这一下触动了吴三桂的软肋,本来尚在犹豫是否投降,此刻他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李自成派出的使者接连未果,终于决定亲自率兵前来攻打吴三桂。

此时,吴三桂心中充满怨恨。既然李自成来找麻烦,他不妨让清军来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的门户,迎接清军入关。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清军入关后开始大规模强迫百姓改发辫、改服饰,甚至强制“满汉一体”,这一系列暴行引发了无数汉人的反抗,但结果只有死亡。

这一切让吴三桂深感内疚,他意识到如果没有自己当初打开山海关,这些惨剧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虽然他心生不满,但由于害怕得罪满清,吴三桂始终没有敢公开反抗。

直到康熙即位,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吴三桂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失去兵权意味着失去了保障,可能随时被康熙皇帝处决。为了保命,吴三桂与尚可喜、耿精忠等汉人藩王商议,决定联合起来反抗满清。他们起草了讨伐满清的檄文,意图告知天下满清入关后的种种暴行,并为自己的反叛寻找理由。

然而,这篇檄文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日本的《华夷变态》一书中。这本书的作者为当时旅居日本的华人,书中的檄文随同作者一起留在了日本,而在中国却鲜有流传,可能是因为清朝政府在看到这篇檄文后,急忙销毁了所有相关的文本。

细读这篇檄文,不难发现,吴三桂在文中详尽列举了满清的暴行,指责清朝统治者的种种不道德行为,言辞激烈,直指满清的罪行,这也让清朝当局愤怒至极。最终,三藩之乱虽然被康熙镇压,吴三桂也死于流放,但他留下的恶名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上,成为了遗臭万年的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 吴三桂讨清《檄文》原文本考——徐凯,《清史研究》2017.08

- 三藩之乱期间琉球王国的外交抉择——以《华夷变态》的记载为中心——陈波,《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6 (02)

- 对马倭书与朝鲜传闻——朝鲜与日本围绕三藩之乱的情报交涉——陈波,《国家航海》2015.0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创 后...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
原创 左...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左宗棠被誉为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他收复新疆之后...
从《北宋陕州漏泽园》说起——漏... 《北宋陕州漏泽园》是一部聚焦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与考古发现的学术著作,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陕州漏泽园...
原创 大... 8000多年前,一支民族在帕米尔高原上繁荣生长,随后开始了漫长的迁徙旅程。他们一路向东,经过贝加尔湖...
原创 现... 一、白俄罗斯流亡政府 白俄罗斯流亡政府,是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占领苏联白俄罗斯地区后,扶持建立的一...
原创 国... 国民党在解放战争后期节节败退,主力部队接连被歼,败局基本已定,蒋介石不得不为自己和残余势力谋划退路。...
原创 帕... 说起帕米尔高原,好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地方高、海拔狠、冷得要命,其实这块地在中国历史上可不是啥边角料。...
原创 从... 能叫出3个以上斯拉夫神话神祇名字的人,我真没见过几个。 创始神罗德、光明与希望之神贝洛伯格、凛冬与黑...
唐诗中的甘肃意象 《资治通鉴》载:“天宝年间,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在大唐盛世,许多文人士子或定居陇右,或客游西北...
原创 朱... 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出身卑微,这让他对贪官污吏心生深深痛恨。他认为,农民的困苦生活,很大程度上源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