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人物。
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成功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俘虏了宋徽宗与宋钦宗,随即展开了对汴京的掠夺与屠杀,抢走了大批皇族、朝廷大臣、后宫妃嫔及宫中贵族,一共约三千余人,全部被带回金国。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耻”,给大宋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
金人退兵后,在其扶持下建立了伪楚政权,然而张邦昌未能得到宋人的支持,反而在心虚与胆怯中将皇位归还给了赵构,后者即位后建立了南宋。面对南宋的复兴,金人再次发动进攻,企图摧毁南宋。然而,南宋境内涌现出了像岳飞、韩世忠、张俊、吴玠、刘琦等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竭力抵御金军入侵,捍卫了南宋的疆土。
大宋王朝的建立源于武将兵变夺权(赵匡胤陈桥兵变),这也使得历代皇帝对武将存有猜忌心理,长期以来有重文轻武的传统,甚至采取将兵分离的管理制度,导致了军队缺乏有效的指挥和合作。正因如此,宋军的战斗力一直较弱,屡次遭遇金人、契丹、蒙古等外族的侵扰。
在南宋初期,为了抵抗金人的威胁,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名将都承担起了南宋的军事重担。然而,赵构对这些英雄将领始终感到不安,尤其是在经过淮西兵变和苗刘之乱之后,赵构更加忌惮这些能人。然而,金人威胁重重,赵构无奈之下,依旧需要依赖岳飞等将领来保卫南宋。
随着战争的推进,宋军的战斗力逐渐得到增强,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连续获得胜利,特别是1140年,他们联合北伐,成功击败金军,收复了大量失地。金人形势愈发不利,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主动提出与南宋议和。赵构在深知金军强大的情况下,选择与金国议和,并命令岳飞、韩世忠等将领撤回收复的领土。
然而,金国的威胁一旦解除,赵构开始对自己的武将进行打压。通过明升暗降的手段,赵构逐渐剥夺了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将领的兵权,并纵容秦桧对岳飞进行陷害,最终致使岳飞遭到冤屈和毒死。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批恶人参与了陷害岳飞的阴谋,他们包括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和罗汝楫等。
一、秦桧
秦桧是宋钦宗时期的左司谏和御史中丞。在靖康之耻发生后,他被金人俘虏,和宋徽宗、宋钦宗等人一同被带到金国。与其他皇亲贵族命运不同,秦桧于1130年带着家人逃回南宋,成为朝廷中的主和派人物,主张与金人和解。他的投降姿态和对割地称臣的主张,使人们怀疑秦桧其实是金国的“卧底”,故意被放回南宋,目的就是在朝中为金国谋取利益。
在赵构与秦桧的支持下,南宋与金国达成了和约。随后,秦桧便开始暗中调查、构陷岳飞,试图将岳飞拉下马。因为岳飞为人清廉,并无实质性罪行,秦桧难以找到证据,便指使党羽不断上书诬陷岳飞,并通过伪造证据及威逼一些岳家军将领作伪证,最终让岳飞被捕入狱。经过一番政治斗争,秦桧成功通过伪造证据,使岳飞被判死刑。岳飞死后,秦桧依旧权势滔天,直至1155年病重去世。赵构甚至加封了秦桧为建康郡王,享受极高的待遇,直到1206年宋宁宗才追夺其王爵,并改谥为“谬丑”。
二、王氏
王氏是秦桧的妻子,出身北宋宰相王珪家族。她是一个坚强而有主见的女性,虽然无法生育,但她并未对秦桧的私生子心生怨恼。秦桧虽然权倾朝野,但在家中却常常受到王氏的严厉约束。王氏一度不承认秦桧与丫鬟所生的儿子,只能将其命名为林一飞,而她更青睐秦桧的侄子秦熺,想要让其继承秦家的一切。后来,王氏因岳飞之事对秦桧说了一句决定性的话:“擒虎易,纵虎难!”这让秦桧下定决心,最终陷害了岳飞。她的这句话,也为她留下了永远的骂名。人们将她的跪像放在岳飞墓前,以此悔过。
三、张俊
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列为南宋的四大名将。他在对抗金人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尤其在1129年的明州大败金军,及1136年的藕塘之战中,屡次重创敌人。可惜,随着南宋和金国议和,张俊逐渐变得务实,转而支持秦桧的主张,最终参与了对岳飞的陷害。他编造了岳飞违抗圣旨的谎言,最终导致岳飞被捕入狱。岳飞死后,张俊的名声受到极大损害,虽然获得了宋高宗的优待,但却因此失去了历史的光辉。1142年,他被封为清河郡王,最终于1154年去世。后人将张俊的跪像也放在岳飞墓前,让他向岳飞忏悔。
四、万俟卨
万俟卨是秦桧的党羽之一,他在岳飞被捕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伪造罪证,捏造岳飞违抗命令的情节,最终帮助秦桧将岳飞判死刑。岳飞死后,万俟卨试图再度借机陷害张俊,但未能成功。1155年,秦桧去世后,万俟卨重新被召回朝廷,担任高官,直至1157年去世,谥号“忠靖”。同样,他的跪像也被放在岳飞墓前,以此忏悔。
五、罗汝楫
罗汝楫是秦桧的另一党羽,曾在岳飞被陷害过程中,参与了构陷岳飞的工作。他不仅为秦桧上书诬陷岳飞,还连累了岳飞的部下,使得许多人遭受迫害,最终使得岳飞的死得以实现。1154年去世后,罗汝楫也被追封,并且后人同样将他的跪像放在岳飞墓前,进行忏悔。
令人痛心的是,岳飞忠心耿耿、精忠报国,立下赫赫战功,却最终被这些奸佞之人所害。遗憾的是,这些害死岳飞的坏人,往往都善终,甚至有些在历史的记载中得到了某种形式的“赦免”,让人不禁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