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蒋介石利用美国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与解放军进行对抗,但却屡次失败,战场上的接连失利导致他不断失去领土,甚至将大量美式武器装备送入中共手中。面对一连串的惨败,蒋介石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改变战局,他下令各级军事将领加强战斗,但事与愿违,蒋介石的处境就像是一个愈赌愈输的赌徒,不仅战争屡战屡败,连带国家的经济危机愈加深重,财源日渐枯竭。
在经济困难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蒋介石的经济顾问们纷纷提出解决方案,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所谓的“经济紧急处置方案”。这个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核心措施,其中最具争议的便是发行新的“金圆券”,用这种贬值的纸币强行兑换民众的金银、外汇等财富。蒋介石将这个“处置方案”视作恢复经济的最后希望,希望通过这一举措使日渐衰弱的经济得到振兴。
蒋介石计划这场至关重要的经济行动从上海开始,毕竟上海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蒋介石决定将这项艰巨任务交给他的儿子蒋经国来执行。蒋经国当时的官职并不高,但作为蒋介石的儿子,他拥有着“尚方宝剑”,这让他的权力不亚于钦差大臣。1948年8月20日,蒋经国带领着一支由他亲自培养的“经济勘建大队”来到上海,开始了大规模的搜刮活动。
蒋经国和他带来的“勘建大队”与军警部队携手,组成庞大的搜查队伍,拿着枪支闯入工厂、商店、仓库和民宅,翻箱倒柜,甚至挖地推墙,力图搜出金银外汇,并强迫市民将这些资产兑换成金圆券。上海瞬间陷入了混乱,百姓的生活陷入恐慌和不安,整个城市的秩序被打破。然而,在蒋经国的强力领导下,“勘建大队”果然取得了一些“战果”,一个月内,上海中央银行兑换的黄金、白银和外币累计达到了3.73亿美元。
尽管如此,蒋介石和蒋经国并不满足,认为这一成绩远远不够。蒋经国迅速意识到,这些抓到的财富大多数都是一些小规模的商贩,真正的“大鱼”尚未触动。他决心通过打击更大规模的财阀和官员来彻底清理这些“老虎”。于是,他下令加大力度,结果一批高级官员和商人被逮捕,蒋经国还亲自指挥了财政部秘书陶启明的审判,因泄露经济情报被判重刑。其他罪犯包括上海警备司令部的两名高官张亚尼和戚再玉,他们因囤积居奇被当街行刑,连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也未能逃脱被捕的命运。
然而,蒋经国的“打虎”行动并未持续太久。在他准备查抄与自己有关系的商人孔令侃的黄金时,蒋介石从北京发来急电,要求他立即停止行动。随即,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亲自飞往上海,把孔令侃带走,这一行动彻底打破了蒋经国的“打虎”计划,之后,“经济勘建大队”也迅速销声匿迹。
尽管蒋经国的搜刮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未能扭转经济颓势。1948年11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停止“经济改革”,取消限价,导致此前人民苦心兑换的金圆券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民众的愤怒与不满愈加高涨,蒋介石的政权在社会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此同时,蒋军在战场上的接连失利和金融混乱使得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经济几近崩溃。
意识到大陆局势即将失控,蒋介石决定在1949年2月将中央银行的大量黄金和银元秘密转移到台湾。他通过飞机和军舰,将五批次的黄金和银元转移至台湾,以确保这些财富不落入中共之手。
1949年5月,蒋经国再次来到了上海,这次他的任务是处理物资的疏散事宜。然而,当他抵达上海时,共军的炮弹已接近机场,迫使他改变航向。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船只已满载着民众的财富驶往台湾。根据接任蒋介石的李宗仁的说法,蒋介石父子带到台湾的黄金至少有390万盎司,约合221万两,总值超过5亿美元。这些财富的具体数额至今仍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确定的是,蒋家父子通过此举悄然窃取了大量财富。
当时的上海居民以及全国人民几乎无法想象,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最终却落入了蒋介石家族的腰包,并最终运往了台湾。蒋介石和蒋经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窃贼”,他们不仅窃取了国民政府的财富,也掠夺了全国人民的血汗钱。这些财富为台湾经济的崛起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得台湾成为了所谓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而如果这些财富留在大陆,必将为新中国的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