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俄罗斯“非死不可”?因3个深层原因,西方要整死俄罗斯
迪丽瓦拉
2025-09-22 19:32:39
0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休克”状态就没能彻底恢复过来,甚至一度想转向西方成为其附庸。然而,美国与欧洲始终以各种手段将其推向绝路:制裁、代理战争、舆论抹黑,不断上演一轮又一轮的冲突。这背后隐藏着三个令西方无法安睡的深层原因。

这场复杂的博弈,得从根源说起。虽然俄罗斯位于欧洲的疆域上,但从历史文化与民族构成来看,它与西欧根本不在一个体系内。俄罗斯的主体民族是斯拉夫人,而西欧则主要由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的后代构成。这种人种的差异,远不止是生物学上的不同,更深刻地反映了两者文明底色的巨大差异。

斯拉夫人历经千年,便是在东欧的大平原上,与外来侵略者展开生死搏斗。俄罗斯民族的骨子里,刻着一种顽强的生存意志。回望历史,1812年,拿破仑携数十万大军纵横欧洲,势如破竹地进攻莫斯科,然而俄罗斯人民毫不退缩,主动采取“焦土政策”——点燃莫斯科,摧毁粮仓,撤退至极寒之地,最终把法国大军逼入死局,冻死饿死在冰天雪地中。再近一点,1941年,希特勒的纳粹军队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俄罗斯士兵誓死捍卫家园。即使城市化为废墟,数以万计的士兵和百姓丧命,苏联依旧硬生生地扭转了局势,直到包围德国第六集团军,成为二战的转折点。西欧人目睹这一切,除了深深的恐惧,几乎找不到其他情感。

除去性格,俄罗斯与西欧的政治传统也是截然不同。西欧历史上自中世纪起,便推行封建制,国王、贵族、教皇相互制衡。然而,俄罗斯在几百年的蒙古统治下,深受“金帐汗国”影响,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政体。权力集中,决策迅速,执行力强。这与西方强调分权、制衡与个人权利的政治理念,根本无法契合。长期以来,西方对俄罗斯的看法并非“自己人”,而是一个有着不同文明面貌、强大却难以捉摸的“异类”,这种文化上的隔阂深深影响了两者的关系。

如果说文化差异是“心病”,那么地缘政治冲突则是实实在在的“肉搏”。俄罗斯的国土辽阔,幅员之大使其长期缺乏安全感,因此扩张成为了其国家战略的核心。从最初的莫斯科公国,到后来的帝国,俄罗斯通过征服与扩展,将疆域延伸至太平洋,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也因其扩张政策而逐步成形。几百年来,这种对疆域的执着已经融入俄罗斯的骨髓。即便苏联解体后,普京上台时,俄罗斯仍然紧盯着乌克兰、格鲁吉亚等“邻近”地区,视其为战略屏障,绝不容许这些地方倒向西方,成为北约的前哨。

西方的逻辑则完全不同,他们追求的是“全球主义”。美国带领北约、欧盟等力量,将自由、民主、市场经济等价值观推向全球。在西方的眼里,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自主选择盟友,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其自主权的一部分。而俄罗斯对此进行干涉,被视为“侵略行为”,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此时,俄罗斯的“帝国思维”与西方的“全球秩序”发生了剧烈碰撞。在俄罗斯看来,北约的东扩是在对自己进行压迫,将绞索一步步套近自己的脖颈,而普京则曾愤怒地喊道:“你们几乎把导弹架到我们莫斯科的窗台上了!”而北约则辩称自己是在“防御”,抵挡俄罗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可能随时改变局势的强大力量。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使得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成为一个永无解答的死结。

更致命的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本质上依赖资源型经济。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而西伯利亚的油田和天然气管道,则是其生死存亡的关键。这种经济模式,虽然在油价高涨时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也让俄罗斯的经济深受外部因素的制约,尤其是西方的干预。欧洲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场,国际油价则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控制,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美元体系更是西方的控制手段。当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限制其能源出口,甚至将其排除在SWIFT结算系统之外时,俄罗斯的经济就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尤其是2022年后,西方的一系列制裁打击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令其承受巨大的压力。北溪管道被炸,更是将能源领域的暗战推向了高潮。

然而,俄罗斯也在反击,利用能源作为武器,时不时威胁欧洲“断气”,但这种做法也只能自损八百。俄罗斯虽然渴望发展高科技和制造业,进行经济转型,但多年来对资源的依赖已经让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而且,俄罗斯出口能源所获得的资金,往往用于维持庞大的军队和辽阔疆域的运营,难以投入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因此,这成为一个死循环:西方认为只要切断俄罗斯的经济来源,它就无法支撑长期的军事对抗,最终会屈服;而俄罗斯则认为这是西方图谋将其逼入绝境的生死之战,不得不死拼到底。

归根结底,俄罗斯与西方的对立,是文明差异、地缘政治野心与经济命脉三者纠缠在一起的必然结果。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象征着其东西方之间的撕裂:它既不完全属于东方,也永远无法融入西方。只要俄罗斯仍然渴望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而非西方的附庸,这场斗争就不可能结束。西方也不会容忍一个拥有巨大核武库、资源与领土的“异类”国家,继续在欧洲东部独立存在。因此,这只庞大的“熊”,必定要被困入笼中,甚至被彻底肢解,西方才能安然入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依然鲜活且残酷的国际政治现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盗墓是一个既让人忌讳又让人好奇的话题。人们忌讳它,因为在迷信中,墓地常常被认为是阴气重的地方,担心会...
藏经洞的发现与失落:再现敦煌旧... 撰文/罗华庆 供图、支持/国家图书馆 敦煌研究院 历史古迹的永远遗失彰显了敦煌旧影的弥足珍贵,这些图...
原创 司...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争霸的历史故事。在这本书中,最聪明的人物往往被大家提到的就是诸葛...
原创 老... 1986年,乌克兰顿涅茨克火车站。当时,乌克兰还属于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在70年代初期,...
原创 秦... 2000多年前的一个日子里,一个衣着华贵、容貌秀丽的女子,站在高台上等待着她的爱人。远处,传来雷鸣般...
原创 曹... 自从刘备投靠曹操后,他经历了很多的失败,特别是在下邳之战中,更是被吕布打得大败,妻儿老小也都被俘虏。...
原创 河... 王莽,一位历史上非常神秘的人物,常常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穿越者”。回顾他的一生,许多行为都显得超乎寻...
原创 顺... 顺治皇帝大概率是出家了,从清朝贵族后续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似乎能够推测出这一点。 顺治皇帝,名爱新觉...
原创 雍... 雍正帝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正如俗话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原创 诸...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用五个字总结了他的一生,这五个字让姜维听后深受触动,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提到...
原创 刘... 曹操阵营中,谁最具远见呢?小编认为,那个人就是荀彧。他其实最忠诚于汉室,并且最早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因...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
响亮回答“长江意味着什么” 高蒙河 纪录片《因为长江》剧照。 资料图片 “原来长江到了宜宾才叫长江”“文字出现前,古人竟会在巨...
原创 比... 秦桧的一句“莫须有”,让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岳飞,变成了刀下的冤魂,同时也成就了岳飞流传千古的英名。...
原创 成... 成蟜很可能是外戚势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史记》记载,成蟜在进攻赵国时起义造反,战败后逃往赵国。那么在当...
原创 曹... 曹操一生有两件事令他深感遗憾,一个是错放了该杀的人,另一个是杀了本应放过的人。 在三国那个群雄逐鹿...
原创 霍... 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表面上汉武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便轻松地掩盖了这件事。但仔细...
原创 秦... 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任皇帝,他的父亲是秦朝的最后一任帝王。赵高在杀死秦二世胡亥后,原本有意自己称帝,...
原创 努...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死于乱军之中。时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
原创 秦...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大秦的基业,开启了他作为秦王的传奇。而在公元1661年,康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