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人们虽然生活极为艰辛困苦,但由于彼此平等相待,社会和谐融洽,大家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和幸福感。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细化,阶层差异逐渐显现,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也开始加深。人们由此怀念起尧舜时代那种理想的太平盛世。
近代有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他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从小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后来他有机会远赴海外留学,结识了一批充满朝气和理想的年轻人,接受了许多先进的思想观念。于是,他积极摆脱家族束缚,带领广大的农民群众奔向崭新的生活。下面介绍彭湃的两首七言绝句,这两首诗气势恢宏,生动描绘了一幅美好理想社会的画卷。
七绝·其一
磊落奇才唱大同,龙津水浅借潜龙。
愿消天下苍生苦,尽入尧云舜日中。
彭湃烈士,原名彭汉育,广东海丰人,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之一,也是闻名遐迩的海陆丰运动创始人。21岁时,他远赴日本留学,深受十月革命精神的感染。三年后归国,曾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
在此期间,他创办了《赤心周刊》,积极传播革命理念,因而招致军阀和豪绅的忌恨,最终被撤职。此后,彭湃毅然投身农民运动,献身革命。他为了彻底割断地主家庭的羁绊,将父亲遗留的田地分给了佃农。
他与农民同吃同住,亲自除草锄地,运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宣传抗租抗捐的主张,积极组织农会。这首诗言辞简练通俗,表达了作者对实现大同世界的真切渴望。
诗的前两句展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他从小勤奋学习,受革命思想熏陶,立志改变农民被压迫剥削的命运,甚至决然脱离地主家庭,全心投身革命事业。
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他深知许多同志都是“磊落奇才”,志同道合,誓要推翻旧的封建体制,同时憧憬建立大同社会。诗中“龙津水浅”含蓄表达了他自觉才学有限、难以独当一面,因此衷心期盼有一位“潜龙”领导大家共创美好未来。
后两句抒发了他的人生理想,盼望在这位“潜龙”带领下,天下苍生痛苦得以消除,人人共享幸福生活。“尧云舜日”象征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理想境界。
尧舜时代被古人视为圣明治世的典范,二位君主举贤任能,禅让贤才,社会老幼安乐,天下为公,民风淳朴。尽管诗人尚未明确新社会的具体模样,但他坚信,只要能造福百姓,就是革命奋斗的正确方向。
七绝·其二
雄才怒展傲中华,天下功名未足夸。
蔓草他年收拾净,江山栽遍自由花。
彭湃最初创办的农会仅有六名成员,但短短两年内,海丰县农会会员迅速增加到十万人,他被推选为农会会长。他积极领导农民群众,与军阀和地主豪绅展开了英勇斗争。这首诗生动描述了作者艰苦卓绝的革命经历,并描绘出一幅宏伟的未来蓝图。
大革命失败后,彭湃参加了南昌起义,随起义军南征北战,历经千难万险。广东潮汕地区起义失败后,他率部分武装冲破重重封锁,转移至海陆丰,组织农民自卫军,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还接应起义部队及工人赤卫队两千余人,继续坚持斗争。
诗的前两句体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概。“雄才怒展傲中华,天下功名未足夸。”经历一系列艰苦革命,诗人视野开阔,革命信念坚定,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
这些革命先驱都怀揣雄才大略,在中华大地上挥洒热血,展现抱负。相比之下,古代那些所谓的英雄豪杰显得黯然失色,功名也不足挂齿。
后两句表达诗人壮志豪情,“蔓草他年收拾净,江山栽遍自由花。”蔓草象征封建旧制度的盘根错节,自由花寓意新社会中人民获得自由和平等。这正是诗人所憧憬的大同世界。
短短两句,描绘出一幅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图景。遗憾的是,由于叛徒告密,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狱中他化名孟安,仍不忘向组织汇报斗争情况。不久后,他在龙华英勇就义。虽然烈士早已离世,但他的英雄事迹永垂不朽,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