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应钦与陈诚:终分高下
众所周知,国军内部存在着蒋介石的两大嫡系势力:何应钦系和土木系(以陈诚为代表)。这其实正是蒋介石惯用的制衡策略。蒋介石深谙权术,利用这两大派系互相牵制,从而确保自己稳坐最高权力宝座。
不过,尽管蒋介石的制衡手段高明,这两派系间的冲突却极为激烈,时常内耗。比如,1947年陈诚调往东北后,迅速打压何应钦系的将领——即使他们取得胜利,也常被指责有罪。结果,杜聿明等人相继被排挤,随后土木系的罗卓英等人开始接管重要军事指挥。
陈诚的介入使得东北局势一时混乱不堪,两派的内耗直接影响了战局的发展,但最终东北战线开始向土木系倾斜。直到此时,蒋介石才意识到:东北的败局,何应钦与陈诚双方都有责任。
随后,蒋介石不得不重新召回陈诚,同时力邀另一国军名将卫立煌出山,以挽回颓势。蒋介石对何应钦和陈诚两人心中满是无奈与怨气。随着国军在大陆的败退,流亡到台湾这个狭小的岛屿上,何应钦与陈诚之间的争斗也终究要分出胜负。
实际上,早在1949年6月何应钦卸任行政院院长时,他已预感大势已去,开始秘密将家产搬迁到台湾,甚至连夫人的梳妆台也被一并运来。
何应钦清楚,自己1936年西安事变时,主张用武力对付蒋介石,蒋介石对此记忆犹新,难以释怀。
来到台湾后,何应钦对蒋介石的所有决策都表现出高度的支持,有时呼吁蒋介石复职总统,有时又严厉批评李宗仁“不忠不义”,指责他跑到美国去避难,不如白崇禧那样。
然而,何应钦遗憾地发现,无论如何努力,陈诚已经成为蒋介石的左右臂膀,而自己逐渐被边缘化。换言之,土木系在蒋介石支持下最终获得了全面胜利。尤其是土木系将领胡琏在金门战役中击退了解放军,让蒋介石还能继续高喊“反攻大陆”的口号。
何应钦被排挤,陈诚得胜,其根本还是依赖于手下将领的实际能力和表现。无论如何,蒋介石对这两人都不会狠心下杀手,原本的用意是让他们互相制衡,如今则是扶持一方压制另一方。
也许正因何应钦虽然权力减弱但无实职,心态轻松,他才得以长寿,活到99岁,于1987年去世;而陈诚则因终身拼命辅佐蒋介石,操劳过度,于1965年因肝癌早逝,享年67岁。
至于土木系另一名将胡琏,尽管早期受到蒋介石高度重用,被视为救星,但随着陈诚健康恶化,或蒋介石逐渐放弃反攻大陆的念头,甚至为蒋经国铺路,1964年胡琏被派往越南任大使,直到1972年离任,1977年去世。
二、阎锡山与白崇禧:冰火两重天
若说何应钦和陈诚都算是蒋介石的“内部人”,因此他在处理两人关系时还会有所顾忌和手下留情,那么阎锡山和白崇禧这两个“外人”,蒋介石又何必那么“讲武德”呢?显然不用。
白崇禧的死极具争议且令人震惊,广泛流传的说法是蒋介石在白崇禧的药物中做了手脚,导致其死得极为凄惨且充满疑点。白崇禧之子白先勇曾表示,等相关秘密档案解封后才能真相大白。
相比之下,阎锡山的境遇明显“幸福”许多。1949年12月阎锡山抵达台湾,次年蒋介石将行政院院长职务交给陈诚,阎锡山对此不以为意,坦言:“无所谓,活着就好。”
他携带四十多名随从,住在阳明山脚下的菁山,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大家合力盖房。阎锡山的侍卫张日明回忆,山西人不熟悉台湾气候,最初盖的木板房和石棉瓦顶的房屋经不起台风袭击,几乎全部毁坏。
但阎锡山乐观面对,重新搭建住所,过起了朴实无华的生活。蒋介石曾亲临慰问,看到阎锡山居所既无自来水、无电灯、无电话,被称为“三无之家”,深感痛心,当场命令必须安装电话。
最终,在蒋介石的关怀下,阎锡山拥有了一部军用电话,不过后来他用电话做什么,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此后,阎锡山一边读书写传,一边耕种土地,甚至因为思念山西老家,亲自建造了两个土窑洞。起初许多部下仍紧随左右,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意识到阎锡山难以再有翻身之日,纷纷选择离开。
他的朋友见状劝他信教以解孤独,阎锡山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天忙得很,根本不寂寞!”
最终,阎锡山在这份“不寂寞”中度过余生,1960年去世。回望昔日叱咤风云的“山西王”和“小诸葛”,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
三、胡宗南与薛岳:我们本不该来到这里
蒋介石迁台,号称“天子第一门生”的胡宗南自然也跟随而来,只是时间较晚,1950年3月才抵达。此时昔日统帅千军万马的胡宗南落魄异常,只剩6名随从陪伴。
抵台没几天,胡宗南就对孔令晟感叹:“我们应该在哪里自杀呢?这里真没什么意思!”这话吓得孔令晟连忙劝道:“若真要自杀,不如回成都,那里还有我们的部队。到了西昌,部队早已所剩无几,没什么意思了。”
胡宗南黯然神伤,若当年壮烈牺牲,蒋介石还会给他隆重葬礼与表彰,但如今在没见到蒋介石前,连自杀都无机会。过了许久,胡宗南叹息:“我们不应该来到这里。”
蒋介石对他避而不见,背后自然有原因。1949年5月,45位监察委员联名向蒋介石上书,指出国土失守,胡宗南应负主要责任。
对此,胡宗南坦然承认:“如果应由我承担责任,我当然承担。”这体现了他对“有事弟子服其劳”的理解,毕竟这是天子第一门生的职责。
不知是否因态度坦然,追责之事不了了之。胡宗南也因此失去昔日光环。有人去他家做客,发现他的沙发破旧得摇摇欲坠,令人怜惜。最终,胡宗南于1962年因心脏病去世。
此时,必有人提起抗日名将薛岳。他与胡宗南境遇相似,表面上挂着头衔,实则闲云野鹤般生活。因心态较好或与蒋介石关系没那么深,活得更久。
但谁料,他在97岁时竟因交不起房租而被告上法庭。薛岳愤然辩解:“我曾歼灭十万日军啊……”
这句慷慨激昂的话,实则是在用另一种声音喊出胡宗南的那句“我们不应该来到这里”。薛岳最终于1998年去世,享年1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