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镜头描绘出五代十国时期铁甲战马严阵以待的壮观景象,细腻地展现了沂蒙山区抗日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在第30届上海电视节开幕首日,白玉兰电视论坛所发布的“超高清创制片单”以及随后的圆桌论坛成为业内外瞩目的焦点。在众多作品中,《太平年》和《我们的河山》凭借其主题的深度、工业标准与精神内涵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随着超高清影像技术成为诠释民族精神的新手段,历史剧的回归则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本届上海电视节推出的《我们的河山》、《太平年》、《曙光》、《张謇》等六部超高清大剧,试图从多元的视角构建起民族精神的丰厚谱系,借助超高清技术,记录中华文明的当代影像历史。
其中,华语历史巨制《太平年》以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深蕴中国儒家思想,文化气韵宏伟,深入细致地讲述了吴越王钱弘俶与宋太祖赵匡胤共同推动“纳土归宋”,实现山河统一这一历史壮举。而《我们的河山》则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倾力打造的献礼之作。
4K/8K超高清技术并不仅仅意味着分辨率的提升,更是一场涵盖影视工业全链条的革命。在本届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电视论坛圆桌讨论中,“技术为骨,文化为魂”成为了众多创作者的共识,显然《太平年》和《我们的河山》是这一革命的先锋力量。其中,《我们的河山》将超高清技术作为实现“历史真实”、“战争真实”、“百姓生活真实”的钥匙,采用超高清技术实现了“小切口、大史诗”的叙事革新。在4K/8K镜头下,乡土中国被重新诠释为全民抗战的缩影,深入阐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主题。
而《太平年》在工业标准上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剧采用RED 8K摄影机与蔡司SP镜头组进行拍摄,总共生成了1.7PB的原生素材,远超常规剧集的五倍,并且配备了9组192TB的存储阵列进行同步运转。为了达到8K的精度,剧组复原了8000套唐代“草木染”工艺服饰,所用道具的精度误差更是控制在0.1毫米之内,主演的头饰在钩织时每平方厘米的密度达到了120针。
此次发布的超高清创制片单中,华策集团接连推出了两部超高清的“重磅”作品——《太平年》和《我们的河山》,其创作数量之丰、视角之新、作品之重、规格之高、主题之深,不仅彰显了华策在内容上的厚积薄发与“高精尖”的布局,更体现了中国领先民营影视文化企业自觉肩负的家国情怀与全球创作视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