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为啥不等父亲李渊死了再当皇帝?
迪丽瓦拉
2025-09-22 21:03:00
0

一、

自从嬴政首创“皇帝”这一称号,取代了“三皇五帝”的古老称谓以来,“皇帝”二字便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了特殊的权威和神秘色彩,成为无数有志之士毕生追求的至高荣耀。

秦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九个真正实现大一统的皇朝。若将三国、五代十国、南北朝等割据政权也纳入计算,几乎有近三十个政权使用皇帝称号,涌现出的皇帝人数接近五百位,其中还包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独树一帜,震惊古今。

当然,这些皇帝不可能都如官方宣传中那样,是“天命所归”的全知全能君主。实际上,其中大多数皇帝不过是平凡之辈,不乏昏庸无能,甚至有些皇帝荒淫无道,祸国殃民,令天下民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尽管封建体制早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仍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朝代中涌现出的一代又一代英明皇帝,奠定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

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华帝国几度雄踞天下,成为四海诸侯纷纷朝拜的强盛国度,这也正是当今我们倡导“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从开创统一大业的秦始皇,到率军征服匈奴的汉武帝,再到治下万邦来朝的唐太宗,他们都享有“千古一帝”的尊崇荣誉。

若论真正将国家推向封建鼎盛时期的皇帝,世人公认是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那个时代,唐朝无论是经济、科技、军事还是对外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封建王朝中的巅峰。

秦朝虽首创统一,但因二世而亡,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光辉;汉朝疆域虽大,影响力却未能广泛扩展至世界;宋朝经济文化繁荣,但武力弱小,难以称霸。

唯有唐朝,在李世民治理下,无论是军事力量、经济繁荣、民族融合,还是国际影响,都空前绝后。

当然,李世民亦非完人。他以次子身份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夺权,此举虽成就霸业,却在道德层面遭到后世非议。

历代皇位更迭,虽有和平转移,但更多是血雨腥风。从秦朝刺杀扶苏,到汉朝的“太子巫蛊案”,宋朝“烛影斧声”,明朝“靖难之役”“夺门之变”,再到清朝的“九子夺嫡”,无不充满权力的争斗与血腥。

在这些纷争中,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虽残酷,却不算特别惊世骇俗,因为皇位争夺往往伴随兄弟相残。但他逼迫父亲禅位的做法,却彻底触犯了中华传统的孝道底线。

照理说,玄武门事件后李渊应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应等父亲驾崩后顺理成章继位,何必急于逼迫父亲禅让?难道李世民真是无德之人?

其实,从他在位时的政绩来看,显然不是。李世民的决断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下面将逐一剖析。

二、

回溯李唐起兵的历史背景,隋朝已奄奄一息,群雄割据、战火纷飞,天下大势一目了然。

虽隋朝仍保留官方架构,且拥有众多军队应对四面火情,但朝政摇摇欲坠,未来几何,无人敢断言。

各方豪门世族纷纷考量:是否应举兵反隋?何时是最佳时机?

对李渊而言,这些问题不存在犹豫,因为他有一位卓越非凡的儿子——李世民。

早在李渊表露反意之前,年少的李世民便已开始秘密积蓄力量,广招天下英杰,招兵买马。

隋炀帝杨广迁都扬州后,李世民多次劝说李渊起兵,最终促使李渊反隋,占据战略重镇太原,举兵南下,逐鹿中原。

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尚远在河东,直到李渊和李世民确定造反计划后,才急忙召他们带着家眷赶赴太原。

因此,李唐的起家,可以说是李渊与李世民父子二人共同开创,甚至可以说是李世民促成李渊“辞职创业”的关键人物。

起兵后,李渊率军迅速攻占长安,扶持傀儡皇帝,随后接受禅让,正式建立唐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留守朝堂,处理政务。李世民则被封为秦王,继续南征北战,扩展疆土。

尽管李世民是李唐集团重要的创建者之一,但因长子继承制,他在当时并无登顶董事长的机会,表面上不得不甘居第二。

三、

李渊起兵后,仅用一年便占领长安,迅速建立唐朝,但当时天下局势割据混乱。

最大的对手有窦建德创立的夏国和王世充的郑国,此外还有近十个大小军阀割据。

北面有投靠突厥的刘武周,西有薛举和李轨,东边李密、宇文化及、辅公拓割据,南方残存隋势力和萧铣虎视眈眈。四面楚歌,唐朝后方未稳,形势极其严峻。

幸好李渊有一位得力的儿子李世民。

唐朝刚建立时,被称作西秦霸王的薛举率兵进攻,击败了刘文静。李世民联合李轨夹击,最终歼灭西秦政权。

继而,李世民利用反间计瓦解了李轨的西凉势力,稳固了唐朝西部后方。

然而北方威胁依旧,掌控晋阳的刘武周与突厥结盟,发动进攻。李世民率军迎敌,将刘武周和宋金刚逼入突厥境内,最终二人被突厥人所杀。

短短两年,李世民先后铲除了北方和西方的强敌,终于将注意力转向了近在咫尺的“猛虎”——王世充的郑国。

王世充手段狠辣,虽治国能力有限,但统领瓦岗军失败后兼并其实力,盘踞洛阳,威胁李唐腹地。

这重担再次落在李世民肩上。他麾下汇聚了屈突通、徐世勣、秦琼、尉迟敬德等名将,被誉为“八大总管”。虽然后来的名将李靖尚未加盟,但军中人才济济,猛将云集。

王世充很快被李世民围困,仅剩洛阳孤城。李世民发起围攻。

这场对洛阳的战役被视为唐朝统一天下的奠基之战。

不仅洛阳王世充死守,另一劲敌窦建德也亲率大军来救援。

若胜利,南方统一可期;若失败,夏郑两国将反扑,唐朝危在旦夕,长期受制于人。

李渊对此忧心忡忡,曾命李世民若战况不利可撤回养精蓄锐。

李世民坚决反对,他认为若放王世充脱困,日后收复将更加艰难。

他一面继续围困洛阳,一面亲率3500精兵在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虎牢关之战成为唐朝最终统一天下的关键战役。

李世民率500兵力,以少胜多,生擒窦建德,洛阳王世充闻讯投降。

此后,天下无敌手。

刘黑闼残部、萧铣势力等较小敌人也纷纷被吞并,皆赖李世民开疆拓土。

可以说,若李渊是唐朝这家公司创办人,李世民则是成功将公司推向巅峰的掌舵者。

四、

李世民的战功赫赫,连他的兄长李建成也认可这一点。

随着功绩日增,李世民在军中威望飙升,他麾下大将手握精兵,屡屡为李世民只封秦王而感不平。

李建成作为长子,自然视李世民为潜在威胁。

皇位争夺向来残酷无情。史书中李建成被称“仁爱宽厚”,但面对弟弟威胁,也不惜施展阴谋诡计。

他多次向李渊谗言,联合三弟李元吉密谋除掉李世民。

受兄弟及宫中嫔妃影响,李渊开始对李世民产生疑虑,虽仍依赖其军事才能,但在政治上对其进行打压。

李世民身边心腹被逐渐调离,形势对他极为不利。

李世民虽主张避让,但实则已开始谋划反击。

玄武门之变导火索,是他从太子府线人获知李建成、李元吉密谋在饯行宴上暗杀自己。

最终在谋士劝说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当场被杀,其后代也悉数被灭。

李渊面对大臣表态,称早有意立李世民为太子。

此时,李世民面临两难选择:

一是继续不择手段,立刻登基,逼李渊禅位为太上皇;

二是老老实实做太子,耐心等父亲驾崩,名正言顺继承皇位。

五、

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世民虽成太子,却并非高枕无忧。

他杀兄逼父,身负巨大的道德包袱。

若仅做太子,将面临三大难题。

其一,李渊虽倚重李世民军事才能,但朝堂权力依旧掌握在李渊及李建成阵营,李世民政治势力薄弱。

若失去李渊信任退居太子,必遭朝中谴责和压制,军中威望也会逐渐流失。

其二,有人认为李渊嫡子仅剩李世民,但他尚有未成年子嗣,经过几年培养,亦可成为太子人选。

其三,李世民麾下助其“作乱”的将士绝不容他退让,他们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辅佐李世民,是为“拥立之功”,绝非只为一个太子头衔。

因此,一旦李世民动手,局势已非他个人可控:要么一步登天,要么死无葬身之地,不可能安心做太子静待继位。

李渊不会给他机会,大臣不会,大将们更不会。

从历史角度看,玄武门之变虽充满争议,却造就了一个强盛的大唐。

李世民对此毫无回避,史书公正记载功过,让后人自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霍... 文化历史解析:霍去病的崛起与陨落 霍去病,西汉时期堪称战神般的人物,他的军事才华无人能及。他年仅十八...
“新官上任三把火”指的是哪“三...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成语吧,这个现在表示的是某位领导上任后,通常会采取一些重大的...
原创 罗... 编者按:当谈到中世纪欧洲,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骑士与城堡,接着便联想到它的衰退与倒退。这种看法看似有些...
卓承元:元版零本亦难求 很多年前的一天,我收到上海某拍卖公司寄来的古籍拍卖图录,拍品中一册元版《通志》零本引起了我的注意。 ...
党史百年天天读 ·7月18日 重要论述 1936年7月18日、19日 毛泽东同斯诺谈苏维埃政府的对内政策问题,强调如果蒋介石愿意抵...
原创 黄... 黄埔一期(49) 觉醒年代中的蒙古族先锋与第一位共产党员 在五四运动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涌现出了众...
原创 袁... 1915年,袁世凯已然成为中华民国名义上的终身大总统,但他并未满足于此。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袁...
“小史官”研学都市圈 千年三苏... 红星新闻网(记者 龙昱丹 实习记者 陈伊葭)7月17日报道“都市圈里访三苏 地方志里续文脉”。7月1...
原创 汉... 汉中之战:一个复杂博弈的背后 如果你在生活或工作中一直感到被某个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不要灰心丧气。相...
原创 师... 老覃今年春天曾撰写《1943年,关向应垂泪对彭德怀说:不要闹了,我们都要听毛主席的话》一文,详细阐述...
原创 1... 他年纪轻轻,却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无比的英勇与坚韧。当他意识到自己命悬一线时,依然心怀抗日救国的信念,这...
原创 明... 大明王朝共计经历了16位皇帝,而论及权谋之运用,嘉靖皇帝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位。他在位期间,常年不上朝...
原创 日... 1972 年 4 月 28 日,长沙马王堆 1 号汉墓开棺。 当考古人员掀开 4 层套棺的最后一层,...
原创 1... “我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做俘虏!” 1952年1月,韩军在洞子山阵地再次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负责...
原创 明... 首先,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一个问题:明朝的都城在朱瞻基执政期间究竟在哪儿?许多人或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原创 庞... 春风轻轻掠过涪城那古老的城墙,带着晨雾和若隐若现的神秘气息。在这座充满历史传奇的古城中,一场扣人心弦...
原创 李...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迅速恢复并进行了重建,组成了7个师,师长分别为: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
原创 清...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最长寿的王朝之一,从1644年入关到191...
原创 孙...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江东孙家的三代主公作了这样的评价:“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地势险要而民众归附...
原创 户... 自始皇以来,历代帝王共计408位,其中最后一位甚至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口,这位处境颇为尴尬的皇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