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跨足政界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美国,特朗普就是其中的一个先例。如今,马斯克也在这条路上走得不甘后人。在特朗普的前车之鉴下,马斯克似乎并未被吓退,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政治布局。但在他刚刚创立了“美国党”后,自己的商业帝国就遭遇了沉重打击。这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回顾美国历史,或许我们能找到某种深层的答案……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渊源
2024年,距离总统大选仅剩几个月,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遭遇枪击事件,社会局势一时动荡。此时,马斯克迅速表态,公开支持特朗普,并且为他的竞选捐赠了2.5亿美元。这种大手笔的支持并非空穴来风,马斯克旗下的社交媒体平台X(原Twitter)也为特朗普的竞选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在那段时间里,马斯克可谓是特朗普的坚定“铁粉”,为他所作出的任何投资都是真金白银。特朗普也没有辜负马斯克的信任,在经过一番竞争后,成功再次当选总统。
2025年初,特朗普顺利连任,马斯克被任命为“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任务是削减联邦政府的庞大开支。马斯克迅速推行大规模裁员,涉及近15万名政府工作人员,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尽管马斯克在初期展示了他的改革决心,但这一段“蜜月期”并未维持多久。
随着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逐步展开,这个法案原本旨在扶持美国传统制造业,但马斯克却认为该法案将进一步压缩科技企业的创新空间,尤其是特斯拉、SpaceX等企业,这些企业的运作严重依赖于政府补贴和监管豁免。马斯克如何看待特朗普的决策?难道特朗普是端起碗来捧,放下碗就不认人了吗?
2025年5月,马斯克突然宣布辞去政府职务,特朗普随即进行公开嘲讽,表示:“效率部不如去调查马斯克,或许能省下一大笔钱。”如此,曾经的“盟友”关系彻底破裂。
到了2025年7月,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试图打破美国传统的两党政治体制。但结果却极为戏剧性:特斯拉的股价在一天之内暴跌6.8%,市值蒸发了1500亿美元。马斯克刚宣布成立新党派,紧接着自己创办的企业就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市场反应可谓异常强烈。
美国历史与马斯克的命运
纵观美国历史,马斯克并非首位试图通过资本影响政治的富豪。19世纪末,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就通过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90%的炼油市场,并且为总统候选人麦金利提供了资金支持。然而,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开始对垄断资本展开打压,最终在1911年,最高法院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强制拆分了标准石油。马斯克的处境,似乎与洛克菲勒极为相似。资本虽然能够暂时影响政治,但最终可能会遭遇政治体制的反击,历史似乎早已为马斯克画出了结局。
马斯克的商业版图目前包括特斯拉、SpaceX、X平台等多个业务,这些都依赖于政府的合同和政策支持。如今,马斯克若与特朗普决裂,其商业帝国遭受打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洛克菲勒代表着“资本操控政治”的失败,那么肯尼迪家族则是“资本直接参政”的悲剧。约瑟夫·肯尼迪通过股市投机积累财富,送子参政,结果儿子们先后遭遇悲剧:约翰被刺杀,罗伯特遇刺,爱德华因丑闻退出政坛,家族的政治势力迅速衰退。进入政坛,最终家破人亡,看来政治这条路并非所有人都能走得通。
如今的马斯克,似乎也在遭遇类似的命运。他的商业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朗普的盟友们已经开始推迟特斯拉相关基金的上市,SpaceX的军方合同也被叫停,反垄断调查步步紧逼。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不禁让人怀疑马斯克是否已经后悔当初全力支持特朗普当选。
马斯克的政治冒险:美国党能否破局?
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看似是为了突破政治困境,摆脱现有体制的束缚,然而他却忽视了美国政治制度对第三党的深刻压制。
首先,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对第三党有着巨大的制约。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以进步党身份参选,虽然他获得了27%的普选票,但最终只赢得了88张选举人票。其次,第三党一旦成为政治力量,必然面临两党联手打压。事实上,民主党与共和党曾在2023年联手扼杀了中间派运动,而如今马斯克的“美国党”刚刚起步,就已经遭遇到来自两党的围攻:特朗普公开嘲笑这一举措“荒谬”,民主党则抨击其政策自相矛盾。
而且,马斯克的政治冒险已经开始对他的商业帝国产生了严重影响。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销量暴跌了52.6%,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也从15%降至7.6%。与此同时,特斯拉的股价一落千丈,市值在一年内蒸发了40%。投资者开始担心,马斯克的政治化冒险会拖累企业的业务发展。
从洛克菲勒到肯尼迪,再到今天的马斯克,历史上那些曾试图通过资本干预政治的人,最终都未能逃脱美国政治体系的排斥。资本或许能在短期内影响政治,但最终,政治体系的反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马斯克的“美国党”是否能够突破历史的高墙,掀起一番波澜,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第三党往往难以在两党制下长期生存,它们往往像昙花一现,最终归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