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正五品郎中调任从五品鸿胪寺少卿,表面看是降级,实则前途无量
迪丽瓦拉
2025-09-22 21:31:41
0

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程同文,在兵部担任郎中多年后,突然接到吏部的调令,升任鸿胪寺少卿。这个消息在京城传开后,许多同乡和朋友纷纷赶到他府上道贺,并且纷纷表示,程同文此番升迁标志着他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说不定他在有生之年能够晋升为六部堂官,甚至身居高位,成为朝廷重臣。

但是,对于那些熟悉清代官制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疑惑:兵部郎中是正五品,而鸿胪寺少卿则是从五品。按理来说,这似乎是一种降职的调动,怎么能称得上升迁呢?而程同文又如何在这种职位上憧憬更高的未来呢?

若是这样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按照官场上的惯例,程同文的调任实际上是一次升迁。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不得不从六部的官制体系开始探讨,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奥妙。

六部是朝廷最重要的行政机构,国家的各项政令都是由六部执行和推行。六部的官员设置继承了明代的体制,部内最高长官为尚书,接下来是侍郎。

到了清代,京城的各个衙门实行满汉双轨制,因此每个部门都设有满汉两位尚书和侍郎,左右侍郎的职务也分别有满汉两位官员担任。雍正之后,六部尚书的品级被提升为从一品,侍郎则为正二品。侍郎之下,官职依次为郎中、员外郎、主事等。按理来说,这样的设置并无大碍,职能分配清晰。

但问题在于,侍郎和郎中之间的品级差距极大。郎中是正五品,而侍郎则是正二品。换句话说,郎中不论个人能力多么出色,都几乎不可能直接升任侍郎。按照现代的官员晋升逻辑,合理的做法应当是在部门内部逐步提拔,确保专业对口。

然而,官制的这些不合理之处,迫使了许多郎中和员外郎必须调任其他部门。这样一来,便造成了官员调任后的专业不匹配和业务不对口的情况。进一步看,如果郎中始终留在六部,那么他一生的官职几乎注定止步不前。尤其是对于汉族官员来说,许多人到达郎中之后便停滞不前,无法再有任何晋升的机会。

程同文是嘉庆四年二甲的进士,仕途起初相当顺利。不到三年的候补期,他便被选为户部主事,几年后凭借京察一等的成绩,他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嘉庆十四年,他再度获得京察一等,晋升为兵部车驾清吏司郎中。然而,接下来的近十年,程同文在郎中的位置上原地踏步,未曾得到任何进一步的晋升。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程同文不够优秀,而是清代六部职官制度的局限性。若是郎中以上还有正四品、从四品或更高级别的官职,那么程同文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工作成绩,完全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晋升。可惜的是,郎中和侍郎之间的品级差距过大,直接提拔的可能性极为微乎其微。

尽管郎中表现出色,并且能够获得重用,但在清代的官场上,他们通常都需要通过调任到其他衙门进行历练,才能有机会晋升为侍郎、尚书等更高职务。

对于大部分郎中来说,晋升的机会多半出现在外放的职位上,例如被任命为道员或知府。事实上,在清代,京官的职务虽然名义上更高,但一旦从地方调回京城任职,通常都会面临降级的情况。例如,原本是正二品的布政使,调任京官后,通常只能担任从三品的太常寺卿或光禄寺卿。

而地方官若是调任京官,通常会有品级上的大幅提升,常见的情况就是六部的郎中被调任为道员、知府等地方职务。这是因为,在京城的各大衙门中,适合六部司官的岗位本就不多,往往需要将他们派到外地担任更具挑战性的职位。

除了外放,少数六部的司官还会被调任到其他衙门。这种调动常常会产生品级不匹配的问题。六部的郎中权力虽然不小,但毕竟并不是部门的主官,因此,清朝的制度通常不会直接将他们提拔到一把手的岗位上。最理想的方式是将他们调任为副职,待其积累足够的经验后,才有可能晋升为更高职位。

在京城的其他衙门中,除了六部外,还包括了宗人府、都察院、大理寺、鸿胪寺、光禄寺、太常寺、太仆寺、翰林院、国子监、太医院、钦天监、内务府、理藩院等行政机构。这些衙门的职位虽然也很高,但不仅有严格的资格要求,许多岗位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

因此,能够担任这些职位的选择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各大“寺”。不过,尽管这些寺的堂官品级普遍较低,副职的品级也更为低微,但它们依然是官场中的重要角色。

从实际的官场情况来看,郎中通常会被任命为少卿。少卿虽然权力不大,在官场上并不显赫,但却是名副其实的“京堂”,其地位与六部的侍郎不相上下。尽管鸿胪寺少卿品级最低,仅为从五品,但程同文从兵部郎中调任鸿胪寺少卿,表面上看似降职,实际上却是一次升迁。这是因为,鸿胪寺少卿这一职位赋予了他“京堂”的名号,为日后进一步晋升更高级别的堂官提供了机会。

清代的统治者早早意识到六部职官设置的不合理性,但由于惯例的限制,一直未能进行有效改革。时至清末,朝廷开始实施官制改革,六部中新增了承政厅和参议厅这两个部门,分别设有正三品的左右丞和正四品的左右参议。这一改革虽有一定的进展,但若能在乾隆年间实施,必定对国家和民众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然而,遗憾的是,不久后,大清帝国便走向了灭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盗墓是一个既让人忌讳又让人好奇的话题。人们忌讳它,因为在迷信中,墓地常常被认为是阴气重的地方,担心会...
藏经洞的发现与失落:再现敦煌旧... 撰文/罗华庆 供图、支持/国家图书馆 敦煌研究院 历史古迹的永远遗失彰显了敦煌旧影的弥足珍贵,这些图...
原创 司...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争霸的历史故事。在这本书中,最聪明的人物往往被大家提到的就是诸葛...
原创 老... 1986年,乌克兰顿涅茨克火车站。当时,乌克兰还属于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在70年代初期,...
原创 秦... 2000多年前的一个日子里,一个衣着华贵、容貌秀丽的女子,站在高台上等待着她的爱人。远处,传来雷鸣般...
原创 曹... 自从刘备投靠曹操后,他经历了很多的失败,特别是在下邳之战中,更是被吕布打得大败,妻儿老小也都被俘虏。...
原创 河... 王莽,一位历史上非常神秘的人物,常常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穿越者”。回顾他的一生,许多行为都显得超乎寻...
原创 顺... 顺治皇帝大概率是出家了,从清朝贵族后续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似乎能够推测出这一点。 顺治皇帝,名爱新觉...
原创 雍... 雍正帝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正如俗话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原创 诸...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用五个字总结了他的一生,这五个字让姜维听后深受触动,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提到...
原创 刘... 曹操阵营中,谁最具远见呢?小编认为,那个人就是荀彧。他其实最忠诚于汉室,并且最早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因...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
响亮回答“长江意味着什么” 高蒙河 纪录片《因为长江》剧照。 资料图片 “原来长江到了宜宾才叫长江”“文字出现前,古人竟会在巨...
原创 比... 秦桧的一句“莫须有”,让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岳飞,变成了刀下的冤魂,同时也成就了岳飞流传千古的英名。...
原创 成... 成蟜很可能是外戚势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史记》记载,成蟜在进攻赵国时起义造反,战败后逃往赵国。那么在当...
原创 曹... 曹操一生有两件事令他深感遗憾,一个是错放了该杀的人,另一个是杀了本应放过的人。 在三国那个群雄逐鹿...
原创 霍... 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表面上汉武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便轻松地掩盖了这件事。但仔细...
原创 秦... 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任皇帝,他的父亲是秦朝的最后一任帝王。赵高在杀死秦二世胡亥后,原本有意自己称帝,...
原创 努...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死于乱军之中。时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
原创 秦...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大秦的基业,开启了他作为秦王的传奇。而在公元1661年,康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