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若非此人暴亡,李唐难坐江山?揭秘隋末最凶险的真龙博弈
迪丽瓦拉
2025-09-22 22:32:28
0

《——【·前言·】——》

隋朝灭亡前,河北有一人,自封“夏王”,李世民与他交锋,只一战,就断了他改朝换代的可能,这个人,不姓李,也不是贵族出身,却几乎改变了大唐的命运。

草莽崛起,河北称王

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前,河北早已乱成一锅粥,水灾三年,赋税不减,河北是粮仓,一破,民生崩。

窦建德是个农民,安州人,家境平常,种地为生,他没打过官司,也没从军,只是那一年,乡里饥荒,他救了孙安祖,孙安祖是逃犯,县官追查到底,窦建德隐匿不报,被通缉。

“我没杀人。”他说,“我只是帮人活命。”

没人听,地方官要政绩,一个农民因义气被逼上梁山,他没投奔世家豪族,而是找到了另一个乱世枭雄高士达。

高士达在清河起兵,人少势弱,但对“仁义”讲得多,窦建德投奔后,开始受人注意。

他带兵有章法,不掳掠,不杀降,一次,一个副将贪财,抢了百姓谷米,他下令割鼻示众,没人再敢乱来。

公元617年,他拿下乐寿,不靠诡计,不靠突袭,硬打下来,他自称“长乐王”定都,次年,改国号为夏,称王,口号是“存仁义,除隋政”。

税改最重要。他定“三十税一”,也就是只交三十分之一的产出,比隋朝轻得多,贪官敢收重税,当众杖责,不许赎罪。

县里有人偷税,他带兵查到门口,“你父是县吏,不该不知税例。”

那人磕头,“家父病重,我实无力应征。”

他命人送米入户,退税银,隔天,在乐寿城门贴出:‘王者不与民争利。’

很多河北士族开始动摇,李渊那边在太原起兵,说是“为隋复仇”,但没人信,李家一边招兵,一边私修宫殿;窦建德这边,修仓、修堤、免丁役,废苛吏。

河北一地,竟然比李唐政权还像“新朝”。

鼎足天下,问鼎中原

到了619年,他已不是一地枭雄了。

宇文化及自称皇帝,在山东一带称帝,他是杀了隋炀帝的人,自立为“许国”,窦建德领兵进攻,一战击败,抓住宇文化及后,他没杀他,而是公开审问。

“隋亡,是你起首?”他问,宇文化及不语。

他命士兵将其送往长安,交李渊发落,李渊不收,他只好将人软禁。

杨政道,也就是隋炀帝之孙,被俘后,他不杀,送给突厥,突厥大可汗高兴得很,承认他是“河北正主”。

619年,整个华北只剩他一人坐大,他南攻河东,占晋阳,李渊紧张,调李建成防线北移,李世民被迫从突厥方向撤军。

唐军开始双线作战,西防突厥,东挡夏军,关中动荡。

他治国方式简单,抄用隋制,但改税法、重农桑。裴矩、崔君肃这些降臣,他全收下,不是无条件收,而是查三代,家人若贪,立即斩。

义仓设立最早在赵郡,每户按人丁存粮,灾年开仓,不需请示,他亲巡义仓时,有老妪跪地不起。

“官府从不发粮。”她说。

他回答:“我是夏王,不是官府。”

开垦百万亩良田,分给流民,没兵役,没徭役,只要种田,不犯禁,三年内不收租。

河北流民开始往回跑。他们在各地流浪多年,第一次有地方敢收他们。

“窦王,不杀人。”他们说。

李渊急了,给李世民下诏,不许拖延,必须防守洛阳,王世充在那边还没打下来,若窦建德再南下,长安也保不住。

这年夏天,他已经封十将,军队超十万。

夏国钱币开始铸造,百姓接受度高,因市井不收李唐钱,理由简单:李家钱重,税也重。

河北开始有“仁义之政”传说,官吏不敢贪,因王有密探,“建德王治下,不许吃民米。”是当时流传最多的一句话。

虎牢决战,真龙陨落

620年,洛阳还在打,王世充守不住了,李世民的唐军围了半年,洛阳粮尽,援兵不至,王世充写信求救,送去河北。

窦建德收信后,召开军事会议,谋士凌敬劝他,别救。

“王世充撑不了多久,李世民在洛阳,关中空虚。”他说,“兵分两路,一攻太原,一袭潼关,李渊必调军回防。”

他摇头,“世充若亡,唐得河南。”他断言,“不如先救,再议西进。”

兵出河北,十万大军,一路南下,不扰百姓,不拆民屋,每到一地,军粮先买,不取。

行至虎牢关前,斥候来报:李世民亲率两万骑,断了前军粮道。

粮车焚毁,辎重尽失,凌敬急报,“主公,须立刻回转,设伏于河畔。”他迟疑,他看地图,指着洛阳。

“再近一日,可见王世充。”

士兵疲惫,六月暴雨,河道泛滥,李世民放堤水,冲垮夏军战线,溃兵数万,被迫退入汜水城。

他被俘,是在一场夜战后,亲兵被斩,只剩五骑,河边突围未果,被唐军合围,他站在泥中,不言一语。

“你为何不听凌敬之计?”李世民问。

他望着战场,“我信仁义,不信诡谋。”

李世民没再追问,三日后,窦建德被押往长安,秋日九月,刑场人满,无审,无告,他死时未跪,未喊,只一句话:“河北未死。”

王世充降唐,夏国灭。

李渊在宫中发话:“关东清矣。”

可事实不是,夏军虽灭,河北没平,旧部刘黑闼起兵,仅三月,攻下数郡,李世民回师,未能根除,他本人也说过:“窦贼虽死,其民心未死。”

余波未平,民心难掩

唐初,河北三年三乱,皆由旧夏军残部起事,刘黑闼打着窦建德旧旗,自称“窦王旧将”,收复赵、魏、贝、定四州。

每至一地,百姓自发送粮送兵,唐将屠城,烧谷,魏县一夜焚为焦土,仍有百姓迎刘黑闼。

长安震动,“河北之民,未服王化。”李渊说。

“非不服,是记旧恩。”裴矩答。

李世民调李孝恭领兵东征,四年内,三次剿乱,唐军驻扎河北不敢卸甲,巡防兵白日不出城,刘黑闼终被斩,尸体悬于邺城三日,百姓夜中偷偷下葬,私祭。

从此,窦建德墓无人知,庙却建满河北。

定州、邢州、安州、赵郡等地,各有“窦王庙”,庙不宏大,多为木屋,但香火不断,一块石碑刻着:“民为水,君为舟。”

与李世民后来的《帝范》中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遥相呼应。

这八字在河北传三百年,直到唐玄宗时,庙宇仍存,百姓称“仁王”。

唐廷始终没立窦建德罪名,官方文书只称“河北枭贼”,但不敢毁庙,不敢禁祭,原因很清楚:河北无法彻底征服,靠的是心,不是兵。

他没文化,不识大字,起兵时连将军印都无,但他立法,守信,治乱世以实政,而非皇命,有史官在私记中写:“建德败于兵,不败于政。”

李唐统一天下,用铁骑,用谋略,窦建德的治国,不如李世民善战,不如李渊老辣,但百姓记得的是税轻、吏清、夜宿不扰。

他败了,政权没留下,但他治下的政风,成为后世地方官学习对象,安史之乱后,唐廷再度征民兵,许诺“三十税一”,正是仿照夏国旧制。

他不在朝史之列,名却在人心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赊... 赊刀人这个词,有些人或许耳熟能详,有些人却可能完全不知情。那么,赊刀人究竟是个什么行业?其中又隐藏着...
原创 总... 1967年某日,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发生了一件颇具戏剧性的事情。会议刚结束的第二天中午,时任总政治部...
原创 历...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淄博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制品 7月17日,记者从淄川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近日正式启动了老爷洞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原创 私... 帝制中国持续了两千年,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从汉代儒家学者的观点来看,这一点对现代人来...
原创 宋... 楔子: 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两位备受推崇的“文臣”,在历史的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第一位是李善...
看得见与看不见:中世纪世界的监... 由 Brewminate 使用 AI 创建的中世纪迁移图像,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
家族珍藏的瑰宝:中华民国元年军... 在重庆市,王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中华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当制钱五十文),这是他从家族长...
原创 小...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532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曾在政府与军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的老将军...
暑期探馆打卡“热”,这些文物和... 央视网消息:进入暑假之后,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都迎来了客流高峰。在辽宁省博物馆,最近工作日...
原创 日...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高塔,经历了百年风云变幻,见证了无数屈辱与痛苦。这座塔就是旅顺的...
原创 朝...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国内革命的胜利已然近在咫尺。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朝鲜劳动党委员金一...
原创 八... 清朝灭亡后,王爷们的生活变化非常显著。曾经十年没吃过涮羊肉的王爷,一口就能辨出味道不对劲,这种变化让...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长子朱标一直是他的心头宝,也是他最信赖的继承人。自幼,朱标便在朱元璋的亲...
原创 如... 作者:燕赵节度使 在讨论鸦片战争中清军败北的原因时,很多观点被提出,比如“英军对清军的胜利是近代军队...
原创 毛... 1958年1月6日,毛主席乘坐专机抵达广西南宁,入住了明园饭店。这次毛主席来到南宁,主要有两个目的:...
致全市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家们的一... 共筑建设基石 守护文化根脉 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及相关单位同仁: 首先,谨向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
原创 黄... 黄埔军校,作为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事院校之一,培养了无数革命骨干和国家栋梁。许多毕业生,像是党内的著...
为何江西文人在清朝很少参加科举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整整延续了近1300年,期间共产生出700多位状元...
原创 吕... 吕布,这个名震一时的英雄,原是并州牧丁原的义子。在董卓趁朝廷外戚和宦官内斗之际,趁机进京控制朝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