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专家从《清圣祖实录》找到雍正夺嫡篡位的证据,这个证据可信吗?
迪丽瓦拉
2025-09-23 01:02:18
0

清圣祖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统治了长达六十一年之久。然而,记录他言行的官方史书《圣祖实录》仅有三百卷,这与其在位时间形成鲜明对比。相比之下,其子清高宗弘历即位时间虽仅短一载,但其实录却多达一千五百卷。纵观清朝各代皇帝,《圣祖实录》的卷数位列第三最少,只有《世祖实录》的一百四十四卷和《世宗实录》的一百五十九卷比康熙的更短。

清朝开国皇帝福临,世祖皇帝,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而世宗胤禛的统治时间也仅十三年。相比之下,康熙皇帝的实录如此简略显得颇为反常。有专家提出,这种不寻常的现象可能暗示着雍正篡位的事实:如果当年作为第四子的雍亲王胤禛问心无愧,为何他要指使史官张廷玉大幅删减康熙皇帝的实录呢?据说张廷玉能以汉臣身份获准配享太庙,也正是因为他参与了对实录的篡改,这一说法还可在雍正皇帝的谕旨中找到佐证:“张廷玉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工,其功甚巨,朕万年之后,著配享太庙。”

在清朝,能够被配享太庙的殊荣极为罕见,甚至比唐朝的凌烟阁画像还难得。除了张廷玉,没有其他文臣得此殊荣,包括范文程、姚启圣、周培公、施琅、左宗棠、曾国藩等人皆未获此待遇。张廷玉作为一个文官能够进入太庙,这显然非比寻常,背后必有隐情。

更令人质疑的是,《圣祖实录》中竟然“漏记”了许多康熙晚年重大历史事件的皇帝批示。例如康熙五十四年到六十一年间,关于西北地区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发生的重要战役的战报、奏折、朱批谕旨,均出现了大面积缺失。而这一时期恰巧是康熙十四子胤禵(原名胤祯,与四哥名字同音)担任大将军的阶段,且他深受康熙信赖。按照常理,父子之间必定有大量公文与私信往来,实录却无迹可寻,令人疑惑。

基于以上疑点,有部分专家得出结论:为了掩盖所谓的“九子夺嫡”真相,雍正帝指使张廷玉对康熙实录进行了删减和篡改。乾隆皇帝玄烨对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曾心存异议,正是因为这些篡改行为留下的痕迹。

雍正即位后,迅速清洗了“八爷党”——廉亲王胤禩的势力,囚禁了老九胤禟和老十胤?,同时其左右手隆科多和年羹尧也遭到肃清。这一连串反常举动,表明雍正内心充满忐忑。至于这些问题是否源于“篡改遗诏”或“无诏夺位”,恐怕只有康熙和雍正两代皇帝最为清楚。

当事人早已逝去,专家的种种推测也未必完全可信。《圣祖实录》篇幅异常短小,是否能作为“雍正夺嫡”证据,还需结合当时的政治局势来分析。外界普遍认为,雍正夺嫡的说法不无疑义:当时太子胤礽已被废黜,嫡子名分不存在,他究竟是在夺谁的嫡位?胤礽被取消待遇后,唯一被认为嫡长子的就只剩下皇四子胤禛。

在官宦商贾之家,嫡子必须为正室所生,妾室所生只能被视为庶子。庶长子在称谓上只能用“孟”字,不能称“伯”,比如曹操字孟德,马超字孟起,皆因非嫡子。胤禛被认为是嫡子或准嫡子,是有历史依据的:康熙在世时只册封过三位皇后,分别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传说是和珅的姑奶奶)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隆科多的姐妹,因此胤禛称隆科多为舅舅)。至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是雍正即位后以母以子贵的身份封的。

皇四子胤禛虽然生于乌雅氏,但从未由她抚养,自出生起便被无子皇后佟佳氏抱养。佟佳氏所居景仁宫内有两名孩童,一称“大阿哥”,即皇四子胤禛;另一称“小阿哥”,即皇八子胤禩。由此可见,玄烨皇帝曾指示皇后收养老四和老八,显然是受到汉族“立子以嫡以长”的文化影响,要在这两个“准嫡子”中选定继承人。佟佳氏去世后,康熙未再册立新皇后,实则是为了维护胤禛和胤禩的“嫡子”身份。

老八胤禩运气欠佳,娶了个不讨喜的福晋,传闻他性格懦弱,令康熙十分不满。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毙鹰事件”发生后,康熙勃然大怒,直言“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历史上的“死鹰风波”并非发生于康熙六十年,送鹰者也非十四子,而是八子;送的不是一只而是两只海东青猎鹰,且鹰在送达时已咽气。

当时康熙正赴热河巡游,老八因赶母亲良妃祭日未能随行,只得托太监送两只上等猎鹰表达心意。鹰刚送到皇帝手中即死,这个“时机刚好”让康熙大为震怒。他怒斥:“胤礽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伊杀害二阿哥(即废太子胤礽),未必念及朕躬也。”老八自此失去继位希望,“八爷党”转而寄望于老十四胤禵。

有人或许会疑惑,老八与老四自幼一同成长,老十三和老十四亦是如此,为什么老八在失去继位希望后不支持坐镇京城的老四,而偏偏支持远在边疆的老十四?这正显示了胤禩深谋远虑的“舍近求远”:老十四若继位,从西北边陲赶回京城非朝夕之事,途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极大,而这期间正是胤禩可以趁机扩大势力的时机。

正是这一心机,使得康熙根本无意让胤禵继承皇位。国之大事,重在祭祀与军事,老四胤禛在京城主持祭天大典,老十四胤禵则远征边疆浴血奋战,显然两者地位分明,老四居主位,老十四居次位。

更为关键的是,康熙从未正式册封胤禵为王。虽然公文中称他为“大将军王”,但无正式册封仪式,也无大将军王印信。胤禵实际爵位为“固山贝子”,这是皇子封爵的第四等,低于亲王、郡王等位阶。固山贝子相当于皇子的“入门级”爵位,要与胤禛平起平坐,还需数年功夫。

康熙皇帝博学多才,深知秦二世速亡的教训,绝不会轻易将皇储置于战场险境。胤禵并非扶苏,胤禛也非胡亥,未来皇帝独自领兵冒险非明智之举。朝中将帅人才济济,完全不必冒此风险。

因此,“雍正夺嫡篡位”原本是个伪命题:他究竟夺了谁的嫡?篡了谁的位?作为“准嫡长子”,胤禛本应是被争夺的对象,而康熙想将皇位传给谁,是父子间的私事。我们只需关心谁的统治对百姓更有利:若无雍正大力反腐、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老百姓的生活必将更加艰难。雍正废除“贱籍”,更让许多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得以翻身。

至于将“胤祯”改为“胤禛”,将“十四皇子”改称“四皇子”的操作难度如何,聪明的读者自有判断。专家们从《清圣祖实录》中找出的所谓证据,是否真的可靠,仍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成蟜很可能是外戚势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史记》记载,成蟜在进攻赵国时起义造反,战败后逃往赵国。那么在当...
原创 曹... 曹操一生有两件事令他深感遗憾,一个是错放了该杀的人,另一个是杀了本应放过的人。 在三国那个群雄逐鹿...
原创 霍... 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表面上汉武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便轻松地掩盖了这件事。但仔细...
原创 秦... 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任皇帝,他的父亲是秦朝的最后一任帝王。赵高在杀死秦二世胡亥后,原本有意自己称帝,...
原创 努...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死于乱军之中。时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
原创 秦...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大秦的基业,开启了他作为秦王的传奇。而在公元1661年,康熙皇...
“演讲”:拓宽李大钊思想研究的... 侯且岸 我在多年的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发现:“演讲”是展示李大钊思想和学识的一个重要的、不应忽视的环节。...
原创 蜀... “桃园三结义”在后人的眼中,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它突破了传统士族门阀的等级区分,开启了草根阶层...
原创 韦...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极为宠爱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纵容她们肆意妄为,甚至一度差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原创 李... 说到上官婉儿,很多人可能首先会联想到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的角色。上官婉儿在游戏中是一个法师刺客类型...
原创 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朝的统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而曹魏作...
原创 历... 看过《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的朋友,无不对李卫那近乎传奇的经历深感佩服。他的聪明、灵活和对雍正的忠...
河南这个县城,藏着什么密码?走... 文/林歌 河南封丘,放在全国来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即使放在河南,知道的人也不知道。 但就是这样...
故宫新展!关于一位相识两千多年... 泰国,一片古籍记载的“黄金之地”,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面貌与文化精神。 中泰地理相近,人文相通。早...
原创 泰... 一、苏提达原来有儿子 古之贤妃,以仪范显邦交之诚,以容止彰家国之仪。今泰后苏提达随夫访华五日,于寒风...
原创 为... 前言 顺治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福临。 从他的名字来看,皇太极显然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
原创 谁... 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始终担心手下的武将会效仿自己称帝,因此采取了两次“杯酒释兵权”的策略来...
原创 明... 我们对锦衣卫的了解,往往来源于电影《绣春刀》。但是,实际上,这些权力极大的锦衣卫成员是如何成为锦衣卫...
数字展厅·沉浸看展|钱币的故事... SHUZIZHANTING 数字展厅·沉浸看展 钱币的故事(第2期)中国纸币防伪史 (钱币的故事数字...
原创 崇... 明朝末期的局势真的很糟糕,天灾和人祸交织,内外困扰不断。崇祯皇帝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不仅未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