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吴的权力交接最凶险
迪丽瓦拉
2025-09-23 05:04:57
0

文 / 子玉

东吴的创建依靠的是孙策的军事力量,但要在江东真正扎根并实现江东化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孙权手中完成的。然而,孙策的突然去世让孙权接过父兄重担,那个时期也正是东吴最为艰难的时刻。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临终时,特地向张昭托孤:“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孙策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张昭的考验,更是他对江东局势深感无奈的表现。孙氏家族在江东立足的根基尚浅,且江东的世家大族并未真正向孙家伸出援手,反而在打压他们。

出于对未来的忧虑,孙策甚至告诉张昭:“如果真的无法在江东站稳脚跟,那就返回淮泗,另寻出路吧。”这表明当时孙氏家族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江东立足生根。

如果将问题细化来看,孙氏家族所面临的考验无疑是三大难关:

首先便是山越问题。从孙策第一次渡江起,山越就是孙氏家族立足江东的最大障碍,直到孙权接管江东,山越问题仍然占据了东吴的战略重点。为了讨伐山越,东吴不得不放弃了许多战机——比如在刘表病重时错失了干涉荆州的机会;又比如在夷陵之战后,东吴未能趁胜追击蜀汉,山越的骚扰就是其中一大原因。

其次,便是江东世族的阻力。孙氏家族本身出身并非江东世家,自然难以与这些世家相融。更何况,孙策一开始便以袁术部将的身份开拓江东,这让江东世族对其充满敌意,视之为外来者。

尤其是孙策攻占庐江,并亲自参与了屠戮庐江太守陆康和陆家数十人的事件,这不仅使得孙策与陆氏家族结下了死仇,也让整个江东世族对孙策产生了强烈的敌对情绪。陆氏家族作为吴郡的大姓,他们的血腥屠戮意味着孙策与整个江东世族及东汉朝廷之间的断裂。

孙策的开疆拓土虽然借助了武力,但他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时,江东世族的反击也随之而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会稽的周氏兄弟。当孙策攻打会稽郡时,周昕虽无官职,却依旧亲率家兵,协助太守王朗抵御孙策进攻。即便是与孙策父亲孙坚有过交情的王晟,也毫不犹豫地举兵反抗孙策。这种局面,意味着孙策一方面面临江东世族的强烈反抗,另一方面也面临整个士人阶层的拒绝合作。

其中,不少寄居在江东的士人阶层如许靖、桓晔、袁忠,在孙策军队逼近时选择逃亡,宁愿冒着死亡的风险,也不愿与孙策结盟。而那些留在江东的士人,如鲁肃、诸葛瑾、步骘等,始终与孙策保持距离,甚至有人准备投向他人。鲁肃当时曾打算回曲阿北投靠郑宝,最后在周瑜的劝说下才决定暂时留在孙策阵营。

这些士人并非对孙策心存敌意,而是更多基于对孙策是否能在江东立足的怀疑。他们既不愿与名声不佳的孙策站在一起,也在观望江东局势的变化。

因此,当孙策去世时,孙氏家族在江东不仅缺乏足够的道德威望,而且事业也面临随时崩塌的危险。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孙氏家族还处在创业的初期阶段。

孙策的家业当然要传给年长的弟弟孙权,而孙权由于缺乏显赫的军功与威望,显然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控江东的局势。因此,孙权的治国之路,必然不能延续孙策的暴力扩张路线,而要选择与江东世族的合作。这一点从孙策去世后的局势来看,尤为关键。

由于孙氏家族的淮泗集团在江东不过是少数派,且可能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他们根本无法与已经深耕江东多年的世家抗衡。与其与这些世家势力为敌,不如拉拢他们,让他们为己所用,逐步将江东世族纳入到孙氏政权的内部。简言之,孙权的任务就是让孙氏政权实现江东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长期稳定的政权。

孙策临终时所说的:“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不仅是对孙权治理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孙权的嘱托:唯有拉拢江东世族,孙氏家族才有可能在江东立足。

孙权从接手政权开始,便围绕着如何与江东世族合作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权的策略是,先从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士族着手,逐步将他们纳入政权体系中,然后利用士人阶层的力量,吸引更多江东世族的加入。

随着周瑜、张昭等人的努力,那些寄居江东的士人逐渐认识到孙氏政权的稳定性,并最终加入了孙权阵营。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江东的世族们也放下了前嫌,逐步向孙权靠拢,最具象征性的代表便是顾雍和陆逊。顾雍在黄武四年被任命为吴王的丞相,陆逊则成为吴军统帅并指挥了夷陵之战,最终战胜了蜀汉。

这两人的成功代表了江东世族最终接受了孙权的领导,而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事实上,是利益的共同捆绑。江东世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利益,不得不与孙权合作;而孙权通过吸纳江东世族,不仅加强了政权的基础,也解决了淮泗集团的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然而,这种合作关系看似牢固,实则十分脆弱。尤其是当曹操大军南下攻占荆州后,江东世族几乎全体倒向曹操,劝孙权投降。原因很简单,曹魏的军力强大,江东世族希望通过投靠曹魏来保全自己的利益。这也反映出,江东世族的忠诚并非无条件,他们始终是出于对利益的考虑。

孙权之所以联合蜀汉的刘备对抗曹魏,正是为了增强东吴的抗曹决心。赤壁之战的胜利,解除了东吴生存危机,同时也打破了江东世族对孙权政权的最大挑战。

因此,东吴的创业史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充满了内忧外患。孙权不仅要应对山越和外部战争,更需要化解内部的世族矛盾,稳定政权。最终,他成功完成了江东化的任务,维持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从某种程度上讲,东吴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军事征服,更是依靠孙权在复杂的内部政治斗争中,巧妙地化解矛盾,稳固了政权基础。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能力,使得东吴能够持续稳定地站稳脚跟。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
响亮回答“长江意味着什么” 高蒙河 纪录片《因为长江》剧照。 资料图片 “原来长江到了宜宾才叫长江”“文字出现前,古人竟会在巨...
原创 比... 秦桧的一句“莫须有”,让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岳飞,变成了刀下的冤魂,同时也成就了岳飞流传千古的英名。...
原创 成... 成蟜很可能是外戚势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史记》记载,成蟜在进攻赵国时起义造反,战败后逃往赵国。那么在当...
原创 曹... 曹操一生有两件事令他深感遗憾,一个是错放了该杀的人,另一个是杀了本应放过的人。 在三国那个群雄逐鹿...
原创 霍... 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表面上汉武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便轻松地掩盖了这件事。但仔细...
原创 秦... 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任皇帝,他的父亲是秦朝的最后一任帝王。赵高在杀死秦二世胡亥后,原本有意自己称帝,...
原创 努...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死于乱军之中。时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
原创 秦...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大秦的基业,开启了他作为秦王的传奇。而在公元1661年,康熙皇...
“演讲”:拓宽李大钊思想研究的... 侯且岸 我在多年的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发现:“演讲”是展示李大钊思想和学识的一个重要的、不应忽视的环节。...
原创 蜀... “桃园三结义”在后人的眼中,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它突破了传统士族门阀的等级区分,开启了草根阶层...
原创 韦...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极为宠爱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纵容她们肆意妄为,甚至一度差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原创 李... 说到上官婉儿,很多人可能首先会联想到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的角色。上官婉儿在游戏中是一个法师刺客类型...
原创 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朝的统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而曹魏作...
原创 历... 看过《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的朋友,无不对李卫那近乎传奇的经历深感佩服。他的聪明、灵活和对雍正的忠...
河南这个县城,藏着什么密码?走... 文/林歌 河南封丘,放在全国来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即使放在河南,知道的人也不知道。 但就是这样...
故宫新展!关于一位相识两千多年... 泰国,一片古籍记载的“黄金之地”,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面貌与文化精神。 中泰地理相近,人文相通。早...
原创 泰... 一、苏提达原来有儿子 古之贤妃,以仪范显邦交之诚,以容止彰家国之仪。今泰后苏提达随夫访华五日,于寒风...
原创 为... 前言 顺治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福临。 从他的名字来看,皇太极显然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
原创 谁... 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始终担心手下的武将会效仿自己称帝,因此采取了两次“杯酒释兵权”的策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