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吴的权力交接最凶险
迪丽瓦拉
2025-09-23 05:04:57
0

文 / 子玉

东吴的创建依靠的是孙策的军事力量,但要在江东真正扎根并实现江东化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孙权手中完成的。然而,孙策的突然去世让孙权接过父兄重担,那个时期也正是东吴最为艰难的时刻。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临终时,特地向张昭托孤:“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孙策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张昭的考验,更是他对江东局势深感无奈的表现。孙氏家族在江东立足的根基尚浅,且江东的世家大族并未真正向孙家伸出援手,反而在打压他们。

出于对未来的忧虑,孙策甚至告诉张昭:“如果真的无法在江东站稳脚跟,那就返回淮泗,另寻出路吧。”这表明当时孙氏家族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江东立足生根。

如果将问题细化来看,孙氏家族所面临的考验无疑是三大难关:

首先便是山越问题。从孙策第一次渡江起,山越就是孙氏家族立足江东的最大障碍,直到孙权接管江东,山越问题仍然占据了东吴的战略重点。为了讨伐山越,东吴不得不放弃了许多战机——比如在刘表病重时错失了干涉荆州的机会;又比如在夷陵之战后,东吴未能趁胜追击蜀汉,山越的骚扰就是其中一大原因。

其次,便是江东世族的阻力。孙氏家族本身出身并非江东世家,自然难以与这些世家相融。更何况,孙策一开始便以袁术部将的身份开拓江东,这让江东世族对其充满敌意,视之为外来者。

尤其是孙策攻占庐江,并亲自参与了屠戮庐江太守陆康和陆家数十人的事件,这不仅使得孙策与陆氏家族结下了死仇,也让整个江东世族对孙策产生了强烈的敌对情绪。陆氏家族作为吴郡的大姓,他们的血腥屠戮意味着孙策与整个江东世族及东汉朝廷之间的断裂。

孙策的开疆拓土虽然借助了武力,但他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时,江东世族的反击也随之而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会稽的周氏兄弟。当孙策攻打会稽郡时,周昕虽无官职,却依旧亲率家兵,协助太守王朗抵御孙策进攻。即便是与孙策父亲孙坚有过交情的王晟,也毫不犹豫地举兵反抗孙策。这种局面,意味着孙策一方面面临江东世族的强烈反抗,另一方面也面临整个士人阶层的拒绝合作。

其中,不少寄居在江东的士人阶层如许靖、桓晔、袁忠,在孙策军队逼近时选择逃亡,宁愿冒着死亡的风险,也不愿与孙策结盟。而那些留在江东的士人,如鲁肃、诸葛瑾、步骘等,始终与孙策保持距离,甚至有人准备投向他人。鲁肃当时曾打算回曲阿北投靠郑宝,最后在周瑜的劝说下才决定暂时留在孙策阵营。

这些士人并非对孙策心存敌意,而是更多基于对孙策是否能在江东立足的怀疑。他们既不愿与名声不佳的孙策站在一起,也在观望江东局势的变化。

因此,当孙策去世时,孙氏家族在江东不仅缺乏足够的道德威望,而且事业也面临随时崩塌的危险。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孙氏家族还处在创业的初期阶段。

孙策的家业当然要传给年长的弟弟孙权,而孙权由于缺乏显赫的军功与威望,显然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控江东的局势。因此,孙权的治国之路,必然不能延续孙策的暴力扩张路线,而要选择与江东世族的合作。这一点从孙策去世后的局势来看,尤为关键。

由于孙氏家族的淮泗集团在江东不过是少数派,且可能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他们根本无法与已经深耕江东多年的世家抗衡。与其与这些世家势力为敌,不如拉拢他们,让他们为己所用,逐步将江东世族纳入到孙氏政权的内部。简言之,孙权的任务就是让孙氏政权实现江东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长期稳定的政权。

孙策临终时所说的:“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不仅是对孙权治理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孙权的嘱托:唯有拉拢江东世族,孙氏家族才有可能在江东立足。

孙权从接手政权开始,便围绕着如何与江东世族合作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权的策略是,先从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士族着手,逐步将他们纳入政权体系中,然后利用士人阶层的力量,吸引更多江东世族的加入。

随着周瑜、张昭等人的努力,那些寄居江东的士人逐渐认识到孙氏政权的稳定性,并最终加入了孙权阵营。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江东的世族们也放下了前嫌,逐步向孙权靠拢,最具象征性的代表便是顾雍和陆逊。顾雍在黄武四年被任命为吴王的丞相,陆逊则成为吴军统帅并指挥了夷陵之战,最终战胜了蜀汉。

这两人的成功代表了江东世族最终接受了孙权的领导,而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事实上,是利益的共同捆绑。江东世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利益,不得不与孙权合作;而孙权通过吸纳江东世族,不仅加强了政权的基础,也解决了淮泗集团的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然而,这种合作关系看似牢固,实则十分脆弱。尤其是当曹操大军南下攻占荆州后,江东世族几乎全体倒向曹操,劝孙权投降。原因很简单,曹魏的军力强大,江东世族希望通过投靠曹魏来保全自己的利益。这也反映出,江东世族的忠诚并非无条件,他们始终是出于对利益的考虑。

孙权之所以联合蜀汉的刘备对抗曹魏,正是为了增强东吴的抗曹决心。赤壁之战的胜利,解除了东吴生存危机,同时也打破了江东世族对孙权政权的最大挑战。

因此,东吴的创业史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充满了内忧外患。孙权不仅要应对山越和外部战争,更需要化解内部的世族矛盾,稳定政权。最终,他成功完成了江东化的任务,维持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从某种程度上讲,东吴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军事征服,更是依靠孙权在复杂的内部政治斗争中,巧妙地化解矛盾,稳固了政权基础。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能力,使得东吴能够持续稳定地站稳脚跟。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若... 1945年8月,广岛和长崎上空升起的蘑菇云还未消散,20万生命瞬间化为焦土。七十六年后的今天,当英国...
原创 妻... 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来一种...
原创 1... 1858年,英王陈玉成年仅22岁,凭借一支疲惫的队伍,他纵横千里,奇袭湘军精锐,成功消灭了六千精兵。...
秦始皇为什么不防备赵高? 编辑 | 趙英雄 秦始皇对赵高的过度信任,部分源自于赵高本人的卓越才能和政治手腕。赵高不仅精通法家思...
原创 袁...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起,我们的民族便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而“谁能拯救中国”成为当时一个极为棘手...
原创 朱... 在明朝初年的一个月夜,变革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朱元璋,这位从贫苦农家出发的皇帝,刚刚完成了对元朝的最...
原创 日... 历史是一条无尽前行的巨辙,带着庞大的动力和难以抵挡的轨迹。有的人在车轮的滚滚碾压下消失无踪,有的人则...
原创 清... 有读者留言问道,如果把清代的知县比作现代的县委书记或县长,那么县丞是不是相当于副书记或副县长?乍一看...
原创 日... 1945年2月,美军经历了太平洋战场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硫磺岛战役。这场激烈的战斗,最终促使美国...
原创 周... 杨振宁与祖国的深厚情谊 1973年夏天,杨振宁已经是第四次回到祖国探亲。这一次,他再次踏上了熟悉的...
原创 孙... 三国这段历史,真的是充满了各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事儿。今天咱就来唠唠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这事儿,好多人都在...
外眼看中国|视频博主赛莉娅用影... 来自危地马拉的塞莉娅(Celia Judith del Rosario Esquivel Salgu...
原创 苏... 苏联的“富士山计划”:一个几乎能摧毁日本的末日构想 提到日本在二战中的毁灭,我们常常首先想到美国投...
原创 从... 1861年,安庆失守的消息传到南京,洪秀全顿时勃然大怒,立刻废除了洪仁玕和林绍璋的官职,并严厉斥责了...
梁山好汉死后梁山泊被谁占据了?... 梁山泊,曾经的草莽英雄聚集地,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 随着《水浒传》英雄们的惨死,这片水泊似...
原创 日... 为什么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日本骑兵部队会遭遇那么惨痛的失败?想想看,当时的关东军自视为精锐部队...
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两个儿子,为何...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意思是说大人物的后代,都不会是泛泛之辈。换句话说,...
原创 李... 隋朝时期,关陇地区的李氏家族逐渐崭露头角,李虎作为北魏的八柱国之一,早在那个时代便是名声显赫的权贵人...
原创 这... 要不是在青州博物馆看见那张明代状元卷,可能很少有人会把“九州之首”这个身份,和如今这个山东小县城联系...
原创 商... 咱今天聊聊汉朝初年那一段惊心动魄的 “太子风云”。话说刘邦,这位从草根一路逆袭成为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