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纪登奎留在河南,从事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其中包括担任许昌地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部长等职务。1951年,国家主席在南下视察期间经过许昌时,特地在专列上接见了纪登奎。纪登奎在这次会上详细汇报了工作进展,令主席印象深刻。从此,几乎每次主席路过河南时,都会询问纪登奎的工作情况,而随着汇报的不断进行,纪登奎的职务也得到了逐步晋升。
进入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拉开帷幕,纪登奎随即被赋予重任,成为“河南省文化革命小组”的副组长。然而,1967年上海发生了震动江湖的“一月风暴”后,纪登奎对造反派的夺权行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因此遭到了冲击,被“打倒”。
在被“打倒”后的大约半年里,纪登奎在主席的关怀下逐渐复职。此时已是1967年秋天,主席南巡,抵达郑州后与河南省的领导进行了接见。在这次会谈中,纪登奎向主席讲述了自己被批斗的经历,并提到自己曾坐了100多次飞机。这里的“坐飞机”并非真实的乘坐,而是当时一种特有的体罚方式,受罚者需弯腰、举手,长时间维持这种姿势,极其疲累。主席听后好奇地询问纪登奎的感受,纪登奎则答道:“这对我大有好处。”主席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续追问,纪登奎解释道:“腰酸得很,感觉就和割麦子差不多。”两人在坐飞机的经历上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在这次交流之后,纪登奎迅速恢复了工作,积极参与了河南省革委会的筹备,后来担任了该委员会的副主任。1969年,纪登奎应邀前往北京参加“九大”会议。在会议上,作为革命干部的代表,他有机会在主席台上发言。纪登奎的发言主要总结为“三个正确”,具体指的是:“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文化革命”。
纪登奎提出的“三个正确”赢得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1970年,由于他对这场文化革命的正确态度,纪登奎被调往中央工作。主席非常看重他在运动中正确对待群众的能力,这也是他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
到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纪登奎主动对自己的过失进行了检讨,但随之而来的是,他因提出的“三个正确”而遭到了批判。实际上,这样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在“十年特殊时期”,许多老干部饱受磨难,而纪登奎却对自己的遭遇抱有“大有好处”的看法,这无疑让许多人心中产生了不满。
1980年,经历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后,纪登奎主动辞去了自己的领导职务,随后被调往“九号院”工作。在这段时间里,纪登奎多次撰写检查,反思自己的错误,包括当初所提出的“大有好处”和“三个正确”理念。
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当他在检讨“大有好处”的时候,河南省专门张贴出大字报来批判纪登奎。1978年,河南省委门前挂出的大字报上写道:“纪登奎说自己坐了100多次飞机,完全是欺骗……根据统计,纪登奎‘坐飞机’只有九十七次。”由此可见,当时河南省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希望对纪登奎进行更深的追究。而最终,这一事件还是在邓公的干预下得以平息,中央方面也专门向纪登奎征询他是否愿意回到河南工作,但他选择了拒绝。此后,纪登奎被调到“九号院”,成为了一名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