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飞大喊:谁敢决一死战,为何张辽许褚等9员猛将,都不敢应战
迪丽瓦拉
2025-09-24 20:32:40
0

一、张飞据水断桥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喝断当阳桥”的故事,虽然有所夸张,却并非完全虚构。历史记载中确实有类似的事件。根据史料记载:

当时,刘备在听到曹操去世的消息后,带着家人匆忙逃离,张飞则领着二十骑兵负责掩护。他们在当阳桥一带抵挡追兵,张飞站在桥头,怒目圆睁,横矛挡道,咆哮道:“我是张翼德!谁敢来与我决一死战?”敌兵听到后无不心生畏惧,纷纷止步,最终刘备得以逃脱。

这段史实与《三国演义》中的版本有些不同。《三国演义》不仅让曹操亲自出现在场,还刻画了因张飞一声怒吼,连曹操身边的猛将夏侯杰都被吓死的情节。那么为何敌兵在张飞面前都不敢上前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追击刘备的是曹操的精锐虎豹骑,虽然这些骑兵英勇无比,但人数并不多,且在追击过程中已消耗了大量体力,连刘备的辎重和两名女儿都已被俘。再加上疲劳和物资短缺,虎豹骑的战斗力大幅下降。张飞突然现身并威武阻挡,敌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其次,古代战场上将领们并不习惯单挑。虽然《三国演义》为了增加戏剧性刻画了许多英雄单挑的情节,但在实际战争中,这种做法并不常见。当时,曹操并不在场,虎豹骑的指挥官面对困境和张飞的威胁,不敢贸然进攻。而且,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谁能保证张飞背后没有埋伏?因此,敌军选择撤退。

不过,《三国演义》将这个事件戏剧化了许多。书中提到曹操亲自前来,并且许褚、张辽、文聘等九位猛将齐聚一堂。此时,局势有所变化,之前的两个原因就不再是最关键的因素了。那么,为什么这些猛将面对张飞时却依然不敢迎战呢?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境。

二、文聘是关键人物

首先赶到当阳桥的是文聘。文聘原是刘表的部下,后来投降了曹操。他与刘备、关羽、张飞等人有过不少接触,对张飞的勇猛有着深刻的了解。当他看到“桥东树林之后尘土飞扬”时,他立刻意识到可能有埋伏,心中一沉,便停了下来。文聘不敢再前进,但也无法后退,只能等候其他部队的支援。实际上,他之所以停下来,正是因为张飞的威胁。

有一句成语叫“一鼓作气”,意思是士气高涨时一气呵成,一旦停下来,后续的力量很难恢复。在这种情势下,文聘的停步导致了整个队伍的犹豫。很快,曹仁赶到了,必然会好奇发生了什么。此时,文聘也许会夸大事态的严重性,以免显得自己太过胆怯。为了保住面子,他开始有意带节奏,向曹仁描述情况的严重性。

在文聘与曹仁交谈时,其他的名将如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等陆续赶到。名将们相互之间也开始停下脚步,形成了一种“从众心理”。一旦几个人停下脚步,其他人也开始观望,不敢贸然行动。众人心里都开始计算,如果自己先冲上去,万一有埋伏或者张飞埋下了陷阱怎么办?因此,大家都开始等待领导的指示。这种从众心理和观望情绪导致了士气的进一步低落,战斗意志消失殆尽。

此时,张飞的威势已经不容忽视,敌军的气势也完全崩溃了。

三、张飞太精明

曹操接到消息后急忙赶到现场,而张飞则做出了一个非常精明的举动。看到曹操到来,他没有给曹操任何反应的时间,而是立即高声喊道:“我是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一声怒吼将曹操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了过来。

为何说张飞的这一举动非常精明?假设张飞没有出声,而是静静地站在当阳桥上,曹操到场后一定会先与其他人交流,进行情况评估,再做出决策。这时,曹操的思维和判断才会开始作用。但张飞的咆哮打破了这种节奏,直接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身上,让曹操失去了主动权。这一声喊声,不仅打破了曹操的判断逻辑,还形成了“气场上的单挑”,张飞在气势上先声夺人。

果然,曹操在听到张飞的喊声后被吓了一跳,神色有所变化,随即试图掩饰自己的失态,称:“我曾听云长说过,翼德在百万军中,轻松取敌将首。今日相遇,不可轻敌。”曹操这番话,显然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可是,张飞不依不饶,再次暴喝:“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

这两次喊声,直接加剧了曹操心中的不安,让他产生了退却的念头。张飞的气场给曹操带来的心理暗示,已足以让他失去冷静,开始有了退心。此时,曹操已经被张飞的气势所压制,士兵们更是没有了进攻的勇气。

四、分析总论

总结一下,为什么面对张飞的挑战,许褚、张辽等猛将不敢上前?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张飞的名声和威力让文聘自觉按下了“暂停键”,这直接导致了士气的消散,敌军的进攻节奏被打乱。

第二,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名将们的从众心理开始发挥作用。大家开始相互观望,互相牵制,结果是全军气势大减,反而没有了进攻的决心。

第三,张飞非常精明,他通过先发制人的喊声,成功地将曹操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曹操失去了冷静,最终选择撤退。

综上所述,张飞凭借着出色的策略和心理战术,成功地逼退了曹魏的精锐部队,充分展示了他不仅在武力上强大,还是一位极为聪明的将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秋...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紧接着,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进一步表明了中共决...
原创 这... 在历史上,当人们提到最完美的帝王时,往往会首先想到秦始皇、汉武帝或康熙等著名的帝王。这些帝王在很多方...
原创 荆... 公元前227年,秦国都城咸阳宫(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约15里处)上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事件...
原创 司... 本文为正聊三国“浅阅晋史”系列第九篇。 本文的重点在于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的具体表现。 在正始元年...
原创 杨... 北周灭北齐,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北方实现了统一,隋朝完成了内部整合。接下来,隋朝的目标便是南方的陈朝。...
原创 “... 在古代历史中,提到五虎将,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蜀汉的五虎上将,也就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五位...
原创 假... 背水一战,要么反击,要么灭亡。秦王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巨大的抉择。许多历史学...
原创 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父子同心、并肩...
原创 襄... 襄樊之战的失败,几乎可以说是蜀汉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倒的第一张牌一样。 这一战失...
原创 得... 关羽在麦城被东吴大将潘璋所杀,享年五十八岁。孙权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关羽,而蜀汉...
原创 刘... 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关羽死后刘备为他报仇,最后被一个年轻人烧得痛快,这件事不仅影响了...
中华民国双旗币十文 中华民国双旗币十文:方寸铜元里的共和印记在中国近代钱币史上,中华民国双旗币十文是极具代表性的品种。这...
原创 成...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成吉思汗这个名字一直是备受争议和热议的焦点人物。他不仅被誉为蒙古帝国的奠基者...
原创 左... 在晚清时期,紫禁城的深宫大院里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而且大部分都涉及到太监,有时甚至搞得宫里鸡犬不...
原创 小... 8月15日,这一天对于亚洲许多国家来说,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70多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
原创 《...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汉丞相诸葛亮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央视版的《三国演义》...
原创 原...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之一,他的名字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家喻户晓。但成吉思汗同时...
原创 隋... 隋唐交替的历史充满了动荡与冲突,其中有三个人物不容忽视:杨玄感、李密和李渊。他们都出身于贵族家庭,正...
原创 三... 在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动荡不安,许多人开始了各自的奋斗历程,希望能够在这乱世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一番...
原创 明... 在中国的历史中,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特定的安葬地点,以供后人祭奠和纪念。明朝的皇帝们大多数都被安葬在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