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口”的“史民”傅国涌先生已变成时代绝响
迪丽瓦拉
2025-09-24 23:07:23
0

(2025年7月26日星期六)

原创作者/齐一民

傅国涌(1967—2025)。图源:《南方周末》融媒体

7月7日去世的傅国涌先生以及他的书,都已经变成了绝响。

我以前并不知道傅先生。

他59岁离世的当天我还看到一位朋友在朋友圈晒刚买到的傅先生谈教育的书,我一看就提醒她,说“网传”傅先生刚刚去世,那让她大吃一惊。

写很多史学类书之后傅先生就转行变成大教育家了,那方面书他也应该写的很好,要不怎会那么受欢迎呢?

我,则收藏了三部他最擅长的史学书——《金庸传》(有他签名)、《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以及今天刚刚拆开包装的《文人的底气——百年中国言论史剪影》,这上面也有他的亲笔签名。

签名人已经化作一团烟尘,随着历史的微风,飘散到天空里了,而作为“史民”而不是“史官”的傅先生的那缕“烟魂”,要比我等只会用笔记录自己故事的人更加惹人惦念,因为他手中那杆笔,是独特、独立甚至是“独白”式的,是无私心杂念的,那让他人很难仿效。

傅先生说“官字”有两个“口”,一个说给皇上,一个说给百姓,而“民”比“官”少一个“口”,只对百姓言说,因此他不是“史官”,而是个“史民”。

他那笔锋很雄健、也冷静客观,那握笔者——傅先生的眼睛总与它书写的对象不卑不亢地“平视”——就比如他写金庸,《金庸传》写得那么好也没讨到金庸的欢喜;那杆笔还豪情满怀,行文恣意汪洋如排山倒海——这一点颇似前辈史学家梁启超的文风,——

总之,傅先生这位“民间史民”是一位世间少见的写书人,是位古道衷肠的历史整理和追记者,是位拥有独立“文胆和文胃”、能将史料用特有方式消化反刍以及再加工制作的大家。

你瞧,傅国涌生前的模样姿态多么像民国知识人啊!

他陡然撒手离开他深爱过、我们还依然存活的这个复杂得需要他那只“锐笔”帮助勾勒厘清和判别是非的社会,不仅是我们的失落,更是书写历史的他自己都始料不及的重大历史性事故——

人世间又平白无故忽然少了一位诚实明白地记录历史的人,那么假如历史它有良知,肯定也会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作者供图

作者供图

作者供图

作者供图

作者供图

作者供图

附:

傅国涌先生介绍

傅国涌:以笔为舟,在历史与教育的长河中摆渡

作者/文心一言

2025年7月7日凌晨,历史学者、教育实践者傅国涌因突发心脏病在杭州逝世,享年59岁。这位生于浙江乐清雁荡山麓的学者,用一生完成了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与教育理想的实践。他的离去,不仅是中国知识界的损失,更让无数受益于他文字与教育的读者、学生深感痛惜。

一、从山乡少年到独立学者:历史的启蒙与学术的觉醒

1967年,傅国涌诞生于雁荡山脚下的贫瘠山村。童年时期,物质匮乏与精神孤寂并存,但命运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在宁波教育局和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的两位舅舅,定期寄来旧报刊包裹梨子。这些被时代烙印的《学习与批判》《朝霞》等刊物,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成为他最初的精神食粮。少年傅国涌在剪贴报刊、抄写古典小说的过程中,悄然种下了对历史的兴趣。

1986年,傅国涌进入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在雁荡山乡村中学担任语文和历史教师。这段短暂的教职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教育体制的僵化——“历史课仍是按照政治标准而非教育本身进行”。他尝试以史料为基础,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但三个学期后,他选择离开讲台,开始“十年苦读”。这期间,他深受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许良英的影响,思想发生质变,从文学转向政治学、社会学与史学研究。

1999年,傅国涌在《读书》杂志发表首篇文章《书生论政:我看罗隆基》,正式进入公共视野。此后,他在《书屋》《随笔》《南方周末》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近200万字,作品多次被选入《大学人文读本》等选本。2003年,48万字的《金庸传》出版,以平视视角解构金庸的社会角色,引发学界与读者广泛关注,成为其成名作。

二、历史写作:在碎片中重建时代的尊严

傅国涌的学术贡献集中于三大领域:

  1. 知识分子与言论史
  2. 代表作《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通过私人日记、书信、报刊等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他主张“历史只关心事实,需多视角呈现复杂性”,反对简单化叙事。例如,在《百年寻梦》中,他以民国报刊为线索,探讨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与命运,被评论家李静誉为“比《世说新语》更复杂的真实”。
  3. 人物传记与本土传统
  4. 《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等作品,梳理近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脉络。他笔下的金庸,不仅是武侠小说家,更是报人、商人,这种“去神话”的写作风格,使其传记被誉为“历来质量最高的金庸传记之一”。而《民国商人:1912—1949》则挖掘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本土传统,记录实业家在动荡年代的创新与抗争。
  5. 教育史与教育实践
  6. 傅国涌编撰的《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通过胡适、赵元任等名家的回忆录,打捞晚清至民国50年间中小学教育的鲜活记忆。他提出“现代教育革命是影响民族命运的不流血革命”,批判传统教育的固化,倡导“成全人的教育”而非“成功的教育”。

三、教育实践:从书斋到童子班的母语启蒙

2017年,傅国涌做出惊人决定:离开写作20年的书桌,回归教育一线。他在杭州创办“国语书塾”童子班,提出“以母语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设计“与世界对话”课程。他带领学生实地研学富春江、兰亭,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激发“想象力、理想、希望与意志”。

在《寻找语文之美》中,他分享教育理念:“教育是寻找生命自我成全的过程,需反对教条化,倡导‘指马为马’的真实启蒙。”2021年,央视频纪录片《教书匠》记录了他与孩子们对话的瞬间:在杭州郊外的草坪上,学生用古诗描述云朵,傅国涌则引导他们思考“云如何成为云”。这种开放、愉悦的教学场景,正是他理想教育的缩影。

四、公共知识分子:布衣之身的孤勇与担当

傅国涌被誉“最具公共责任感的知识人之一”。他以“布衣之身”,凭直觉、正气与才华,构建起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2010年,他被《时代周刊》选为“影响中国时代进程一百人”中的十位知识分子之一,评价称:“他以一支笔、一张嘴,做了太多体制外的事情。”

他的公共评论既尖锐又深具良知。面对社会热点,他常言“不其所是,鲜明其非其所非”,保持独立立场。例如,在讨论“公共知识分子”概念时,他指出:“真正的知识分子需具备三性:专业性、公共性、独立性。现在的‘公知’多是职业知识分子,缺乏独立精神。”

五、精神的遗产:在历史与教育之间摆渡

傅国涌的一生,是历史学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双重变奏。他以严谨的史料甄别,在碎片中重建时代的尊严;以母语教育为支点,试图扭转教育功利化的潮流。他的离去,让学界失去了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让教育界失去了一位敢于创新的实践者,更让公众失去了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

在《开门见山——故乡雁荡杂忆》的新书分享会上,他曾说:“故乡的山水与文字,一同拓展着我的精神天地。”如今,这位摆渡于历史与教育之间的学者,已化作雁荡山间的一缕清风,但他的文字与理念,将继续在无数读者的心中激荡,在教育的田野上生长。

(本篇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理论宣讲丨范县开展“文明探源我... 7月22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在范县拉开帷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马俊才带来《河南在中国新石...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以其草根出身和在政治上的冷酷手腕,成就了非凡的历史地位。自幼贫困,他的家...
走进山西博物院“山河永固”展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在...
原创 郭... 1949年,蒋中正兵败下野,开始了他与台湾的长期征途。而在中国大陆,郭汝瑰这个名字开始进入了历史的风...
原创 满... 在几百年前的某一天,黄昏的天色显得异常昏暗,寒风凛冽。那时,来自北方草原的满族和蒙古族悄然崛起。他们...
成语之都邯郸:公交是成语展馆 ... 河北省邯郸市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毛遂自荐、胡服骑射等1584条成语典故与邯郸有...
原创 左... 1865年,阿古柏进入新疆开展事业,而仅仅几年后,沙俄在1871年侵占了伊犁。这两件事一经发生,立即...
原创 明...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被命运无情捉弄的女子,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曾被誉为“明朝第一美女”的她,...
原创 看... 在历史的长河中,吴敬中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名字,并且确实曾担任过保密局天津站的少将站长。许多人知道这段历...
原创 秦...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世界。华人社会拥有至少五千个姓氏,每个姓氏背...
原创 少... 按照财新的报道,释永信自年初回国之后,就已经被采取了管控措施,并被多次叫去问话。 而这次正式被查,也...
原创 宋... 1959年12月4日,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的中将主任宋希濂,成为了首批获得特赦的战犯之一。当时,他与杜...
原创 别... 家人们,咱今儿个聊聊历史上超有名的牧野之战。这场仗可太关键了,直接把商朝给 “送走”,迎来了西周。以...
【日本文史漫笔417】在乱世浮...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日本文豪井上靖的《战国城砦群》以本能寺之变为历史坐标,将武田家灭亡至山...
原创 隋... 在隋末那个风云激荡、群雄并起的时代,天下大乱,各方豪杰纷纷揭竿而起,都想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
原创 “... “转经筒转动,岁月的车轮一代代更迭。”在西藏这片神秘而悠久的土地上,藏传佛教宛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悄然...
原创 诸... 诸葛亮,三国历史中的智慧化身,是以深谋远虑、巧妙作战而著称的军事家。他的战略和战术,如赤壁之战、空城...
原创 光... 提到光绪皇帝的外貌,很多生活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小伙伴可能会迅速想起那张曾被教科书引用的经典大头贴...
飞虎队员派克斯登,你还好吗 一个孝感农家的两代牵挂: 飞虎队员派克斯登,你还好吗 7月27日,曾经救助过飞虎队成员的村民后代...
原创 太... 古代帝王在位时,通常都会提前选定合适的继承人,称为立太子。根据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皇帝会通过一定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