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打仗的奇怪之处:明知前排必死,士兵却还抢着到第一排去?
迪丽瓦拉
2025-09-24 23:07:54
0

自从春秋时期,一位名叫孙武的军事家彻底革新了战争的模式,中国古代战争的面貌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敌军,双方将士不再安分守己地按部就班地摆开阵型,等待决战的时刻。无论手段多么极端,只要能够赢得胜利,双方都会竭尽全力,毫不留情。

然而,当大规模军团在旷野展开激烈厮杀时,最终胜负往往还是取决于双方的实际战斗力,特别是自家将士能否成功冲击并扰乱敌军阵型。如果能够破坏敌方的布阵,胜算自然会大大提升。为此,双方的指挥官通常会将最勇猛、最顽强的战士安置在前线最前排。

但从古代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明知前排士兵多半难逃一死,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士兵争先恐后地抢着站在最前面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为了出人头地,二是因为在战场上根本没有退路。就算是躲到最后一排,真的就能完全躲避战争的危险吗?

首先,谈及出人头地,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西方战争,也同样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人的心态。士兵们若想在军中脱颖而出,必须赢得将领和上级的注意。

在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大规模战斗中,除非特别负责保护将军,否则只有通过拼尽全力杀敌才能引起将领的重视。更关键的是,士兵必须让自己的将军看到自己冲锋陷阵的勇猛表现。假如将军冲锋在前,士兵却躲在后面“捡漏”,不论战绩多么辉煌,都不会获得将军的认可。

毕竟,古代将领绝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只会明哲保身、不敢冲锋的士兵。如果发现有士兵故意藏在后面,将领们不仅会失望,还可能对其严厉惩罚,以儆效尤。因此,那些冲锋在最前排、奋勇杀敌的士兵,往往会被将军深深铭记。战斗结束后,若他们能侥幸存活下来,升迁和奖赏几乎是板上钉钉。

古代士兵一上战场,就深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铁律。倘若畏缩不前,敌人的刀刃绝不会手下留情。此外,中国古代历来讲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商鞅曾用“立木为信”的办法推广自己的政策,初时无人相信,但当赏金加重后,便有人愿意冒险尝试。

同理,战场上的奖励不断提高,也自然激励着有人甘愿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能活下来,未来便充满希望。

其次,谈到无路可退,在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所有士兵都将与敌人近身厮杀,没有人能幸免于难。当前排士兵倒下时,后排士兵必须不断顶上去,考验的是整个军团的凝聚力和勇气。

没有前赴后继的勇气,军团败北只是迟早的事。处于退无可退的境地,士兵们往往会爆发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此时选择也很简单:既然无法避免牺牲,不如主动冲锋上去。即使战死沙场,也相信自己的势力会照顾家属。

古人并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深谙“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对集体和大局有更强的认识。

当然,作为军团的中坚力量,前排士兵所配备的武器装备往往是最优质的:最锋利的长矛,最坚固的盾牌,都是为了确保他们冲锋时不被轻易阻挡。这样的配置让冲锋的士兵还有一定的生存机会。

然而,一旦选择后退,不仅敌军不会放过这个破绽,己方后续的士兵为了保全大局,也会毫不犹豫地击杀那些试图后撤的同袍,避免影响整体战斗的秩序和士气。

尤其是在攻城战中,若被派为第一批攻城部队,士兵们就只有冲锋,没有退路。除非将军下令撤退,否则他们只能一直冲杀到底。

这虽然残酷,却是战场上的现实法则。贪生怕死,在敌军的猛烈火力下后撤,极可能导致整个战线崩溃,而驻守后方的士兵则不会宽恕这种破坏战局的行为。

与其死在同袍的刀下,不如奋勇拼杀,为自己争得一份功名和荣耀。

在大多数人看来,冲锋在前似乎缺乏理智,但在残酷的古代战争环境中,没有太多投机取巧的空间。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评判,永远难以体会那种身临其境的紧迫感。

当数万人在身边厮杀,谁又能冷眼旁观?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勇敢作战,拼尽全力争取胜利。赢了,就有机会活下来;输了,再多的抱怨和空谈也毫无意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司... 自古以来,生死事宜便被看作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于“死亡”二字,古人尤为重视,尤其是在丧葬文化...
原创 光... 在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几乎所有关于皇室的决策都由她一手操控。与此同时,光绪帝,作为名...
原创 这...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军事行动,投下了两枚毁灭性的原子弹。第一颗...
原创 北...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对旧时代的军阀体制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这一时期,军队的结构分明,各种职务层级清晰,...
原创 正...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堪称不朽经典。这部作品不仅描写了英雄豪杰的智勇双全,也以...
原创 这... 众所周知,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古老的真理在历史的长河中屡屡得到印证。尤其在清朝末期的中国,由于统治者的...
原创 美... 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局势中,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焦点之一。从过去的合作与互信,到如今的竞...
光绪元宝那些年那些事 在收藏市场的浪潮中,有一枚硬币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光绪元宝。无论是祖辈流传的旧物,还是偶然淘...
原创 老... 1953年5月11日的下午,时光仿佛在这一天的阳光下格外宁静。一个年长的老人,满头白发,乘坐着专车,...
原创 清... 在古代,进入皇宫的女人几乎等同于失去了自由。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争取皇帝的宠爱,以此巩固自己...
原创 清... 1885年,清朝末期,胡雪岩,这位商界的传奇人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一位闻名遐迩的“红顶商...
原创 赵... 在唐宋两代,诗词歌赋的风靡程度可谓达到巅峰,几乎所有文人学士和达官贵人都能吟咏几句诗词,甚至连帝王也...
原创 开... 在深入了解这篇文章之前,如果您点击一下“关注”,不仅能让您更方便地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带来更丰富的参...
原创 韩... 大汉朝建立初期,三军奋勇作战,士气高昂,然而其中最为出众的当属韩信,他的战功堪称赫赫有名。韩信出生于...
原创 既... 按此分析,使馆之战的延续,实际上是因为载漪违抗了慈禧太后的旨意,指示董福祥带领甘军继续进攻。而使馆之...
原创 玄... 历史记载中,李渊与宰相们在北海池的游船上游玩时,尉迟恭突然浑身血污赶来报告,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红色资源集——润州区革命遗址... 镇江市润州区档案馆于2024年组织编印《红色资源集——润州区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概览》,系统全面收录了...
原创 夏... 一、四位特殊的名将 三国时期,历史上有四位非常特殊的名将。按阵亡的顺序来讲,第一个阵亡的是颜良。颜...
原创 易... 易中天作为一位历史学者,以其直言不讳、深入独到的见解而著名。近期他对明清两朝的评价更是令历史学界为之...
原创 邓... 1992年7月11日,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邓颖超因病逝世,享年88岁。邓颖超同志的离世,令无数人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