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这四句诗,道尽了杨贵妃的悲剧人生。她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入宫后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了帝王心尖上的人。
可让人疑惑的是,杨贵妃陪在唐玄宗身边十一年,日夜相伴,为何始终没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
生育这件事,从来都不简单。就算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不少夫妻想要孩子,费尽心机也未必能如愿。杨贵妃嫁给唐玄宗时,这位帝王已经快六十岁了。年纪大了,生育能力自然会下降,再要孩子的机会本就不多。
还有个特别的历史背景,杨贵妃并不是唐玄宗第一个宠爱的妃子,在她之前,唐玄宗很喜欢武惠妃。有意思的是,杨贵妃能吸引唐玄宗,一部分原因是她长得和武惠妃有几分像。
某种意义上,杨贵妃成了武惠妃的“替代品”,却得到了比前者更深的宠爱。这让杨贵妃心里,难免有些惆怅和不甘。
除了唐玄宗年纪大,杨贵妃自己也有生育方面的困扰。她常年使用各种香料,那些让她香气袭人的东西,很可能对女性生育能力有不好的影响。两方面条件都不理想,怀孕自然就难了。
但杨贵妃似乎并不急着要孩子,在皇宫里,女人有了孩子,地位通常会更稳固,母凭子贵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可杨贵妃不一样,她在后宫的地位早已无人能及。
她心里只有唐玄宗,有了这份爱情,她就觉得足够了。在她眼里,唐玄宗就是她全部的依靠和爱人,有没有孩子似乎不那么重要。
更特殊的是,杨贵妃一开始是寿王李瑁的妻子,而李瑁是唐玄宗的亲生儿子。后来唐玄宗让她换了个身份入宫,宫里人都知道她曾经是皇帝的儿媳。这种微妙的关系,让唐玄宗心里多少有些顾虑,未必愿意让她生下继承人。
唐玄宗对子嗣的态度也比较冷淡,他的儿女很多,当时也没有特别偏爱哪个儿子。历史上著名的“一日杀三子”事件,就是他下令的。三位皇子同一天被处死,背后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政治斗争,有的说是误会。
但这件事能看出,唐玄宗并不怎么看重自己的儿子,甚至能轻易把他们当成威胁。
唐玄宗原本想和杨贵妃相守一生,好好宠爱她。他知道自己是皇帝,能给杨贵妃一切,还把杨家提拔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地位。就像诗里说的,“姊妹兄弟皆裂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可谁也没料到,“安史之乱”突然爆发,唐玄宗引以为傲的大唐盛世很快就瓦解了。乱世里,军队掌握了实际权力。唐玄宗逃往四川,权力慢慢落到了太子李亨手里。
李亨看着亲人死去,明白了没有实权的危险。这时候,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没有孩子,已经不重要了。就算唐玄宗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军队也未必会听命令。
军队里的人特别恨杨贵妃,觉得是杨家让唐朝落到这步田地。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杨贵妃只是个可怜的女人,为了得到唐玄宗的宠爱,甘愿牺牲健康和尊严,却承担了很多不该有的指责。
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里,唐玄宗的爱情显得特别脆弱。他最终向现实低头,不得不舍弃杨贵妃,选择了权力。回到长安后,唐玄宗还惦记着杨贵妃,可这时的他,已经不是那个能呼风唤雨的天子了。
唐肃宗登基后,他的住处变得荒凉偏僻,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杨贵妃曾经相信,自己在后宫里无人能比,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唐玄宗都会保护她。可政治斗争的残酷,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进入帝王后宫的女人,往往得不到君王全部的爱情,还要忍受孤独和寂寞。
杨贵妃不怎么想要孩子,唐玄宗是她唯一的依赖。她的身体状况,可能也不适合生育了。在宋仁宗时期,妃子生下儿子通常会得到重赏。但唐玄宗儿子多,又没有特别喜欢哪个,所以杨贵妃就算生了儿子,也未必能改变命运。
她和寿王李瑁在一起五年,没有怀孕。跟了唐玄宗十一年,还是没能有孩子。生育这件事,本来就很复杂,不光看身体条件,还得看缘分。
作为唐朝最受宠的妃子,杨贵妃最后却落得香消玉殒的结局,让后人一直觉得惋惜。
在那个时代,男人的爱往往要分给好几个人,就算再深爱,最后也可能因为政治和权力斗争而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