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来唠唠西汉那位超有福气的汉文帝。在历史的长河里,皇帝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可汉文帝绝对算得上是老天爷追着赏饭吃的主儿。说起来,他的福气啊,那可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宠妾。你说这命运啊,有时候就像开玩笑。相师许负说了一句,薄姬将来能生个皇帝。就这一句话,可把魏豹给乐坏了,心里琢磨着,那我不就能当皇帝了嘛。于是,这老兄就开始 “飘” 了,开启了 “谁也不服” 的模式。结果呢,乐极生悲,被刘邦给收拾了。薄姬也因此被刘邦纳入后宫。就那么一次偶然,薄姬怀上了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在刘邦的八个儿子里,老大刘肥因为跟吕雉共过患难,老二刘盈是吕雉亲生的,老七刘长是吕雉一手带大的,这仨相对安全。可其余五个儿子,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不过,老四刘恒却没怎么遭罪。为啥呢?这就得说说薄姬这个女人了。她特别明白自己的处境,怀上刘恒后,就懂得低调内敛,跟谁都和和气气的,尤其是对吕雉,那尊敬的态度,没得说。吕雉呢,可能也是觉得薄姬没啥威胁,再加上同病相怜,就没怎么为难他们母子。
刘恒 8 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然后在代王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 15 年。代地那可是苦寒之地啊,可刘恒和薄姬一直安贫乐道,兢兢业业的。这也让吕雉对他们的顾虑和猜忌降到了最低。但该有的试探还是有的,吕雉就想改封刘恒为赵王。要知道,西汉初期,赵王这个王位可危险了。可刘恒呢,谨慎沉静,果断拒绝了吕雉,说要为二哥刘盈守好国门,防御匈奴。就这么着,刘恒在吕雉当政的那段白色恐怖时期,平安地度过了。
后来啊,吕雉去世,军功集团杀掉了后少帝刘弘,抛弃了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的刘襄和刘章兄弟,却把一直不被看好的刘恒推上了皇位。这是为啥呢?可能那些军功集团觉得刘恒好拿捏吧,觉得他没什么野心,容易当傀儡。可他们没想到,刘恒可不是一般人。
汉文帝即位的时候,其实状况并不好。他没有实权,大汉立国不久,民生基础有待加强,军功集团已经羽翼丰满,刘姓宗室也不是都心服口服,还有匈奴在外面纠缠不休。换做别人,估计都得愁死了。可汉文帝呢,就靠一招 “黄老之治”,把局面给稳住了。这 “黄老之治” 啊,说白了,就是道家的治国思想,讲究不瞎折腾,休养生息。你还别说,这在当时还真挺管用。老百姓能安居乐业,经济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汉文帝这人啊,不光运气好,性格也好,政治水平更是相当高。在帝王之中,扮猪吃老虎、温水煮青蛙,他绝对是宗师级别的。他刚即位的时候,面对那么多难题,没有着急出手,而是一步步来。先是给周勃、陈平等功臣集团封赏,稳住他们。然后,找准时机,针对周勃的弱点,质询国家的财政、案件等问题,让周勃主动请辞。对其他诸侯,采取贾谊的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方针,缩小诸侯国规模。你瞧瞧,这手段,多高明啊。
汉文帝还特别关心老百姓。即位伊始,就下诏大赦天下,给老人发放牛、酒等。同年 9 月,宣布天下百姓田租减半。后来,又废除道路关卡税费,促进商品流通和各地经济联系。他还废除了延续多年的一些恶法,像严格的连坐法,还有残害身体的肉刑。除了少数威胁到皇权的权臣,他对臣子也十分谦让宽厚,废除 “诽谤罪”,让官民上书言事不再因言获罪。
在汉文帝的治理下,国家越来越繁荣。《史记》里记载,老百姓家里都有用不完的存款、吃不完的余粮,马匹这种奢侈品也比较常见了。这都是汉文帝的功劳啊。而且,汉文帝当政期间,政策宽松,放手让社会力量去发展经济。这在封建王朝里,可不多见。
你说汉文帝这福气是哪儿来的呢?我觉得啊,一方面是他性格好,懂得隐忍和低调,不轻易与人争。另一方面,他也有真本事,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啊,汉文帝能成为西汉最有福气的皇帝,可不是偶然的。
家人们,你们觉得汉文帝这人怎么样呢?是不是也挺佩服他的?要是觉得这文章有意思,就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一下吧,祝大家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