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廉洁故事(第二期)
迪丽瓦拉
2025-09-26 07:02:59
0

心之所向 行之所往

三迁陋室

代刘禹锡曾被贬至和州。半年内,他被迫三次搬家,住所一次比一次狭小,最后仅剩下斗室。但他不为世俗所动,不慕名利,写下了千古美文《陋室铭》,其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广为流传。

党员干部只有淡泊名利,抵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才能立得起、站得住、走得正、行得稳。

古文观止六卷 (清)吴乘权等辑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善成堂刻本 天津图书馆藏

直道处世

北宋名臣包拯一生秉持 “清心治本、直道处世”的原则,以清廉、刚直闻名于世。他在奏议《求外任》中对宋仁宗说:“臣生于草茅,蚤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然素守,期以勉循。”

孝肃包公奏议集十卷 (宋)包拯撰 明弘治五年(1492)合肥县刻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

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出任岭南端州知州。当地所产端砚因石质优良、细腻滋润,涩不留笔、滑不拒墨,被誉为 “天下第一砚”,在宋代,其价格与黄金玉石相当,据说一方端砚就能换取一顶知县的乌纱帽。因此,历任端州地方官借进贡之机,向砚工额外索取数十倍的端砚,用以中饱私囊或结交权贵、讨好上司。而包拯在三年多的任期内,命令制造的砚台仅满足贡数,“不持一砚归”。

修身重在修心,修心必须净心。对党员干部来讲,要时常检身正己,做到清风两袖、一尘不染。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目录三卷 (元)脱脱撰 明成化七至十六年(1471—1480)南京国子监朱英刻嘉靖万历递修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

清风为礼

明朝正统年间,太监王振专擅朝政,大肆招权纳贿,大小官员纷纷献金求媚,腐败之风盛行。时任巡抚的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携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去吗?”于谦淡然一笑,拍拍双袖,坚定地说 “唯有清风”。他不事权贵、特立独行、傲然不群的君子之风,为后人所赞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扬君子之风,弃小人之行,修身正己,身体力行,切勿攀附,投机钻营难善终。

都公谭纂二卷(明)都穆撰 (明)陆采辑 明刻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

廉润杏坛

缪润绂(1851—1939),原名裕绂,字东霖,自署钓寒渔人,汉军正白旗,盛京承德(今沈阳)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翰林院庶吉士,1903—1905年任阳信知县。其未出仕前,在沈阳住处的一条街巷被命名为“缪翰林胡同”,如今已改名为“翰林路”。在阳信知县任上,缪润绂为官清廉,勤政爱民,颇有声望,如响应“废私塾,兴学堂”,捐银创建“高初两等小学堂”(阳信官学)与“朗邱公学”等乡学;设立“官书局阅报所”等。

阳信县志八卷 朱兰等修 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

供稿 | 王 蕾

编辑 | 任婉菡

初审| 王方园、李光媛

复审 | 邢 军、郭 彧

签发 | 杜希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战歌到国歌,这堂“大师课”带... 在聂耳逝世90周年之际,国歌展示馆于近日举办“为国而歌”大师课第六讲 《起来,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
原创 杨...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了“三八线”,开始对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军发起全面进攻,朝鲜战争...
原创 湖... 在历史的书页中,秦始皇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暴君,他统一六国后的种种行为,常常与“残忍”两字挂钩...
原创 九... 周恩来与毛主席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可谓是一对黄金搭档,二人之间的合作相辅相成,意义深远。作为毛主席的得力...
原创 他... 曾秉正,作为大明朝少数几位廉洁无私的清官之一,一生坚守正道,始终如一地为百姓谋福利。他行事一丝不苟,...
原创 享... 秦桧完全没有预料到,临终时,最亲密的上司赵构竟然狠狠地给了他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公元1155年10月...
原创 泾... Certainly! Here's the rewritten version of the art...
原创 邻... 元朝末期,淮北一带饱受大旱灾的困扰,然而,元朝当局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应对措施,反而继续加重了对百姓...
原创 北...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北宋无疑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朝代。无论是文化成就、经济繁荣,还是社会制度,北...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本端推出“习近平在浙江的...
原创 这... 《——·前言·—— 战火纷飞,枪声震耳欲聋。就在这片被硝烟覆盖的大地上,有一个坚定的身影,站在战...
原创 三... 在三国那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天赋异禀的少年英雄们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虽同样聪明过人,却因时代...
原创 清... 《——·前言·——》 伦柱,这位被誉为清朝的“铁帽子王”,其家族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在外人眼中...
原创 光...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晚期举足轻重的权力人物,可谓是当时政坛上最大的“蛀虫”。在她的阴影中,光绪帝与宣统...
原创 苏...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公开了一项震惊全球的二战绝密计划。原来,在二战期间,苏联曾为日本量...
原创 元... 刘基在成为朱元璋的谋士之后,开始为这位“未来的天子”绘制了一幅详尽的发展蓝图。他深知,若要统一天下,...
原创 他... 龙书金将军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战斗,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生入死,留下了无数可供后人铭记...
原创 靖... 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从宋朝的角度分析靖康之耻。但如果我们将视角转向金朝,便会发现,这场撼动北...
原创 诸... 《头条深一度》 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以便我们能在未来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最新文章,...
原创 对... 在1382年,明朝的皇帝为了加强对官员的掌控,决定对原有的仪鸾司和新设立的拱卫司进行重新整合。将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