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唯一记载“武王伐纣”的文物,仅存33个字,被评为“镇国之宝”!
迪丽瓦拉
2025-09-26 07:02:07
0

什么样的文物才能被誉为“镇国之宝”?或许是那些如金缕玉衣般,用精致的玉片和金丝巧妙缠绕,展现出极致的奢华与美丽;又或是像越王勾践剑那样,经历千年风雨依旧锋利无比,能轻松割铁如泥……

然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确实有一件被誉为“镇国之宝”的文物,它初看上去平凡无奇,甚至有些粗糙。与其他那些造型精美、气势磅礴的青铜器相比,这件被称为“第一青铜器”的“西周利簋”,体积甚至不到其他器物的三分之一,显得格外小巧。

那么,是什么让这件看似简单的青铜器变得如此重要?仅凭上面刻着的三十三个铭文,就让它被称为“第一青铜器”吗?利簋究竟藏着什么深远的秘密?

“簋”是一种独特的器物,它的形状是内圆外方,口部呈圆形,而底部则是方形的,通常还会配有两只或四只耳形装饰。在商周时期,簋常常作为祭祀器具,盛放祭祀所用的五谷,通常与用于盛肉食的鼎一起使用。

在商周时期,祭祀的礼仪非常严谨,天子的礼制要求使用九鼎八簋,诸侯则用八鼎七簋,而地位较低的士大夫只能使用三鼎二簋。作为祭祀中的必备器具,青铜簋的数量和重要性在考古发掘中并不少见。例如,曾侯乙的大墓就出土了一整套青铜簋。

然而,利簋与其他青铜簋相比,初看之下显得极为普通,甚至有些不引人注目。1976年,陕西临潼的一处青铜器地窖中,考古学家们小心翼翼地挖掘出这件簋。它的体积并不大,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约7.95千克,差不多和一张A4纸的大小差不多。其外形古朴典雅:圆口垂腹,两边有兽形重耳,底座是方形的。簋的腹部和底座上饰有大规模的云雷纹,而两面中央则分别镌刻着兽面纹和夔纹,显得古老、庄严且带有某种神秘的威慑感。

最初,这件青铜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它的造型与西周时期的其他青铜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因体积较小而显得有些局促。与它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较大的簋,以及其他青铜器、兵器和车马饰品,都是西周晚期的文物。因此,大家初步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礼器,属于当时某个家族的象征物。

但是,当清理掉簋底部的泥土后,三十三个字迹清晰可见。这些铭文让所有人震惊,尤其是铭文开头的“征商”二字。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足以让整个考古界为之沸腾。

铭文中的“珷”字,音同“武”,它实际上代表了“武王”这两个字的合体。在商代,人们常将商王的名字合并成一个字用于铭文,周代的青铜器中也多次出现“珷”字,代表着周武王姬发。因此,这些铭文成为了牧野之战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发现关于武王伐纣的铭文,也首次为牧野之战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

牧野之战,作为西岐与商朝命运的决定性战役,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中的一大转折点。尽管它在史书中有详细记载,但由于缺乏实物证据,长时间以来牧野之战的真实性一直未能得到确认。直到利簋的出土,历史学家才终于找到了可以验证这一历史事件的实物证据。

关于武王伐纣的时间,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最早的推算来自西汉时期的刘歆,他根据天文数据推算出牧野之战应发生在公元前1122年。近代学者如梁启超则认为是公元前1027年,而日本天文学家则提出的是公元前1066年。时至今日,关于武王伐纣的年份至少已有44种不同的猜测。

然而,随着利簋的出土,这个长久未解的谜团终于迎来了线索。在1976年,陕西临潼的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发掘出的利簋底部铭文中,赫然出现了“征商”这一文字,这一刻证明了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的确曾真实发生。更令人震惊的是,利簋铭文中的“甲子朝”和“岁鼎”也让历史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战斗的具体时间。

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日的早晨,而利簋铭文中的“甲子”与这一记载完美吻合。此外,铭文中的“岁”字指代木星,符合当时周人对于吉兆的理解。可以说,这些铭文提供了完整的天时地利,几乎验证了牧野之战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利簋作为见证历史的唯一文物,已被列入国家禁止出国展览的六十四件文物之一。它的铭文,揭开了三千多年历史的迷雾,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那个影响深远的历史瞬间。正因如此,利簋被视为“镇国之宝”,并且名副其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史... 根据《左传》的记载,夏朝的第一位君主夏启,在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太康。然而,太康沉溺于荒淫的生活,导致...
原创 刘... 谈到刘禅,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他那句乐不思蜀。这句话常常让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缺乏气节的帝王。然...
原创 地... 自古以来,人们就流传着许多关于巨人的故事。有些人相信巨人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不过是...
原创 孙... 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开国皇帝,生于182年,去世于252年,享年70岁。19岁时,他继承了父亲和兄长的事...
原创 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王爷的故事令人记忆深刻,这些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背后往往充斥着权力斗争与背叛...
曾国藩如果造反能成功吗? 文章来源为文史宴,作者为周禄丰 很多朋友对历史的看法还是受到“唯力是视”、“成王败寇”等庸俗劣质思维...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林冲为...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好坏可以见仁见智给出不同评价,但武功高低,打一场就知道了,所以江湖中才有了...
原创 诸...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是蜀汉的支柱人物!如果没有他,蜀汉可能早已被敌国吞并。作为一位文臣,他不仅要出谋划...
原创 两...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历史上一直非常紧密。从民族背景上来说,两国都属于东斯拉夫人支系,语...
高句丽,威震东北八百年,熬死两... 高句丽这个名字,在东北亚历史上留下的印记深远,它起源于公元前37年左右,那时候一个叫朱蒙的首领率领貉...
原创 朝... 自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国与朝鲜的关系日益密切,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逐渐加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
原创 宋... 宋朝的官制可以说非常复杂,可能是历代王朝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许多官职都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使得它不仅繁...
原创 大... 科举制度始于公元605年,取代了此前的九品中正制,成为封建社会中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体系。它打破了世袭...
原创 孔...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著名人物,才华横溢,擅长诗文,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家族背景深厚,属于孔子的二十世孙,...
原创 李... 李广被誉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常败将军,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一次显著的胜利,然而,正是因为他与历史学家司马迁之...
原创 关... 公元201年,刘备从北方南下,投靠了荆州的刘表,并被安排驻守新野。到208年,曹操发动进攻南下攻打荆...
原创 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为何会失败?从战争的角度来看,有人总结认为,德国在战术上可能取得了某些胜利,但...
同样是篡位,为什么很少批判赵匡... 只要你功劳足够大,自然会有大儒替你辩经。 赵匡胤虽然是欺负孤儿寡母上的位,但他即位后,结束了五代十国...
原创 匈...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匈奴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定义,这种模糊的描述容易引起误解。首先,匈奴并不是指某一个单一...
原创 中... 1524年,明朝嘉靖三年,数学家王文素在其著作《算学宝鉴》中提出了导数这一概念,表明中国古代数学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