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秋第一霸的崛起:看管仲如何用这三招让齐国富可敌国!
迪丽瓦拉
2025-09-26 07:02:14
0

公元前 686 年,齐鲁边境的官道上,一队车马正疾驰而过。车中坐着的,是刚刚躲过一劫的齐国公子小白 —— 未来的齐桓公。就在几天前,他在莒国回齐的路上,被一支冷箭射中腰间的铜钩,若非这枚铜钩挡下致命一击,历史恐怕要彻底改写。放箭之人,正是公子纠的谋士管仲。

此刻的管仲万万没想到,这场看似必死的追杀,竟会成为他人生最大的转机。当他被绳索捆绑着押解回齐时,等待他的不是断头台,而是齐国相位的虚位以待。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 —— 鲍叔牙的力荐,以及齐桓公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的胸襟。这个出身贫寒、三次经商失败、三次临阵脱逃的落魄士人,即将开启一段改写春秋格局的传奇。

落魄士人:管仲的逆袭前传

管仲的早年,堪称 “失败者联盟” 的典型。他出身没落贵族,父亲早逝后家境贫寒,只能靠经商糊口。但命运似乎总在捉弄他: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他多分钱财被骂贪财;替朋友出主意却让对方更穷困,被笑无能;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三次参军三次临阵脱逃,甚至背负 “贪生怕死” 的骂名。

但鲍叔牙始终坚信:“管仲不遇其时也。” 在他眼中,管仲多分钱财是因为家有老母,临阵脱逃是为了尽孝,三次被逐是君主不识贤才。这种超越世俗的信任,最终在齐国内乱时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公元前 686 年,齐襄公被杀,公孙无知篡位,齐国陷入混乱。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分别逃往莒国和鲁国。管仲为助公子纠夺位,在边境设伏射杀小白,却因铜钩巧合让小白诈死逃生。当小白抢先回国即位后,鲍叔牙力排众议:“若只想治理齐国,我足矣;若想称霸天下,非管仲不可。”

国相之路:从阶下囚到治国天才

齐桓公最终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他派人向鲁国施压,谎称要亲手处决管仲,实则暗中将其接回。当管仲戴着枷锁踏入齐境时,鲍叔牙早已等候多时,亲手为他解开镣铐,沐浴更衣,并护送他面见齐桓公。

这场历史性的会面中,管仲提出了著名的 “霸王之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他认为,要称霸天下,必先让百姓富足,国家安定。齐桓公被其远见折服,当即拜管仲为相,授予 “上卿” 之位,委以治国全权。

改革变法:齐国崛起的密码

管仲的改革,堪称春秋版的 “国家战略 2.0”。他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维度全面革新,将齐国从一个内乱频仍的东方小国,打造成号令诸侯的超级大国。

管仲将国都分为 21 乡,其中士居 15 乡,工、商各 3 乡,设三官管理;将鄙野(乡村)分为 5 属,每属设大夫治理,下属县、乡、卒、邑四级。这种 “叁国伍鄙” 的制度,打破了传统的血缘部落制,建立起分级管理的行政体系,既强化了中央集权,又让士、农、工、商各安其业。

他还首创官员考核制度,提出 “以劳受禄”“受禄不过其功”,严厉批评 “德不当其位,功不当其禄,能不当其官” 的现象。通过选拔 “慈孝”“聪慧”“拳勇” 之士,打破世卿世禄制,为平民阶层开辟上升通道。

  • 盐铁官营:齐国濒临大海,管仲将盐业和冶铁业收归国有,实行 “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他计算,若每升盐加价两钱,万乘之国每月可增收六千万钱,相当于两倍人头税,且百姓毫无察觉。这种 “寓税于价” 的策略,既充实了国库,又避免了直接征税引发的民怨。
  • 相地而衰征:按土地肥瘦、产量高低分等征税,承认土地私有,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推行 “准平” 政策,丰年低价收购粮食,灾年高价抛售,稳定粮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
  • 以商止战:管仲深知 “无市则民乏”,不仅鼓励国内贸易,还开关通市,对外国商人 “讥而不征”(只稽查不征税),吸引天下商贾云集齐国。他甚至通过 “衡山之谋”“菁茅之谋” 等经济战,不费一兵一卒让敌国臣服。

管仲将军事编制与行政组织结合,五家为轨,设轨长;十轨为里,设司官;四里为连,设连长;十连为乡,设良人。每家出一人为兵,五人为伍,五十人为小戎,二百人为卒,二千人为旅,万人为军。通过定期春猎、秋狝训练,齐国组建起一支 “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的常备军。

更关键的是,他首创 “军阵合一” 战术,将战车、步兵、弓弩手协同作战,在长勺之战中大败鲁国,扭转了齐军屡败于鲁的局面。

尊王攘夷:称霸天下的战略智慧

管仲的外交策略,堪称古代 “大国外交” 的典范。他提出 “尊王攘夷”,表面上尊奉周天子,实则以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方式,凝聚中原诸侯对抗戎狄和楚国的扩张。

  • 北击山戎:公元前 663 年,山戎进犯燕国,管仲随齐桓公率军北伐,直捣孤竹国。燕庄公为表感激,亲自送齐桓公至齐国境内,齐桓公以 “诸侯相送不出国境” 为由,将燕庄公所至之地全部割让给燕国,令诸侯心悦诚服。
  • 存邢救卫:狄人攻破邢国、卫国后,管仲建议齐桓公联合诸侯重建两国都城,护送邢侯、卫侯归国。此举被孔子赞为 “仁政”,齐国威望空前高涨。
  • 南伐楚国:公元前 656 年,齐桓公以 “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为由,率八国联军南下。楚国被迫与齐签订 “召陵之盟”,承认齐国霸主地位,并恢复对周王室的朝贡。

葵丘会盟:春秋第一霸的巅峰时刻

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民权)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国君会盟。周襄王派宰孔赐齐桓公祭肉、彤弓矢和大路,正式承认其霸主地位。

盟辞中,管仲提出 “五禁”:诛杀不孝之人,不擅自更换太子,不以妾为妻,不允许妇女干政,不私自筑堤、囤积粮食。这些条款看似维护宗法制度,实则通过规范诸侯行为,确立齐国的领导权。

会盟结束后,齐桓公欲封禅泰山,管仲以 “祥瑞未现” 为由劝阻,避免了因过度张扬引发诸侯不满。这种 “功成身退” 的智慧,让齐国的霸业更加稳固。

千秋功业:管仲思想的永恒遗产

公元前 645 年,管仲病逝于临淄。齐桓公为其举行国葬,齐国百姓罢市三日,哭声震天。孔子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沦为蛮族了)

管仲的改革,不仅让齐国称霸春秋,更开创了中国古代 “霸王之道” 的先河:

  • 经济思想:盐铁专卖、宏观调控、产业分工等理念,被后世王朝沿用千年,至今仍对现代经济管理具有启示意义。
  • 法治理念:他提出 “事断于法”,主张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成为法家思想的源头之一。
  • 外交战略:“尊王攘夷” 的策略,为后世处理中央与地方、华夏与外族关系提供了范本。

结语:逆袭的真谛

管仲的一生,是寒门逆袭的典范,更是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的写照。他从一个被世人唾弃的 “失败者”,成长为春秋第一霸的缔造者,靠的不仅是机遇,更是超越时代的智慧与魄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逆袭,不在于起点多低,而在于能否抓住命运的转折,以远见卓识破局,以务实行动变革。正如他在《管子》中所言:“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或许就是齐国霸业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启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战歌到国歌,这堂“大师课”带... 在聂耳逝世90周年之际,国歌展示馆于近日举办“为国而歌”大师课第六讲 《起来,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
原创 杨...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了“三八线”,开始对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军发起全面进攻,朝鲜战争...
原创 湖... 在历史的书页中,秦始皇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暴君,他统一六国后的种种行为,常常与“残忍”两字挂钩...
原创 九... 周恩来与毛主席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可谓是一对黄金搭档,二人之间的合作相辅相成,意义深远。作为毛主席的得力...
原创 他... 曾秉正,作为大明朝少数几位廉洁无私的清官之一,一生坚守正道,始终如一地为百姓谋福利。他行事一丝不苟,...
原创 享... 秦桧完全没有预料到,临终时,最亲密的上司赵构竟然狠狠地给了他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公元1155年10月...
原创 泾... Certainly! Here's the rewritten version of the art...
原创 邻... 元朝末期,淮北一带饱受大旱灾的困扰,然而,元朝当局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应对措施,反而继续加重了对百姓...
原创 北...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北宋无疑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朝代。无论是文化成就、经济繁荣,还是社会制度,北...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本端推出“习近平在浙江的...
原创 这... 《——·前言·—— 战火纷飞,枪声震耳欲聋。就在这片被硝烟覆盖的大地上,有一个坚定的身影,站在战...
原创 三... 在三国那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天赋异禀的少年英雄们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虽同样聪明过人,却因时代...
原创 清... 《——·前言·——》 伦柱,这位被誉为清朝的“铁帽子王”,其家族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在外人眼中...
原创 光...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晚期举足轻重的权力人物,可谓是当时政坛上最大的“蛀虫”。在她的阴影中,光绪帝与宣统...
原创 苏...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公开了一项震惊全球的二战绝密计划。原来,在二战期间,苏联曾为日本量...
原创 元... 刘基在成为朱元璋的谋士之后,开始为这位“未来的天子”绘制了一幅详尽的发展蓝图。他深知,若要统一天下,...
原创 他... 龙书金将军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战斗,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生入死,留下了无数可供后人铭记...
原创 靖... 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从宋朝的角度分析靖康之耻。但如果我们将视角转向金朝,便会发现,这场撼动北...
原创 诸... 《头条深一度》 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以便我们能在未来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最新文章,...
原创 对... 在1382年,明朝的皇帝为了加强对官员的掌控,决定对原有的仪鸾司和新设立的拱卫司进行重新整合。将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