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历史进程中,有三位皇帝共同铸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在这其中,康熙帝无疑是引领盛世的关键人物。康熙在十六岁时便成功摆脱了权臣鳌拜的控制,展现出他作为君主的非凡才华。鳌拜被誉为满洲的第一勇士,其权力之大在朝堂上几乎无人能敌,甚至在康熙的君权之下,鳌拜也常常能够左右决策。因此,康熙要想真正行使皇帝的权力,必然需要将鳌拜一举铲除。
令人意外的是,在康熙五十四年的时候,他曾公开表示对鳌拜的钦佩,甚至让其继任者雍正对鳌拜的身份进行正名。这表明康熙在继位之初面临诸多挑战,虽然他是顺治皇帝的继承人,但皇位的传承并非易事。原本顺治帝意图将皇位传给他的堂兄,但最终在孝庄太后的多次努力和保证下,鳌拜等老臣成为辅佐大臣,康熙才顺利登基。
孝庄太后深知多尔衮的教训,因此特意挑选了四位大臣来协助康熙,以此防止任何一位权臣拥有过大的权力,干扰皇权的稳定。然而,尽管如此,鳌拜依然掌控着绝对的权力,其他三位大臣的影响力显得微不足道。作为经历了三位皇帝的老臣,鳌拜在清朝尚未入关之时便建立了自己的力量,使他在这四位大臣中显得独树一帜。而另一位摄政大臣苏克萨哈对鳌拜的专权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决定主动辞职,向康熙请求免去职务。然而,照这样的情况发展,四位大臣的辅佐关系也会因此破裂。
鳌拜对此并不挂心,反倒觉得苏克萨哈的退让可能会给其带来危险,便向康熙上奏,要求将苏克萨哈处死。然而,康熙对于苏克萨哈毫无罪责的态度使得他与鳌拜发生了激烈冲突。面对鳌拜的强势,康熙虽然表面上尊重这个老臣,但如果为了保全这种尊重而牺牲苏克萨哈的生命,他实在无法接受。没想到,鳌拜竟毫不留情地威胁康熙,声称“我说杀他就杀他”,并迅速下令将苏克萨哈全家斩尽杀绝。
这件惊人的事件让康熙意识到,自己在权力的掌控上已经成长,不再需要依赖任何摄政大臣。他决定铲除这个权力滔天的老臣,首先将鳌拜多年累积的罪行列举出来,随后将其拘押于天牢,送其余生在此度过。
据史书记载,在康熙统治五十多年后的一次盛会上,他曾郑重其事地对大臣们说:“如果我不说,恐怕没有人敢提起。一朝自入关以来,忠心耿耿的大臣非鳌拜莫属。”康熙此言不仅是对鳌拜的深刻评价,更是对一位曾经在顺治帝时期手握重兵的权臣的认可。尽管鳌拜身上有诸多污点,许多罪名与结党营私有关,他的存在对于清朝来说,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威慑,而不构成实质的威胁。因此,等到雍正帝登基后,依然保留了鳌拜的世袭爵位,以示对其贡献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