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 月 15 日的敏感时刻:小泉进次郎参拜靖国神社
2025年8月15日,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参拜了靖国神社。这一行为经日本共同社等证实,其作为石破茂内阁首位参拜的阁僚,引发轩然大波。靖国神社,这个供奉着 14 名二战甲级战犯之地,如一颗定时炸弹,瞬间刺痛东亚受害国人民的心。小泉的行为,是否意味着石破内阁所谓的缓和姿态彻底破产?
靖国神社的军国主义象征意义,国际社会早有公论。中国外交部称其为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偏偏在战败纪念日,小泉踏入神社,参拜全程约 15 分钟后,匆匆离开,回避媒体提问。
二、家族印记:小泉父子的参拜 “传统”
小泉进次郎参拜绝非偶然。其父小泉纯一郎执政时 6 次参拜,致使中日关系严重恶化。小泉进次郎自 2010 年起,常在 8 月 15 日参拜。
其在 2020、2021 年以不同内阁大臣身份进行参拜的行为,也早已将其无视历史正义的态度暴露无遗。如今,石破茂内阁 6 名成员此前表态不参拜,小泉却反其道而行,这让内阁 “对华缓和” 的承诺显得格外脆弱。
三、各方反应:国际社会与日本国内的鲜明态度
中国一贯严正反对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此类行径践踏历史正义,损害中日互信。其行为不仅是对受害国的挑衅,也被国际学界评价为 “动摇东亚互信结构”。甚至联合国人权机构也曾指出,参拜靖国神社违背战后和平承诺。这说明其影响远超双边范畴,威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参拜行为背后,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鼓噪,试图淡化战争责任。小泉借助家族政治资本,迎合保守派,而罔顾国际舆论与地区稳定。但历史不可欺,民意不可违。中韩等国的谴责,日本市民的抗议,都表明铭记历史、维护和平才是人心所向。
东亚和平之路,容不得军国主义幽灵徘徊。小泉当日的参拜之行,绝非简单内政事务;其挑战国际共识的行为,必然会招致批判。正所谓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日本若想融入亚洲,需先直面历史,而非借战犯神社伤害邻邦感情。唯有尊重历史,方能开辟和平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