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即正德帝)是明朝历史上最具个性的一位皇帝,他的所作所为常常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感觉,仿佛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在玩过家家,丝毫不符合一个应当威严、深思熟虑的帝王形象。在大臣的任用上,武宗有一项鲜明的原则,那就是不以品德或才学为标准,而完全依照个人的好恶。正因如此,武宗在位期间,有一位叛乱的都督,原本是叛逆的对象,却反而因为个人宠爱而成为了皇帝的心腹。
回顾明朝初期的哈密卫,西域的这片土地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为了加强对这片区域的控制,明朝政府在哈密设立了哈密卫,并且册封了当地的酋长为忠顺王,采取的是“以夷制夷”的策略,让当地的首领做王,以便统领周围各民族,并保护边疆。然而,由于哈密地区的民族杂居,各个族群的势力错综复杂,常常发生冲突与争夺。尤其是北方的瓦剌蒙古和西边的吐鲁番,不断争斗,致使这片地区始终动荡不安。
在武宗即位初期,哈密的局势相对平稳。当时,忠顺王陕巴新去世,其子拜牙即继位,而写亦虎仙与奄克孛剌被任命为都督,辅佐拜牙即。此时,吐鲁番首领满速儿与哈密保持着较好的关系,表面上看来,局势似乎已趋向平静。然而,到了正德八九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写亦虎仙这个权谋深沉的野心家,始终觊觎哈密的权力,并巧妙地诱使拜牙即背叛,转而归顺满速儿,这一计不仅令哈密的局势复杂化,还让虎仙一举掌控了整个哈密的权力。
满速儿为了进一步掌控哈密,派兵占领哈密,并以不够的纳贡为借口,威胁要杀掉写亦虎仙。面对威胁,虎仙不仅想方设法要求和解,还向满速儿建议,趁朝廷内部混乱的机会,联合发动进攻,袭击由朝廷控制的肃州(今甘肃酒泉)。满速儿见虎仙提出的建议合适,于是便与朝廷修好,表面上显示忠诚,而暗地里派遣虎仙及其亲信前往吐鲁番,以所谓的进贡为名,探探敌情。
然而,朝廷边疆的官员对虎仙等人的动向心存疑虑,将撒者儿等人拘捕,并强令虎仙返还。然而,虎仙不肯回到哈密,这一局势逐渐升级,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冲突。满速儿派遣亲信火者他只丁带领军队,重夺哈密,并开始东征,成功击溃了由游击将军芮宁所率领的七百余名官兵。此后,火者他只丁率军继续掠夺肃州周围的城市和村庄,大肆抢掠。由于这一事件,甘肃地方的高级官员如经略都御史彭泽、巡抚李昆、副使陈九畴等人均受到严厉的处罚。
经过一番调查,虎仙被判定为谋反罪,所有的共谋者,不论首从,均被依法斩首。虎仙的妻妾子女被强迫为奴,而他的财产也被充公。此时,兵部尚书王琼看到了将虎仙除掉的机会,于是他指责虎仙与敌人有不正当的关系,并命令将其押解至京城。然而,虎仙的亲属马黑麻及时察觉到王琼的真实意图,他前往长安门上告,为虎仙喊冤,并揭露了王琼的政治阴谋。
在被押解至京城后,虎仙坚决否认了自己参与谋反的行为,最终法院判定虎仙死罪减为杖刑九十,流放至远方的工部做苦役。然而,时至正德十三年(1518年),虎仙与马黑木、马黑麻利用与武宗的关系,通过贿赂成功减刑,并获得释放,安排在京城的会同馆暂时生活。久而久之,虎仙的地位越来越特殊,甚至成了武宗的义子,这一变故令人震惊。
虎仙不仅经常出入皇帝的生活圈,而且武宗在南巡时,也常常带着虎仙同行。二人不仅结识了葡萄牙的使者义者亚三,而且彼此有着深厚的交情。因二人同为回族,互相之间的亲密关系引起了朝中官员的恐慌。此时的虎仙已经拥有了巨大的权力,能左右许多重大决策。
然而,武宗去世后,虎仙以及其亲信再次受到追究,最终在皇帝死后被依法严惩,所有亲属和家产被充公,虎仙最终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这个事件,也成为明朝历史中一桩离奇且充满权谋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