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国时期无网无电视,通电全国如何做到全覆盖?仅为第一发布渠道
迪丽瓦拉
2025-10-31 18:32:35
0

1936年12月中旬,关麟征所指挥的第25师驻扎在晋南地区。这个师原本是在红军东征期间,接到命令后西调参战。西安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布了《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然而,关麟征并未第一时间收到相关消息。关于老蒋被扣押的情报,直到胡宗南通过军用电话通知他。传闻称,关麟征接到消息时“昏厥难支,连话也说不下去了”。

这一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民国时期“通电”这一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在当时,电报的覆盖范围和传播速度是有限的。关麟征未能立即获悉消息,部分原因是晋南作为一个小地方,并非“通电”信息的必达之地,而且当地也没有影响力较大的报纸。而胡宗南能够快速得到消息,则是因为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陕西惠安堡附近,可以直接从西安获得相关情报。

所谓“通电”,是指在当时通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通过电报发布某种政治立场或主张。这种电报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播出去,让更多地方得知,通常用于宣布效忠、开战、批判、就职或辞职等重大政治动作。它其实是一种公开信,只不过通过电报的方式来传递,强调的是快速传播。

然而,由于电报业务的覆盖面有限,民国时期并不是全国每个地方都能接收到电报。因此,更准确地说,“通电”只是信息发布的第一渠道。学者指出,“通电”是向大量受众发布的电报,通常发给多个接收人。与私人电文和军事电文不同,“通电”使用明码,发送对象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各大中城市的电报局,二是特定的人或单位。

民国时期,全国大中城市有200多家电报局,像上海、北平、天津等城市还不止一家。这意味着许多小县城根本没有电报局,因此这些地方通常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通电内容。只有等到电报局收到信息后,相关内容才会通过报纸进行传播。例如,《申报》和《大公报》这类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收到通电后,会迅速发布相关消息。若消息急需传播,报社还会加印“号外”,让报童迅速将报纸发售到街头,消息因此迅速扩散。

如果是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它们也会直接收到通电,然后再将信息邮寄到中小城市。不过,报纸在路上需要时间运输,因此小地方的读者接收到信息的速度较慢。而那个时代的快递服务也没有今天那么发达,一般需要两三天才能送达。这样一来,像关麟征和胡宗南的部队在偏远地区时,第一时间获知通电内容的机会就很少,只能依靠其他途径来获得相关信息。

此外,收音机在当时是较为稀缺的物品,普通百姓家里很少能拥有。能够购买收音机的,多为上层阶级和富裕家庭。收音机的普及度决定了电台成为传播通电消息的重要途径。电台收到通电内容后,通常会通过广播向公众传播。民国时期的一些政治人物,比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廷鹤,常常通过报纸和收音机来了解时事消息。

尽管收音机能迅速传达信息,但通电的传播速度仍然依赖于报纸和电台的二次发布,才能让更多人知道。大城市的报纸和电台反应迅速,因此类似杨廷鹤这样的人,通常当天就能了解消息的详情。

另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电台直接将通电发给特定的人或单位。在无线电刚普及的民国时期,一些政治人物和军事单位拥有私人电台。发起通电的人可以根据需要将信息直接发送给这些电台。这样,特定的人群可以更快地接收到通电内容。由于电报费用较高,一封通电的费用不小,尤其是“全国通电”更是花费不菲。

根据费用问题,通电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小规模通电”,通常只发给目标人物和报社;另一种则是“通电全国”,向全国200多家电报局和30多家有影响力的报纸发出。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和杨虎城选择了“通电全国”,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事件的真相。

“通电全国”不仅是传播手段,也是政治手段。通电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抢占道义高地,阐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这也是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一种“文战”方式。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通电发出后,南京方面也随即发布了措辞强硬的通电,宣称准备采取武力反击。这种相互发通电的情况在军阀混战时期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了“口水战”的一部分。

民国时期“通电全国”的频次非常高,尤其在1912年和1913年,年均“通电全国”的次数达到30多次和40多次。随着局势的动荡,通电的次数也在逐年增加。到了1917年,通电次数更是激增,达到了70次。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通电”成为了各方争取民心和政治支持的重要手段。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起义部队也需要通过通电来表明立场,尤其是要通知敌方自己已经改变阵营。通电的发布常常意味着政治态度的决定,也意味着回头的余地几乎没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墓... 盗墓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但它并不是最早的职业,至少在它之前,还有掘墓人存在。没有了建造陵墓的工作,也就...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车间到田间... 新华社西安10月31日电 题:车间到田间,三秦大地涌新潮 古一平、郑昕、陈改 西安大唐不夜城勾勒盛唐...
原创 同... 在古代军营中,有一种奖惩措施,叫做“军令状”。这种做法要求武将出征前立下誓言,若未能完成任务,愿意自...
原创 清... 1983年夏天,清华大学教工住宅楼正在紧张施工中。当天,施工队使用的挖掘机正在挖掘地基,忽然挖到了一...
原创 他... 清朝皇帝的儿子们中,相比之下,嘉庆的几个儿子知名度并不高。原因有二:一是嘉庆的儿子数量不多,仅有五个...
原创 霍...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是古代百姓渴望实现的公平理想。虽然有时贵族因犯错得到了与平民同样的惩罚,...
原创 唐... 在古代,每位君王身边总会有一个博通天文地理的人物。这些人不仅在历史上广泛存在,其中不少还被认为拥有神...
原创 汉... 张良的名字一直与汉初三杰的声誉紧密相连,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智慧的象征。然而,光环背后的张良,展现出来...
原创 吕... 《三国演义》是一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古典名著,里面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如果说要选出书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
原创 原... 唐朝著名诗人皮日休曾写过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大运河的感慨: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
原创 一... 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用的比喻真是太形象了,他把西巴尔干国家渴望加入欧盟的过程,比作《等待戈多》这部戏。...
原创 哪... 引言 监狱制度是国家行使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保障社会秩序与安全的关键手段。在中国的历史上,监狱制...
原创 康... 近日,作者在网上看到一句话,称“康熙自称为‘千古一帝’后,‘千古一帝’这个词就配不上朱元璋了。”那么...
原创 玉... 有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镇元大仙这么厉害,玉皇大帝却没有给他封个官职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玉皇大帝肯...
原创 太... 近代的中国饱受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的双重打击,清朝末期,国家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困境。腐朽的封建...
原创 原... 唐朝的诗词、宋代的词、明清时期的小说,每个朝代的文学都有其独特的成就。相比于前几个朝代,清朝的文学成...
原创 封... 在《封神演义》中,纣王是故事中的大反派,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力量,能单手敌百人,因此深受父亲帝乙的宠...
原创 活...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中,多次与司马懿交锋。虽然诸葛亮在战场上往往占据主动,但因长期劳...
原创 梁... 梁山好汉的传说中,他们是勇猛的英雄,拥有超凡的战斗力和非凡的谋略。可是在历史上,实际情况可能与这些传...
原创 人...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为了晋升汉东副省长,可谓是费尽心机,但始终未能如愿。即便他的老师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