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岑春煊千里护驾,深受感动的慈禧,终于知道自己错了
迪丽瓦拉
2024-06-29 04:35:42
0

原标题:走向共和:岑春煊千里护驾,深受感动的慈禧,终于知道自己错了

岑春煊,晚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历任四川、两广、云贵总督,曾和大权在握的袁世凯并称为“南岑北袁”,还曾因为在任期间大举惩办贪官而被世人称为“官屠”。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时任“甘肃布政使”的岑春煊率两千将士入京“勤王”并一路护送慈禧太后一行安全抵达西安。

逃难途中,慈禧太后感动于岑春煊的忠心护主,曾对其有过如此承诺:

若得复国,必无敢忘德也!

自此以后,岑春煊成为炽手可热的官场翘楚!巅峰时期的“岑春煊+瞿鸿机”组合,曾一度能和“袁世凯+庆王奕劻”组合相抗衡。

《走向共和》对岑春煊的现任官职和“勤王”情况予以了艺术加工——时任“陕西布政使”的岑春煊,找到了逃难途中的慈禧太后,丢掉腰刀喊道:

“太后勿惊,岑春煊在此护驾!”

注意慈禧太后此时的动作——手扶门框,一脸疑惑,等着岑春煊继续给出说明。

面对李莲英的接连发问,岑春煊给出了让慈禧太后大为感动的回答:

“闻太后、皇上有难,苍天有眼,总算见到了太后!”

我们再来看慈禧太后的反应——脸上的疑惑尽消,然后慢慢坐在了门槛上,接着给出一句评价:

“岑春煊,你是个忠臣!”

在整个过程中,慈禧太后始终未发一言,仅以表情和动作就将“惊恐”到“疑惑”,再到“卸下恐慌,心中感动”的发展和变化尽数演绎。从《大明王朝》到《雍正王朝》,再到《走向共和》,三部历史正剧之所以被人们奉为经典,和它们近乎变态的细节处理和堪称教科书的角色演绎绝对分不开。

得到慈禧太后夸赞的岑春煊,给出回应:

“君辱臣死,太后和皇上蒙此大难,做臣子的早就该死上一千次了,怎么还敢邀一个‘忠’字?”

越是大功在身,越是领导瞩目,越要保持警惕、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因为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恃功而骄”的惯有错误。所谓“乐极生悲”,如何掌握“功”和“过”之间的度,才是保证仕途常青的关键所在。

寒暄以后,卸下防备的慈禧太后自然要问及岑春煊和李莲英之间“老叔”和“小三子”的奇怪称呼。

“他怎么是你老叔呢?”

注意,这是领导拉近和下属之间关系的常用办法,从家长里短入手,由细枝末节深入。如此,既能让你卸下防备,轻松对话;又能在不经意间掌握你的基本情况,以供自己做出判断。

细节决定成败,千百年来,始终未变!

慈禧太后问话了,岑春煊自然要照实回应:

“回太后,臣先父在世时和李总管相交甚好,臣小的时候就这样叫他,叫惯了!”

领导给予亲近态度,再遮掩或者隐藏就叫不识时务甚至不识好歹了;更何况,如此介绍既能让慈禧太后进一步放下防备之心,又能让李莲英脸上有光,更能彰显自己的诚实可靠,岑春煊的这波回应堪称完美。

当然,这里对岑春煊父亲岑毓英和李莲英之间的特殊关系予以了艺术加工,我们不必理会,继续来看慈禧太后对岑春煊的亲近:

“老叔,小三子,听着就亲呐!以后,我也叫你小三子吧!”

也就是说,慈禧太后愿意和李莲英一样,视岑春煊为子侄,予以乳名称呼,这明显超越了君臣关系。

然后,慈禧太后又拍着门槛让岑春煊坐在自己身边,这更是逾越君臣关系的亲近表现。

岑春煊反复强调“臣不敢”以后,慈禧太后立马给出了安抚:

做一个普通老百姓啊,就没那么多理儿了!小小子,坐门墩,哭着闹着要媳妇儿!

此时的慈禧太后没有了“龙在凤上”的华丽衣裳,没有了端坐龙椅之上的霸道威严,身边更没了可以随意摆布的朝堂重臣,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农家老妇。其实,不管是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还是身处底层的农家妇人,都是“此生若得安稳,谁愿颠沛流离”的普通人而已。只是,慈禧太后之所以落得如此局面,却怪不得别人;现在,慈禧太后也只能心酸无奈,尝一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真谛。

对话中,远处传来了几声狼叫,岑春煊既然承担着“勤王”的角色,就要对慈禧太后的人身安全负责。于是,他小声提醒了一句:

“太后,狼来了!”

狼来了,此时的大清又何止眼前这一匹狼!

慈禧太后坦然回应:

“不碍事的,洋鬼子我都见识了,我还会怕狼吗?哎哟,那洋人可比狼狠多了!”

既然谈到了正题,岑春煊赶紧接上了一句:

“臣在外省,详情不得而知,怎么会弄成这个局面?”

好了,我们来看慈禧太后的经典“甩锅”表现:

“还不是刚毅他们闹得吗!想起来啊,我还是算个有主意的,我本来是执意不想和洋人撕破脸儿,可有那么一阵子让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说我没拦着刚毅他们,可我始终也没能让他们尽意的胡闹!那火气一过呀,我也就回转头,处处都留有余地!我要是真正由着他们胡闹,那还不得让义和团把使馆里的洋人都给杀了!”

这段话有着三层意思:

1、局面被动如此,全是刚毅、徐桐等人一手造成;

2、我虽然没拦着刚毅等人胡闹,但也没有任由他们胡闹;

3、我虽然也气恼洋人的欺人太甚,但却始终保持清醒和克制,想着处处留有余地。

慈禧太后的这段话就是要向岑春煊塑造一个“本非朕意,皆因奸臣蛊惑”的正面形象,如此才符合岑春煊“勤王”的初衷,才能让岑春煊保证忠心耿耿。试想一下,如果慈禧太后明言自己就是罪魁祸首,就是置大清江山于危难之中的推手,岑春煊万一气恼慈禧太后的“昏庸表现”,一怒之下放弃“勤王”怎么办?

“甩锅”以后,慈禧太后又该做什么了?

既然是被奸臣蒙蔽,自然要表现出悔意和愧疚,如此才能赢得岑春煊的同情和拥护。我们继续来看慈禧太后的表演:

“可大清这个家,终归由我当啊,闹到这个地步,终归是我的错啊!我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黎庶。”

如果没有前面的“甩锅”,这波“背锅”就是真正的领下罪过;可前面已经有了“甩锅”,再来一波“背锅”就是大胸襟、大度量,就是标准的英明君主形象。再加上一句“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黎庶”,慈禧太后的正面形象搭建完成,岑春煊自然会下定决心誓死护驾!

所以,岑春煊才会有如此回应:

“太后如此自责,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更是无地自容了!”

慈禧太后想要的效果出现了——面对如此局面,本就没错的慈禧太后都自责如此,像岑春煊这等“世受皇恩、守疆有责”的臣子们再不好好护主,就真说不过去了!

好了,慈禧太后基本完成了对岑春煊的安抚和拉拢,最后一句才是真正的后悔:

“臣民有罪,罪在朕躬啊!何况这事也不怪你们,李鸿章他们始终就反对和洋人开战!这日后求和……”

被赶出京城了,你想起来李鸿章曾经反对开战了;仗打败了,你想起来议和的时候可能会面临万难答允之条件了;沦落至此了,你想起来“罪在朕躬”,罪在一时亢奋向十一国霸道开战了!

晚了!

更重要的是,这副后悔药很贵很贵!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满... 一、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形态的共存 如果我们试着理解满清政府长达200年对东北广袤地区的封禁政策,就要...
原创 刘... 人才,无论何时何地都非常重要,在古代,特别是分裂时期,有雄心的霸主就会竭尽所能收纳人才来扩充自己的势...
原创 火... 新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77人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如今这177位开国将军都已经离世了,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
原创 关... 神禹泣罪:传说在很久以前,大禹外出时看见有犯罪的人,总会为之哭泣。左右问他:“罪人犯罪,你为何如此悲...
原创 胡... 解放战争时期,经历 江北三大战役 后,国民党军已经面临全面 劣势 之中。精锐嫡系部队的缺失,使得蒋介...
原创 刘... 在《三国演义》的魏、蜀、吴三国中,曹操手下的谋臣是最多的,当然,白手起家的刘备手下厉害的谋士也很多,...
原创 曹...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49章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 曹魏篇第六章:曹芳称帝后婚姻被...
原创 山... 提起朱元璋,他那张奇特的脸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从官员的角度去感受朱元璋,我想大多是严酷、冷峻以及无情,...
原创 此... 明末谁最恨大明朝?你可能会说是清朝爱新觉罗皇族,但是以努尔哈赤为首的爱新觉罗皇族对于明朝的感情,在早...
原创 舟... 1655年下旬到1656年初,郑成功的军事行动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南下征讨广东,也就是前...
原创 谈... 鲁国一些简介 周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 鲁国建立于公元前1043年,到公元前256年被楚考烈王...
原创 日... 从乾隆时期就开始的 闭关锁国 政策,让这个国家彻底 停滞不前 , 幅员辽阔 的国土可以基本满足需求。...
原创 女... 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墓。一般帝王陵墓的守陵石像都是庄严、威武,让人肃然起敬。而秦岭里面有一部分石像...
原创 换... 引言:冷战时的人类之光!(这是篇随思维而动的杂文,不一定逻辑自洽望见谅。) 冷战的时代如果用颜色来表...
专家表示:东下冯遗址考古成果意... 光明日报运城10月15日电(记者李建斌、杨珏)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
原创 姜...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12章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 蜀汉篇第十二章:姜维的后人在唐...
王鹏程新作《1924:鲁迅长安... 阳光讯(记者 韩文韬 实习记者 王义卓)据悉,10月13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王鹏程先生做...
原创 明... 在明朝末年,当时连年大旱。导致底下的人民民不聊生,但是为什么李自成在起义的时候他却有粮草,他的粮草是...
原创 被... 哈喽大家好,小娱又来啦! 最近小娱吃瓜吃到了巴西,大家都知道阿根廷成了疫情中第一个黑天鹅事件“受害...
原创 赵... 三家分晋后的战国前期,魏国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此时赵国的实力远逊于前者。赵国曾与韩魏联手共击秦国,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