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虎上将之一,赵云被认为是一位几乎完美的将领。在他参与的军事行动中,几乎都能迎来胜利,而他被誉为“常胜将军”的称号,确实是有其道理的。他所参与的战役大多以胜利告终,此外,他对刘备展现出的忠诚更是其他将领难以比拟的。早年间,赵云原是公孙瓒麾下的优秀将领,并并未与刘备有所关联。然而,机缘巧合之下,刘备向公孙瓒借兵时,顺势将赵云招募至麾下,从此便踏上了忠诚于刘备的征程。他一直为蜀汉服务,直至刘备去世之后,仍不遗余力地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与忠诚。
尽管历史上的赵云并没有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神勇无敌,但他对刘备的忠诚却值得称道。在长坂坡的那场激烈战斗中,他多次冲入敌阵,拼尽全力救出刘备的妻儿。最终,他成功地护回了刘禅,成为刘备心中唯一的希望。那个时代,刘备仅有这个亲生儿子,因此他视其为草木之中的火种,怀揣着对未来的希冀。正因如此,刘备才不断奋斗,心中坚信,哪怕自己不在,儿子也能继续守护和发扬他的事业。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赵云在晚年的时候却经历了两次被冷落的状况。让这位杰出的战将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呢?回忆第一次遭遇冷落的时刻,那时刘备刚刚登基为皇帝,便下令征讨东吴,在他眼中这是一个义不容辞的壮举。但赵云却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理由再简单不过:东吴并不是反汉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恰恰是北方的曹氏家族。虽然刘备心中也明白这一点,但兄弟之仇并非能轻易抹去,他不得不决意出征东吴。因此,自此之后,赵云与他的关系逐渐生疏,甚至在这一战役中未能邀请赵云这位勇猛的将领共同出征。临终之际,刘备仍将赵云召至身边,并为自己的后事安排作了一些交代。并非刘备对赵云缺乏信任,而是因为赵云开始持有与刘备分歧的看法,而这显然不利于刘备的战略目标,因此不得不让赵云暂时游离于外,但刘备对于他的忠诚依然毫不怀疑。
第二次遭遇冷落则发生在几年之后,当时诸葛亮已成为蜀汉的实际统治者。在他带领军队出征时,赵云满怀激情地要求参加战斗,可却被诸葛亮坚决拒绝。理由也十分直接:赵云的年龄实在太大,已无力再为战斗而拼搏,诸葛亮不希望他的老将因战事而败露名声,亦不愿其晚节不保。而在如此高龄之下,战争的胜负也意味着赵云的安危,万一战败,那将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而狼狈不堪的局面也必定影响到士气,从而使北方的征程彻底中断。对于赵云身上的鲜为人知的小传奇,历史爱好者们都非常欢迎分享和探讨。